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对比及韩国学生名量词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09:53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韩国由于地理、历史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对于汉语学习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国家之一。基于上述原因,两种语言在历史上相互影响颇深,在韩国语中7080%的词汇源自汉字的舶来词。韩国学生学汉语的过程当中,上述情况对韩国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但是毕竟汉语和韩语时分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语言类型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因而产生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量词具有丰富多样性是学界公认的汉语语法特点之一。韩语中也有不少相当于汉语量词的“单位名词”。汉语的量词和韩语的单位名词虽有一定的对应性或共性,但其差异性也很大,因此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量词一直以来是比较难掌握的语法点之一。尽管韩语中的很多词汇是从汉语借用过来的,量词也是如此,但是由于两种语言中量词和单位名词用法同中有异,给汉语学习者也带来负迁移,甚至是学习和使用中的困惑。本文将把汉语名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进行对比研究,整理出这两种语言中的名量词和单位名词的差异之处,同时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名量词进行举例对比分析。以上述...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1.2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1.2.1 本文的研究范围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1.3.1 认知语言学理论
        1.3.2 中介语理论
        1.3.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3.4 对比分析方法和偏误分析方法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有关研究的历史
        1.4.2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和研究现状
        1.4.3 小结
第二章 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对比分析
    2.1 汉语量词
        2.1.1 汉语量词的类别
        2.1.2 汉语名量词的语法特征
        2.1.3 汉语数量词的结构特点
        2.1.4 小结
    2.2 韩语单位名词
        2.2.1 韩语单位名词的类别
        2.2.2 韩语单位名词的语法特征
        2.2.3 韩语单位名词的结构特点
        2.2.4 小结
    2.3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结构特点对比
    2.4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对比分析
        2.4.1 同形同义的量词和单位名词
        2.4.2 部分意义相同的量词和单位名词
        2.4.3 同形异义的量词和单位名词
        2.4.4 异形同义的量词和单位名词
    2.5 小结
第三章 韩国学生名量词习得偏误分析
    3.1 语料分析
        3.1.1 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里搜集出语料及分析
        3.1.2 HSK作文语料分析
    3.2 测试语料分析
        3.2.1 测试语料问卷设计
        3.2.2 测试问卷分析
        3.2.3 小结
    3.3 韩国学生在自发性表达中的量词使用情况
        3.3.1 “个”的泛化
        3.3.2 遗漏
        3.3.3 搭配错误的量词使用
        3.3.4 小结
    3.4 韩国学生量词偏误特征
第四章 韩国学生汉语量词偏误成因及对策
    4.1 从学习者看汉语量词偏误
        4.1.1 母语干扰
        4.1.2 泛化
        4.1.3 回避策略的运用
        4.1.4 缺乏量词使用规则导致的误用
    4.2 从教学方面看汉语量词偏误成因
        4.2.1 对学生个体差异研究的不足
        4.2.2 汉语教材中的问题
        4.2.3 汉语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4.3 对韩国学生汉语量词教学对策
        4.3.1 编写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对照式学习词典
        4.3.2 教材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4.3.3 教师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解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表格及图目录
测试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747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47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