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方位词“上”与“上面、上边(头)”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8:09

  本文关键词:方位词“上”与“上面、上边(头)”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方位词是现代汉语表达时间、空间概念的基本词类,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所以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单、双音节方位词的对比研究较少,故本文选取一组近义的方位词“上”、“上面”、“上边(头)”作为研究对象,以“认知意义”与“轨层形式”相结合的原则作为语法研究的初始点,对现代汉语真实语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描写并对比分析方位词“上”与“上面、上边(头)”与名词、介词组合的可能性及影响其搭配的内在机制,论述了单、双音节方位词的句法功能差异。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先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再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概括,最后说明了本文所用的语料来源。第二章,以“上1”类方位词与单、双音节名词搭配的不对称性为出发点,全面描写“上1”、“上面1”、“上边(头)1”与单、双音节名词搭配的可能性,提出双音节方位词“上面”能与单音节名词组合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上1”、“上面1”、“上边(头)1”与单、双音节名词组合的限制条件,其中双音节方位词“上面1”与单音节名词的组合条件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考察发现,“上1”、“上面1”、“上边(头)1”之所以与单双音节名词的搭配存在较大差异,是因为受到韵律及语义的共同配置。第三章,重点考察表“范围义”的“上2”类方位词与抽象名词或具体名词的搭配情况,及句法功能的差异。第四章,本章将视角聚焦在“上3”类方位词的搭配上。通过对北大CCL语料库中相关语料的调查,发现单音节方位词“上3”对搭配介词的要求不高,甚至可直接与名词组成短语表“方面义”,而双音节方位词“上面3”与“上边(头)3”则必须与前置介词搭配,组成“介词+X+上面3/上边(头)3”的固定格式,才能表达“方面义”。且句法功能上,“介词+X+上3”以做状语为主,“介词+X+上面3/上边(头)3”以做补语为主。第五章,结语。总结了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及得出的基本结论、创新之处,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
【关键词】:“上”类方位词 认知语义 韵律 框式介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缘起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10-12
  • 1.2.1 研究对象10-11
  • 1.2.2 研究思路11-12
  • 1.3 研究综述12-16
  • 1.3.1 方位词研究现状12-14
  • 1.3.2 单、双音节方位词的研究现状14-15
  • 1.3.3“上”类方位词的研究现状15-16
  • 1.3.4 小结16
  • 1.4 语料说明16-18
  • 1.4.1 本文引用的语料库16
  • 1.4.2 本文的符号说明及其他说明16-18
  • 第二章“上1”、“上面1”、“上边(头)1”的对比18-37
  • 2.1 认知语义对比18-23
  • 2.1.1 语义倾向性19-22
  • 2.1.2 语义指向对比22-23
  • 2.2 与名词组成方位短语23-35
  • 2.2.1 与单双音节名词组合的可能性23-27
  • 2.2.2 黏着或定中的组合关系27-35
  • 2.3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上2”、“上面2”、“上边(头)2”的对比37-51
  • 3.1 与抽象或具体名词的组合37-46
  • 3.1.1“N+上2”类方位短语中“N”的类型37-39
  • 3.1.2“N+上2”类方位短语语义对比39-46
  • 3.2“N+上2”类方位短语的句法功能46-50
  • 3.2.1“N双+上2”类方位短语的句法功能46-47
  • 3.2.2“N单+上2”类方位短语的句法功能47-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上3”、“上面3”、“上边(头)3”的对比51-70
  • 4.1“上3”类方位词与介词搭配的考察51-68
  • 4.1.1 与不同介词搭配使用的可能性差异51-61
  • 4.1.2“介词+X+上3”类结构句法功能的差异61-68
  • 4.2“(介词)+X+上3”类句法功能差异原因分析68
  • 4.3 本章小结68-70
  • 第五章 结语70-73
  • 5.1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70-71
  • 5.2 本文的创新点71-72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维国;;先秦汉语一种特殊的方位短语:中+名词[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2 刘作会 ,王光华;琐谈方位词与方位短语[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3 冯志纯;谈谈由方位词构成的名词和方位短语的划界问题[J];自贡师专学报;1989年03期

4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5 刘海燕;;现代汉语的方位短语及其相关结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雷艳萍;;浙江畲话的变调式方位短语[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7 唐韵;《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及其功能(上)[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储泽祥;;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9 唐韵;《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及其功能(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杨云;方位词“上”和“下”的空间定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史维国;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福德;《史记》方位短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巴桑;汉、藏方位短语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涂烨;方位词“上”与“上面、上边(头)”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4 程慧;中古汉语方位短语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鹤;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短语习得及偏误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袁方;艺术语体和科技语体方位词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梁桦;《左传》方位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马小成;《水浒传》方位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杜阳晔;《型世言》方位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10 曹倩;“之X”、“以X”合成方位词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方位词“上”与“上面、上边(头)”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34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