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四川金堂湘语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02:07

  本文关键词:四川金堂湘语语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四川金堂湘语是300多年前湘语区居民带入到四川的,发展到今天,金堂湘语和湖南境内的湘语已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金堂县,调查金堂湘语的语音面貌,把金堂湘语和中古音作对比,发现语音演变的历史轨迹,并把金堂湘语和成都官话作对比,横向对比发现语音的异同,从而丰富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文章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概述分为六节,第一节叙述金堂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状况和语况;第二节叙述四川省湘语语音的研究现状;第三节讲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四节讲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五节讲述本文的调查材料归属;第六节介绍本文使用符号和语料来源。第二个部分为金堂县湘语的语音系统,这部分较为细致地展示了金堂湘语的语音面貌,共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描写了金堂湘语的声、韵、调系统,第二节运用Pratt语音分析软件对金堂湘语的气化发声态进行了实验语音研究,第三节是金堂湘语的声韵调配合表和同音字汇。第三个部分是金堂县湘语音韵特点,这部分把金堂湘语和中古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金堂湘语今读的音韵特点。分析发现,金堂湘语主要的音韵特点有:全浊声母清化多读不送气;知、章、庄组层次较为复杂;泥来母在洪音前相混、在细音前不混,来母有读舌尖塞音的情况;非组、晓组部分相混;元音鼻化;曾摄、梗摄舒声字与臻摄混同;入声调虽消失,但依旧能看出入声调的特殊性等。第四部分是金堂湘语和周边方言的比较研究。这部分把金堂湘语和成都话语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语言演变的趋势和方言接触的作用。分析得出,金堂县湘语的语音特征正在向成都话不断靠拢,反映在浊声母字的消亡、舌尖后音的减少、知章组一些[t?]组字读音的变化、金堂湘语的声调系统和成都话趋同等方面。这些都是成都话对金堂湘语渗透影响的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文章的不足之处。文章的主要结论有:一、金堂湘语语音面貌保留了很多湘语的语音特征,作为湘语一支,金堂湘语对原居地语音特征的保留与继承,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二、金堂县湘语的语音特征正在向成都话不断靠拢。作为强势方言,成都话对金堂湘语的侵蚀和同化作用在不断加深。三、对比1996年崔荣昌调查报告和今金堂县湘语的语音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方言特征正不断发生改变。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信息的掌握以及分析的理论深度上,文章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对金堂湘语和成都话语音异同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金堂县 湘语 语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四川金堂县概况9-10
  • 一、地理位置9
  • 二、历史沿革9
  • 三、人文背景9-10
  • 四、语言概况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1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11-12
  • 一、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目的1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2-13
  • 第五节 调查语料的归属说明13-14
  • 第六节 使用符号说明及语料来源14-15
  • 一、使用符号说明14
  • 二、语料来源14-15
  • 第二章 金堂湘语语音系统15-41
  • 第一节 金堂湘语的声韵调系统15-17
  • 一、声母系统15
  • 二、韵母系统15-16
  • 三、声调系统16-17
  • 第二节 金堂湘语气化发声的实验语音研究17-21
  • 第三节 金堂湘语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21-41
  • 一、声韵调配合表21-32
  • 二、同音字汇32-41
  • 第三章 金堂湘语的音韵特点41-60
  • 第一节 声母特点41-51
  • 一、古今声母比较表41-45
  • 二、声母特点45-51
  • 第二节 韵母特点51-57
  • 一、古今韵母比较51-55
  • 二、韵母特点55-57
  • 第三节 声调特点57-60
  • 一、古平声57
  • 二、古上声57
  • 三、古去声57
  • 四、古入声57-60
  • 第四章 金堂湘语与周边方言的比较研究60-70
  • 第一节 金堂湘语与成都话声母比较60-66
  • 一、全浊声母今读情况60-62
  • 二、非晓组相混62-63
  • 三、泥来母分化63
  • 四、知、庄、章组读音63-66
  • 第二节 金堂湘语与成都话韵母比较66-68
  • 一、元音鼻化66-67
  • 二、入声韵67-68
  • 第三节 金堂湘语与成都话声调比较68-70
  • 第五章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76
  • 致谢76-78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昕;;湘语“细”兼有“小”义的真实面貌[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王琼芳;;论湘语辰溆片的儿化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斌;;论湘语保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贝先明;;湘语元音系统的类型及历史成因[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1期

5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6 李星辉;;论湘语入声的发展轨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李珂;;《现代吴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及对湘语研究的影响[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蒋军凤;;论湘语研究的领域拓展问题[J];文史博览;2006年22期

9 彭建国;;湘语侯韵的语音层次[J];语言科学;2007年05期

10 鲍厚星;;近年来湘语研究简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红亮;湖南境内湘语与赣语过渡地带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开江“永州腔”语音调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梁三姗;四川金堂湘语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赵迎;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湘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曾建生;论湘语入声演变的历史轨迹[D];暨南大学;2004年

5 姜国平;湘语通用量词“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海燕;广西全州湘语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耿丽君;吴语和湘语塞音实验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黄磊;邵东湘语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立林;娄底湘语常用后缀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林素娥;湘语知三章组今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四川金堂湘语语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48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