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0:33
  本论文在前贤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认知语义学、认知隐喻学、认知语法学等)、认知心理学、语义语法学等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名名复合形式进行了较有创意的研究。在全面综观相关文献、建立专用语料库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了名名复合形式内部高度复杂的语义关系,详细探讨了名名复合形式的语义、语用功能,深入地分析了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理据,充分展示了认知语义学在研究名名复合形式方面的巨大优势,并分析了新创名名复合形式的概念类别与认知限制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 1.总结并论述了名名复合形式依据内部语义关系并进行了分类,从认知语义学的特征激活理论视角讨论名名复合形式如何命名,其中尤其是对双项指人名名复合形式的构成、认知理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姓名居前式”与“姓名居后式”等进行专题式多角度、深度的分析,得出与前贤不太一样的结论。 2.对新创名名复合形式的概念类别及其认知限制进行了考察。重新分析了名词的概念类别,并认为名词的概念类别会深刻影响名名复合形式构成的次序。新创名名复合形式并非必然与类推机制有关,但经常相关却是事实,类推机制是新创名名复合形式的有...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1. 认知语义学概述
        2. 认知语义学考察的诸方面
        3. 认知语义学与形式语义学
        4. 认知语义学与真值条件语义学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体例安排
        1. 语料来源
        2. 体例安排
第二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复合词的定义以及与相关单位的区别
        1. 复合词的定义
        2. 复合词与派生词的区别
        3. 复合词与短语的区别
        4. 复合词与缩略词的区别
        5. 小结
    第二节 复合词多视角的分类研究
        1. 基于复合词内部成分句法关系的分类研究
        2. 基于语义关系分类的名名复合形式研究
        3. 向心式名词性复合词与离心式名词性复合词
        4. 名名复合形式与其它名词性复合词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新角度的复合词研究
        1. 基于格语法、题元角色等真值语义关系的名词复合词研究
        2. 基于形式理论的汉语复合词研究
        3. 基于韵律的复合词研究
    第四节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复合词研究
        1. 前期的经典性研究
        2. 新世纪以来的研究
    第五节 国外基于认知的名名复合形式研究
        1. 关于Pamela Downing(1977)的研究
        2. 关于Reka Benczes(2006)的研究
        3. 关于《词的语法》(Greet Booij,2007)
        4. 关于复合词的形成过程与表征(Gary Libben & Gonia Jarema 2006)
        5.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多角度分类研究
    第一节 名名复合形式的语义关系分类
        1. 学界对"名1(的)名2"的相关研究
        2. 名名复合形式的语义关系类别
        3. 名名语义关系的无法穷尽性与倾向性规律探讨
    第二节 名名复合形式的其它类型
        1. 能产性与名名复合形式的分类
        2. 语义透明和晦涩与名名复合形式分类
        3. 名名复合形式和内部结构类型分类
        4. 多义名名复合形式与单义名名复合形式
第四章 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探讨
    第一节 名名复合形式的特征激活与命名
        1. 特征激活和命名的区别性
        2. 世界语义知识与特征激活的多义性
        3. 修饰成分造成不同的特征激活
        4. 新创名词性复合词与精制语码效应
    第二节 概念类别与汉语新创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限制
        1. 引言
        2. 汉语名词的概念类别及其概念限制理论
        3. 概念类别对汉语新创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限制
        4. 概念类别小类对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限制
        5. 关于名名复合形式内部语义关系的解释
    第三节 类推与名名复合形式的生成
        1. 引言
        2. 新事物的命名与名名类推构词
        3. 类推是构成名名复合形式强有力的手段
        4. 类推原则与阻断效应
    第四节 N_1N_2双项指人名词次范畴及其认知理据
        1. 引言
        2. 双项指人名词短语的次范畴及其性质
        3. 类指型名名复合形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考察
        4. 复合空间理论与N_1N_2组合的认知理据
    第五节 "姓名后置"式与"姓名前置"式
        1. 引言
        2. "姓名后置"式与"姓名前置"式表义的本质功能
        3. "姓名后置"式与"姓名前置"式的表义分工及其解释
        4. 关于"姓名后置"式与"姓名前置"式合用的情况
        5. 小结
第五章 隐喻、转喻机制与名名复合形式
    第一节 隐喻、转喻研究概述
        1. 关于隐喻
        2. 关于转喻
    第二节 基于隐喻机制的名名复合形式
        1. 修饰成分发生隐喻映射的名名复合形式
        2. 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有隐喻作用的复合词
        3. 中心成分发生隐喻引申的名名复合形式
        4. 整体发生隐喻的名名复合形式
        5. 汉语里由"心"构成的隐喻复合词
    第三节 基于转喻机制的名名复合形式
        1. 修饰成分发生转喻的名名复合形式
        2. 中心成分发生转喻的名名复合形式
        3. 整体发生转喻的名名复合形式
        4. 两个构成成分都发生转喻的名名复合形式
第六章 对两类特殊名名复合形式的探讨
    第一节 名名复合形式有几个中心,居左还是居右?
        1. 逆序定中说
        2. 正常定中说
        3. 句法中心与语义中心
    第二节 "名量"式构词再探
        1. 引言
        2. 相关材料与分析
第七章 名名复合形式与派生性名词的接口研究
    第一节 复合词与派生词接口关系概述
    第二节 汉语复合词"X人"的认知语义研究
        1. 引言
        2. 汉语复合词"X人"下位分类描写
        3. 复合词"X人"的语义网络
        4. 复合词"X人"的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识解
        5. 小结
第八章 名名复合形式与语义关系表达
    第一节 名词内部语义关系概述
    第二节 名名复合形式与汉语整体一部分关系表达
        1. 引言
        2. Wp关系的类型及其与相关语义关系的纠葛、分界
        3. Wp关系的句法表达
        4. 关于"部分"功用的多种解读
        5. 小结
    第三节 名名复合形式与上下位语义关系表达
        1. 引言
        2. 上下义关系多层面体现
        3. 上下义关系与传递性
    第四节 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物性结构分析
        1. 名词的物性结构理论介绍
        2. 概念整合理论
        3. 物性结构与概念整合的混合模型
        4. 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物性结构分析及其概念整合
        5. 物性结构分析与语义中心
第九章 名名复合形式的位序问题
    第一节 "问题+N"与"N+问题"组合功能探讨
        1. 引言
        2. 抽象名词"问题"各义项间的关系
        3. "问题+N"结构及其"问题"的贬义倾向
        4. "问题"与名词的组配考察
        5. 抽象名词"问题"的三个基本功能
        6. 小结
    第二节 其它名名复合形式的位序问题
        1. "XY中国"与"中国XY"
        2. "经典XY"与"XY经典"
        3. "男/女经X"与"X男/女"
        4. "X哥类"
        5. "数字XY"
        6. "XY中心"与"中心XY"
        7. "粮食"与"食粮"类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节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本文存在的不足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 王洪君.  当代语言学. 2001(04)
[2]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 何元建.  当代语言学. 2004(03)
[3]“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 董秀芳.  当代语言学. 2004(01)
[4]说“真的”[J]. 刘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的”的有无与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语义差异[J]. 岳中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6]词汇的心理属性和词汇的体系性[J]. 周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7]关于“真”与“真的”作状语情况的考察[J]. 宫下尚子.  汉语学习. 2002(06)
[8]关于词根与词缀的思考[J]. 杨锡彭.  汉语学习. 2003(02)
[9]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 朱亚军.  汉语学习. 2001(02)
[10]定中“N宾+V”结构构成因素的考察[J]. 李晋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02)

博士论文
[1]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 黄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 阮氏秋荷.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 高航.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7
[4]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 周日安.暨南大学 2007
[5]图式理论与当代汉语名名复合词的解读[D]. 吴静.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6]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 王葆华.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 李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2]“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D]. 厉霁隽.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24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24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