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17-06-16 19:07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语动态助词的语法规则复杂,不仅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韩语法教学的重点。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以近年来汉语动态助词的习得研究为基础,制定针对韩国学生的动态助词习得顺序研究设计,通过对渤海大学韩国分院学生的作文语料进行考察与分析,研究动态助词的习得规律。根据习得顺序结论与教材分析,对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考察分析,证明韩国学生对动态助词的习得是有规律、有阶段性的。动态助词的习得是不断进步的,但无法避免反复和“化石化”现象。由于动态助词“了”、“着”、“过”意义用法上存在差异,就动态助词单个用法的习得顺序而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最先习得,然后为“着”、“过”;就动态助词全部用法的习得顺序而言,动态助词“过”最先完成习得,其次为“着”,最后为“了”。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材编写要符合韩国学生习得规律,对韩教学中教师也要时刻把握动态助词的教学重点与进度,遵循循序渐进和对比分析的教学原则,采用直观解释、语义分析、情境引入等教学方法帮助韩国学生顺序习得汉语动态助词。
【关键词】:动态助词 习得顺序 偏误 教材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选题缘起8
  • (二)选题意义8-9
  • (三)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研究概况9-12
  • (四)理论依据12
  • (五)研究方法12-14
  • 一、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顺序研究设计14-19
  • (一)研究对象说明14-16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界定14-15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基本意义及用法15-16
  • (二)考察对象说明16-17
  • 1.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16
  • 2.考察对象的汉语水平及可操作性16-17
  • (三)语料来源与处理17-18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料来源17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料处理17-18
  • (四)研究思路与步骤18-19
  • 二、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顺序考察与分析19-29
  • (一)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考察19-22
  • 1.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19-20
  • 2.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20-22
  • (二)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考察22-25
  • 1.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22-23
  • 2.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23-25
  • (三)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情况25-27
  • 1.初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分析26
  • 2.初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分析26-27
  • 3.高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情况预测27
  • (四)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27-29
  • 三、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教材分析与对韩教学建议29-35
  • (一)基于《发展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教材分析29-32
  • 1.内在大纲与教材29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材分析29-31
  • 3.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材编写31-32
  • (二)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建议32-35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学重点与进度32-33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原则33
  • 3.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方法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39-44
  • 后记44-45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谈谈动态助词“的”的用法[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麦宇红;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探微[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傅书灵;;《歧路灯》中的动态助词“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曾超文;;湖南零陵话中的特殊动态助词“嘎”、“起”、“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6 孙斐;;浅论事态助词“来”的产生——兼及动态助词“来”[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7 刘薇;;贵阳方言动态助词“起”[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8 曾芳;;耒阳方言动态助词“徕”的用法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冯佩雯;;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孔令达 ,周国光 ,李向农;儿童动态助词“过”习得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晓丽;陈小荷;陈锋;钱小飞;;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自动生成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路遥;;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的空间认知探索[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3 王媛媛;;初级汉语教材中动态助词“过”的考察[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4 尹绍华;;对动态助词“了”的再认识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婵;天镇方言动态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沈娇;新县方言特色助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冯肖;《隋史遗文》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李晶晶;基于语言比较的汉语动态助词“过”的对泰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陶晶;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晓彤;外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了”、“过”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刘舒婷;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D];渤海大学;2016年

8 刘催勤;印尼留学生动态助词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冯爱军;确山方言动态助词“了”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菁;“的”字动态助词用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56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