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子夜》称谓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05:35
  本论文以《子夜》中关于人的称谓语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本中的称谓语进行归类分析,以及从情景语境的角度探究称谓语在语言交际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探究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环境特点。第一部分为绪论。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主要对文章的选题缘起和意义、研究对象的确定过程、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以及语料来源等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其中研究现状部分,主要从专著称谓语、专书称谓语、非专书称谓语、《子夜》中的称谓语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对学界的研究成果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子夜》中称谓语概述。这一部分对《子夜》中所包含的称谓语进行了归类分析。首先根据称谓语的使用范围与对象将其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别。在亲属称谓语中,以自己为参照,将亲属人物划分为长辈、同辈和晚辈,将亲属称谓语划分为晚辈对长辈的称谓语、长辈对晚辈的称谓语和同辈之间的称谓语。在社会称谓语中,根据人们在社会中是否将亲属之间使用的称谓语延伸到社会中,将社会称谓语分为拟亲属称谓语与非拟亲属称谓语。在拟亲属称谓语中仿照亲属称谓语的归类情况,将其分为晚辈对长辈的称谓语、长辈对晚...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研究现状
        (一)专著称谓语研究
        (二)专书称谓语研究
        (三)非专书称谓语研究
        (四)《子夜》的称谓语研究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七、语料来源
第一章 《子夜》称谓语概述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语分类
        一、晚辈对长辈的称谓语
        二、长辈对晚辈的称谓语
        三、同辈之间的称谓语
    第二节 社会称谓语分类
        一、拟亲属称谓语
        二、非拟亲属称谓语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情景与称谓语
    第一节 不同事件性质的话语范围制约称谓语的使用
        一、讨论性话语范围与称谓语
        二、目的性话语范围与称谓语
    第二节 多样性的话语基调制约称谓语的使用
        一、权势地位与称谓语
        二、接触频率与称谓语
        三、情感态度与称谓语
    第三节 不同的话语方式制约称谓语的使用
        一、口语中的称谓语
        二、书面语中的称谓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过称谓语看当时的社会特点
    第一节 从称谓语看当时的文化
        一、等级礼仪文化
        二、民主平等思想
    第二节 从称谓语看当时的经济
        一、社会群体矛盾激烈
        二、有钱人士热衷投机
    第三节 从称谓语看当时的政治
        一、缺乏强有力统一政权
        二、军政保障少数人利益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结论
        (一)称谓语的分类情况
        (二)交际活动
        (三)20 世纪30 年代的社会特点
    二、本文研究的作用
        (一)对交际活动的作用
        (二)对特定社会时期相关研究的作用
    三、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西周宗法制[J]. 王雅惠.  名作欣赏. 2019(17)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入帮”原因分析[J]. 田明.  齐鲁学刊. 2019(02)
[3]新女性与旧道德: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以《良友》画报的女性形象为视点[J]. 张旖华.  视听. 2019(01)
[4]中国歧视女性的社会根源及在国家治理上的红利:古今论据[J]. 汤二子.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4)
[5]语境理论发展述评[J]. 成利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6]汉语夫妻称谓及其文化意义[J]. 石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5)
[7]语境的语用学研究[J]. 吴世暴.  语文学刊. 2016(10)
[8]“朋友”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称呼语泛化现象[J]. 胡琼.  鸡西大学学报. 2016(10)
[9]汉语通称称谓语及其语义流变研究[J]. 元克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10]汉语社会称谓语的变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J]. 吴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1)

博士论文
[1]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类型的内在逻辑[D]. 方兰欣.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汉、越语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 阮氏翠幸.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 李娜.山东大学 2011
[4]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 李彦洁.山东大学 2006
[5]《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 马丽.复旦大学 2005
[6]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 赖志凌.复旦大学 2004
[7]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 孙玉卿.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损公作品》称谓语研究[D]. 樊苗苗.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现代化研究[D]. 郭佳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3]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分析研究[D]. 安洋.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4]哈尔滨地区夫妻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范佳佳.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5]陕西洛南杨河村“下湖话”方言岛称谓语研究[D]. 韩肖雅.陕西师范大学 2018
[6]《子夜》中的媒介生活研究[D]. 夏芊芊.山东大学 2018
[7]现代汉语音译和意译同义外来词研究[D]. 王佳宁.山东师范大学 2017
[8]《金粉世家》称谓语研究[D]. 王雪莹.山东大学 2017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娱乐研究[D]. 吴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7
[10]经济书写与社会剖析小说[D]. 张梦迪.贵州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732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32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