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6-26 00:14

  本文关键词: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世界,人们的交际时空越来越广,国家间的交际也越来越密切,人类已步入全球化语境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语言在国家形象博弈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显著提高,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潮,汉语独特的工具魅力和文化魅力使它自然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媒介,中国语言形象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子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国家标记功能,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会让中国在世界各国形象竞争中抢占先机,能帮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家形象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国际汉语推广等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对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模型法构建出中国语言形象的正多面体模型,并指出“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是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的生成机制。这些都是对中国语言形象研究范式的一次学术尝试,具体如下:首先,从国家语言形象的特征入手,通过国家语言形象的系统性、主体间性和有机整合性勾勒出国家语言形象的概貌。系统性主要论述了国家形象、国家语言形象、中国语言形象三者的上下位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主体间性是国家语言形象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互动性和主观性,它在“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中界定了国家静态语言形象和他国语言映象;主体间性决定了国家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性。其次,明确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在文化规约的共有空间背景下,通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汉字的特点构建出相应的本体成员形象,并从共有因素和质疑因素两个方面来论证影响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因素。最后,强调中国语言形象动态观对构建中国语言形象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具有自转属性的中国语言形象正多面体模型,并指出中国语言形象具有可以相互转换的两种模式:多面体模式和平面模式。同时,中国动态语言形象是在持续传播中双方主体不断互动的产物,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因此,构建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势必要考虑到它在传播中的广度问题、热度问题和信度问题,他们共同影响着中国动态语言形象。中国语言形象对塑造良好中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中国语言形象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于该理论处于构建阶段初期,而且对“共有空间”问题存在分歧,同时“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循环往复的特点等三方面共同决定了构建中国语言形象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国家语言形象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 中国动态语言形象 “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第一节 研究现状10-16
  • 一、国家形象研究综述10-12
  •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12-14
  • 三、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综述14
  • 四、中国语言形象的相关研究14-16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16-17
  • 一、研究目的16
  • 二、研究意义16-17
  • 三、研究方法17
  • 第三节 研究范围17-18
  • 第四节 相关理论与概念18-20
  • 一、概念整合理论18
  • 二、主体间性理论18
  • 三、中国静态语言形象18
  • 四、他国语言映像18-19
  • 五、中国动态语言形象19
  • 六、“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19-20
  • 第一章 国家语言形象的特征20-25
  • 第一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系统性20-21
  • 一、国家语言形象与国家形象的关系20-21
  • 二、国家语言形象与中国语言形象的关系21
  • 第二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主体间性21-23
  • 一、国家语言形象的互动性21-22
  • 二、国家语言形象的主观性22-23
  • 第三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性23-25
  • 一、国家静态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23-24
  • 二、国家动态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24-25
  • 第二章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构成25-30
  • 第一节 代表性语言和文化的规约作用25-26
  • 一、代表性语言——汉语普通话25
  • 二、文化与中国静态语言形象25-26
  • 第二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本体成员26-30
  • 一、中国语音形象26-27
  • 二、中国词汇形象27-28
  • 三、中国语法形象28
  • 四、中国文字形象28-30
  • 第三章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影响因素30-34
  • 第一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共有因素30-32
  • 一、历史文化因素30-31
  • 二、语言政策因素31
  • 三、语言生态因素31-32
  • 第二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质疑因素32-34
  • 一、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分布层次32-33
  • 二、认识主体的主观认知态度33-34
  • 第四章 中国语言形象动态观34-37
  • 第一节 中国语言形象正多面体34-35
  • 第二节 中国动态语言形象的模式转换35-37
  • 一、低维向高维整合而成的多面体模式35
  • 二、高维向低维摊开的平面模式35-36
  • 三、两种模式的互相转换36-37
  • 第五章 中国动态语言形象的影响因素37-41
  • 第一节 广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37-38
  • 一、互动因素37-38
  • 二、历史文化贡献因素38
  • 第二节 热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38-39
  • 一、国际地位因素38
  • 二、传播策略因素38-39
  • 三、发展趋势因素39
  • 第三节 信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39-41
  • 一、双方主观情感因素39-40
  • 二、认知误差因素40-41
  • 结语:中国语言形象的建构任重而道远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锡娟;语言造型——塑造语言形象的重要手段[J];广东艺术;1997年02期

2 张小波;;论汉语古诗翻译中语言形象偏离的译者因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3 顾鲁沂;“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再论产品的语言形象“包装”[J];包装世界;1997年03期

4 盖兴之;浅谈傈汉翻译中的语言形象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5 王蓝霞;;试论象征中语言形象的涵义生成[J];中国俄语教学;2014年01期

6 刘自匪;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7 周德华;简析《BecHo■》的语言形象运用[J];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8 田里;如何把音乐的最深情感歌唱出来[J];艺海;2004年04期

9 赵俊娜;;歌唱与语言[J];科技风;2008年08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形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艳彬;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84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