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同源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22:57
  中华书局於2008年12月出版了《章太炎<説文解字)授裸筆記》(以下简称《笔记》)一书,该书是太炎先生1908年在日本耩授《说文解字》的裸堂筆記,纪缘者為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筆耙》系统地反映了章太炎先生研究《说文解字》的具體成果,有不少為太炎先生的创见。此书的出版,為《説文》,乃至為整個小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资料、新思路。因為《笔记》刚出版不久,又加之部頭较大,故系统研究此害者蓋寡。本文擬徒同源詞的角度封此害進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封《筆记》的同源詞研究有如下特点:第一,全面系统的繫聯了《筆記》中所出现的同源詞,共得同源詞601组(其中包括部份古今字和少量異體字),去除有争议的、不够典型的、各家已经分析的很成熟的同源詞,仍有300多例,最後挑出较有代表性的,或者之前分析少有涉及的同源詞167组進行逐一的、深入的分析研究;第二本文以王力先生的上古三十二聱母上古三十韻部為依据,在同源詞的编排上也以三十部的先後顺序為标准,而不以意羲或者羲素為标准進行分类,這檬就可以把《筆記》中出现的同源詞一網打盡,而不会出现因按意羲或羲素分颧而造成的部份同源詞没有发现,或者本组各同源詞典核...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输
    0.1《筆記》的来源与成书过程
    0.2.章太炎与三位記录者之关系
第1章 《笔記》与《説文》、《段注》的关系
    1.1 《筆记》以《段注》为講本
    1.2 《笔记》对《说文》、《段注》的继承和发展
    1.3 《笔記》发《说文》、《段注》所未发
    1.4 《筆记》对《説文》、《段注》的大膽质疑
第2章 《笔記》所涉及的同源詞研究
    2.1 同源詞的定義
    2.2 同源詞的判定
    2.3 研究《笔記》同源詞的意義
    2.4 分析《筆記》同源詞意義关系的方法
第3章 《笔记》同源词分析
    3.1 之部
    3.2 職部
    3.3 蒸部
    3.4 幽部
    3.5 覺部
    3.6 冬部
    3.7 宵部
    3.8 藥部
    3.9 侯部
    3.10 屋部
    3.11 東部
    3.12 魚部
    3.13 鐸部
    3.14 陽部
    3.15 支部
    3.16 錫部
    3.17 耕部
    3.18 脂部
    3.19 质部
    3.20 真部
    3.21 微部
    3.22 物部
    3.23 文部
    3.24 歌部
    3.25 月部
    3.26 元部
    3.27 缉部
    3.28 侵部
    3.29 葉部
    3.30 談部
第4章 《笔記》研究同源詞的方法
    4.1 《筆記》繫聯同源詞的方法
        4.1.1 右文繫聯法
        4.1.2 音转繫聯法
        4.1.3 音義结合繫聯法
        4.1.4 聱訓繫聯法
        4.1.5 综合繫聯法
    4.2 《笔记》对同源詞的表述方式
        4.2.1 同源
        4.2.2 實一字/一字
        4.2.3 (凡)从某者皆有某義
        4.2.4 音義皆同
        4.2.5 一聲之转
        4.2.6 通言、别言
第5章 餘論
    5.1 《笔記》研究同源詞的成就
        5.1.1 对"同源"這一術語的明确提出
        5.1.2 不限形体,因聲求義
        5.1.3 歸类聲符,進行同源詞研究
        5.1.4 揭示了漢語同源詞音義结合的规律性
        5.1.5 揭示了同一聲符可以横成多组核義素不同的同源詞
    5.2 《笔記》研究同源祠的不足
        5.2.1 音不同卻认为相同
        5.2.2 "聲近"与"音近"没有区别
        5.2.3 部份同源詞意義分析牵强
        5.2.4 部份同源詞語音分析不恰当
        5.2.5 同源詞与異体字、假借字概念常常相混
参考文献
在读期間学术成果
後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源词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以“了■”、“阑单”、“郎当”、“龙钟”、“潦倒”、“落拓”为例[J]. 董志翘.  语言研究. 2010(01)
[2]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综述[J]. 周海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07(04)
[3]《释名》同源词疏考[J]. 陈建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3)
[4]《说文·示部》说解与同源词研究[J]. 李茂康,颜嘉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3)
[5]浅论王力先生对《文始》的评价[J]. 陈晓强.  台州学院学报. 2005(04)
[6]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J]. 杜永俐.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7]《广雅疏证》中的同源词研究[J]. 胡继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7)
[8]《说文解字注》的同源词研究[J]. 何书.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9]汉语同源词词群考[J]. 李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10]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J]. 曾昭聪.  古汉语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724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24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