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2:03

  本文关键词: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博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活跃的舆论场,在微博舆论场中主流话语要如何引领舆论、提高影响力、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关注重点。同时,近年来学术界对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给予了高度关注,形成了颇多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由此也带动了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研究。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术界的研究聚焦,笔者选择了“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的选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文核心概念微博舆论场及主流话语进行界定,分析主流话语的构成要素,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其次,从普遍性、一般性的视角分析了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再次,从个别性、特殊性的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进行分析,揭示其在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效果上的影响力,为其它主流媒体话语及政务微博话语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最后,从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三个层面,探讨了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提升路径。本文由五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揭示了研究意义,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述评,同时陈述了研究的基本思路、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框架结构,给出了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基本理论。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舆论场、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同时分析了主流话语的构成要素: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效果。并提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的三个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第三章,微博舆论场主流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对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核心概念、构成要素进行概述基础上,提出目前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互联网思维、话语叙述方式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章,提升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内容分析。在对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概念、构成要素的概述基础上,选取了主流话语其话语主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此为例从构成要素中的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及产生的话语效果进行分析。第五章,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提升路径。从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话语主体上,培育一支优秀的新媒体宣传队伍;话语方式上,充分发挥微博传播的多元路径;话语内容上,建构雅俗共赏的主流话语内容。第六章,结语。
【关键词】:微博舆论场 主流话语影响力 提升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19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6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主要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理论基础19-29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9-21
  • 2.1.1 微博舆论场19-20
  • 2.1.2 主流话语20-21
  • 2.1.3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21
  • 2.2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构成要素21-26
  • 2.2.1 话语主体22-23
  • 2.2.2 话语内容23
  • 2.2.3 话语客体23-25
  • 2.2.4 话语方式25
  • 2.2.5 话语效果25-26
  • 2.3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的理论依据26-29
  • 2.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6-27
  • 2.3.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27-28
  • 2.3.3 议程设置理论28-29
  • 第三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9-34
  • 3.1 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29-31
  • 3.1.1 话语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9-30
  • 3.1.2 话语方式未能体现新媒体特征30-31
  • 3.1.3 话语内容缺乏吸引力31
  • 3.2 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问题的原因31-34
  • 3.2.1 制度建设缺乏创新31-32
  • 3.2.2 互联网思维运用不足32-33
  • 3.2.3 理论陈述不接地气33-34
  • 第四章 提升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内容分析——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34-54
  • 4.1 研究设计34-39
  • 4.1.1 本章研究思路34
  • 4.1.2 选取媒体微博为样本的缘由34-35
  • 4.1.3 选择新浪微博舆论场的理由35-36
  • 4.1.4 作为话语主体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36-38
  • 4.1.5 样本的选取与编码38-39
  • 4.2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话语方式39-49
  • 4.2.1 稳定灵活的发布频率39-40
  • 4.2.2 充分发挥的议程设置40-43
  • 4.2.3 丰富多样的微博互动43-46
  • 4.2.4 积极的再次转发46-47
  • 4.2.5 图片微博满足大众深度阅读的信息需求47-49
  • 4.3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话语内容49-54
  • 4.3.1 新闻话语凸显人文关怀49-50
  • 4.3.2 评论话语彰显民本视角50-51
  • 4.3.3 生活话语贴近大众情感51
  • 4.3.4 公益话语传递正能量51-52
  • 4.3.5 抒情话语提升吸引力52
  • 4.3.6 网络话语尽显亲和力52-54
  • 第五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提升路径54-61
  • 5.1 话语主体上,培育一支优秀的新媒体宣传队伍54-55
  • 5.1.1 培养优秀的新媒体人才54-55
  • 5.1.2 转变主流话语的刻板印象55
  • 5.2 话语方式上,,充分发挥微博传播的多元路径55-58
  • 5.2.1 重视微博议程设置的舆论引导功能55-56
  • 5.2.2 强化微博双向互动提高受众忠诚度56-57
  • 5.2.3 运用微博资源拓展主流话语表达空间57-58
  • 5.3 话语内容上,建构雅俗共赏的主流话语内容58-61
  • 5.3.1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58-59
  • 5.3.2 建立具有人本性的主流话语内容59
  • 5.3.3 选择运用“接地气”的民间话语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附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七一;;主流话语与重庆反法西斯文学的翻译[J];译苑新谭;2012年00期

2 李春青;;西汉后期主流话语中“文”的含义及其文化意蕴——以《盐铁论》为中心[J];河北学刊;2012年04期

3 山鸡哥;;你比钱重要[J];躬耕;2009年08期

4 沈栖;;“一把手组阁”与“一窝子腐败”[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1年02期

5 连晓霞;;与主流话语交响的个体言说——《金光大道》话语分析之一[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陶东风;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J];学习与探索;1999年02期

7 赵志敏;;主流话语下的众声喧哗——对“新英雄人物”问题讨论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飞;;百花时期爱情叙事对主流话语的逸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古耜;;时代、工业与文学[J];艺术广角;2010年05期

10 杨永明;陈国恩;;公共领域的突破与主流话语的悖逆——论1980年代后半期的文学公共领域与创作[J];求索;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奇;新生代学人对主流话语和主流议题的理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杨鹏 隋景文;儿童文学主流话语圈的尴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本报专栏作者 李霞;被物化的女性身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阿仓;延安民主模式的有益启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西方主流话语遮蔽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张旭鹏;社会、文化与政治脉络中的同性恋[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维舟;发展的受害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理性与激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樊吉社;防扩散与话语权危机[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欧阳宏生 段弘;高举迎风飘扬的旗[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邬江;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高小妹;爱德华·琼斯在《已知世界》中对主流话语的颠覆及其局限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姚石;司各特在《威弗利》中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以及最终与其合谋[D];安徽大学;2006年

4 孙仲英;主流话语下潜在的女性话语[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王乐;五四时期文学翻译与主流话语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02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