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4:08

  本文关键词: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果茨基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俄罗斯“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是“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等理论的首创者。维果茨基一生短暂,却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维果茨基的科学理论不仅丰富了当代心理科学的理论宝库,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与心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如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缺陷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虽然“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在维果茨基去世后才出现,但他一直被苏俄学者视为心理语言学的先驱,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维果茨基关于“内部言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对言语发展内部过程的关注,对思维与言语关系的探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继维果茨基之后,苏俄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不断发展他的学说,并从各个角度探讨内部言语问题,并为后来的语言意识、言语活动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维果茨基还是卓越的心理学方法论者,他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俄罗斯及世界各国学者充分研究、借鉴、评价了维果茨基在心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研究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但鲜有对其心理语言学思想的梳理,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任务。本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语言学观,介绍了其科学的方法论,并试图探寻其心理语言学观对俄语学习者的启示。本论文的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维果茨基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第二章概述作者的生平和科学道路。包括其一生经历的主要事迹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第三章是对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以及作为心理语言学思想的心理学主要源头—历史文化观的综述分析。该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难点部分,笔者不仅对维果茨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就“自我中心言语”观点的异同做了分析和对比。第四章揭示维果茨基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第五章结合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就俄语学习(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丰富国内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研究,并为俄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维果茨基 心理语言学 思维与言语 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6-8
  • Реферат8-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一、问题的提出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一)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8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8-20
  • (一)研究目的18-19
  • (二)研究意义19-20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20-21
  • (一)研究内容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五、研究创新之处21
  • (一)内容创新21
  • (二)成果创新21
  • 注释21-22
  • 第二章 维果茨基的生平及学术贡献22-28
  • 一、生平22-24
  • 二、学术贡献24-26
  • 小结26-27
  • 注释27-28
  • 第三章 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28-50
  • 一、作为心理语言学思想基础的“文化历史观”28-31
  • 二、心理语言学思想31-47
  • (一)思维与言语的关系31-33
  • (二)词与思想的关系33-34
  • (三)自我中心言语观34-39
  • (四)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39-42
  • (五)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42-43
  • (六)言语内省43-45
  • (七)篇章心理语言学45-47
  • 小结47
  • 注释47-50
  • 第四章 维果茨基理论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影响50-58
  • 一、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50-54
  • 二、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方法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54-56
  • 小结56-57
  • 注释57-58
  • 第五章 维果茨基理论对俄语学习的启示58-65
  • 一、对言语理解活动的启示58-60
  • 二、对言语生成活动的启示60-63
  • 小结63-64
  • 注释64-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4
  • 附录74-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98-100
  • 致谢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禄彭;;心理语言学之心理语言学——反射心理语言学刍议[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2 王冉;;英汉口译听力中的心理语言学基础及其启示[J];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首届中国心理语言学研讨会暨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征稿启事[J];英语教师;2011年08期

4 ;首届中国心理语言学研讨会暨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征稿启事[J];英语教师;2011年09期

5 ;首届中国心理语言学研讨会暨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征稿启事[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6 陈晨;李秋杨;;心理语言学的哲学梳理[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7 潘秋菊;;国外关于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8 ;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J];外语学刊;2012年05期

9 ;2013年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1号征稿通知[J];英语教师;2012年12期

10 ;2013年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J];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振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理语言学:语言研究的实证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赵秋野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意识与言语交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唐闻佳;最“无用”的知识,最受尊敬的灵魂[N];文汇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楠;《心理语言学基础》(第五章)翻译报告[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瑞;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波;隐喻的心理语言学阐释[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4 吴阳;《心理语言学与交际理论概论》(第一讲)翻译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林璐;语篇理解与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倩;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框架下的俄语口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金秀;反语生成和理解的心理透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郝福涛;联结主义视域中的心理语言学[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双语词典中例证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倩;现代汉语口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59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