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公众人物“被XX”新闻事件中隐性控制力的批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5 14:03

  本文关键词:公众人物“被XX”新闻事件中隐性控制力的批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批评话语分析 “被××”新闻话语 隐性控制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门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并在语言学领域以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CDA关注于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相互关系并加以研究,详尽体现出语言与社会过程的紧密关联。批评话语分析的功能之一是提高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意识(尤其是提高以语言批评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这些问题尤指那些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关系问题,例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平等等。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闻资讯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些资讯已多到无法一一消化。有些不实的新闻事件常被人们称为“被”新闻事件,鉴于公众人物在社会中的特殊身份,公众人物“被××”新闻事件不断频发,引得大家的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类语篇控制着(准确来说是隐性的控制着)公众。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简称SFL)理论并运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指导方法,本文通过分析30篇(于2002年至2015年搜集)关于中国公众人物“被××”的网络新闻语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阐明语篇中的隐性控制力,拟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意识形态是如何被体现于“被××”新闻事件的隐性控制中的?2.隐性控制力中隐藏着怎样的权力?3.非政治化与隐性控制之间存在的何种关系?通过本文的尝试,主要发现总结如下: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意识形态、权力和非政治化等三个方面以体现语篇中的隐性控制:首先,从概念元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对概念隐喻中的词性转化和及物性系统进行分析,旨在揭露隐性控制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对词性转化(主要包括名词化和形容词化)方面的阐述说明了新闻作者借读者的角度来读新闻,通过有限的篇幅营造出一种信息“足够”且内容无可辩驳的假象,以使读者信服。另外,通过对及物性系统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闻语篇偏重于物质过程(占所有过程的44%)用以说明事件的发生、参与者和时下环境因素以使读者身临这些活生生的场景之中。也就是说,概念功能的分析主要作用于新闻作者隐性控制公众意识形态,使新闻事件拥有“真实性”。其次,通过运用情态隐喻,隐藏了新闻事件的主观性,并使得语篇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从而使新闻作者能在基于主客观统一性这一佯装的新闻特点上表达自身观点。在语气分析方面,直观呈现了当前事件,隐性地表露出公众认为的新闻作者应有的权力或权威。此外,尽管语篇中不乏有隐性情态词,但是这些词汇均用以模仿当事人和权威机构观念。语篇中由新闻作者所捏造出的主客观统一性使得公众信服他们有的权力/权威并进一步使大众相信“被××”事件。第三,通过对语篇隐喻和语篇结构的分析,体现了隐性控制中的非政治化。新闻作者的隐性控制手段所体现出的非政治化使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被人们忽视,另外,新闻的及时性也被体现出来。另外,在社会扭曲风气之下,人们会产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从众心理,使得公众们容易受骗甚至有公众打心底希望这些“被××”成为事实。这一尝试为解释此社会问题一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二是去隐性控制自然化进一步提高对批判阅读的公众意识,第三是有助于提高对于“被××”新闻事件世界批评观。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被××”新闻话语 隐性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0-11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for the Study11-12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6
  • 2.1 The Origin of CDA14-16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CDA Abroad16-20
  • 2.2.1 Fairclough’s methodology on CDA16-19
  • 2.2.2 Others’ methodologies on CDA19-20
  • 2.3 Previous applications of CDA in China20-23
  • 2.3.1 The introduction from abroad20-21
  • 2.3.2 Xin Bin’s application of CDA21
  • 2.3.3 Others’ applications of CDA21-23
  • 2.4 Previous studies of news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23-26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9
  • 3.1 The Introduc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26-32
  • 3.1.1 Ideational Function27-29
  • 3.1.2 Interpersonal Function29-31
  • 3.1.3 Textual Function31-32
  • 3.2 Concept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32-36
  • 3.2.1 Language and Ideology33-34
  • 3.2.2 Language and power34-35
  • 3.2.3 Language and control35-36
  • 3.3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36-37
  • 3.4 Summary37-39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n Implicit Control of“Bei +××”News Discourse39-61
  • 4.1 Brief Introduction of“Bei +××”News Discourse39-40
  • 4.2 Ideology Embedded in Implicit Control40-50
  • 4.2.1 Ideology Embodied in Lexical Transformation41-46
  • 4.2.2 Ideology Embodied in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vity46-49
  • 4.2.3 Summary49-50
  • 4.3 Power Embedded in Implicit Control50-56
  • 4.3.1 Power Embodied in Interpersonal Metaphor50-53
  • 4.3.2 Power Embodied in Mood53-55
  • 4.3.3 Summary55-56
  • 4.4 Depoliticization Embedded in Implicit Control56-61
  • 4.4.1 Depoliticization Embodied in Textual Metaphor56-58
  • 4.4.2 Depoliticization Embodied in Thematic Structure58-60
  • 4.4.3 Summary60-6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1-65
  • 5.1 Major Findings61-63
  • 5.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63-64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4-65
  • Bibliography65-69
  • Appendix69-75
  • Acknowledgements75-76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influence of discourse hierarchy on the acoustic manifestation of focus in standard Chinese[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11年04期

2 张海燕;;Argumentation Analysis——A discourse Approach[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9期

3 ;The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ese Poetics(1917—1937)[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2年01期

4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wo Discourse-Based ELT Tasks in Business English Class[J];海外英语;2011年12期

5 赵蕾;;T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course Analysis of A News Report from The New York Times[J];海外英语;2011年14期

6 石淑芳;Translation on Discoures Level[J];上海科技翻译;1993年04期

7 徐来娟;;再论Text与Discourse的异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陈晴霞;;Group Work Learning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4期

9 陈红光;;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ublic Discourses:Dating Advertisements[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10 黄岚;;Research on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News[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eng Jing;;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wo Discourse-Based ELT Task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Ki-Seok Kim;;东西方对优秀人才的历史观点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Michel Hockx;;跨文化对话与互联网(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Graeme Lang;;多元族群社会中的宗教、科学与多样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李荣安;麦肖玲;;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比较教育的角色(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Logic and Rhetoric in Philosophical Dialogue[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雷迅马;;现代化的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胜利:1965-1980(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Pat Moloney;;政治思维下的象征文明:新西兰印象(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何绍斌;;History of Translation: Conceptualization and Approaches[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10 匡桂阳;;A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Lyric “Wavin’Fla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滟;促动性体裁群功能劝说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4 王宏俐;广告语类对政治竞选演讲的侵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胡华芳;《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北京奥运相关新闻的批评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敏娜;美国法庭结案陈词的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媒体危机话语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穆瑶;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再情景化—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李文玉;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代沟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4 韦铭;语篇分析视角下《卖花女》的译者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文建欢;英汉旅游语篇的态度资源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冰昕;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殊凡;从功能语境视角来分析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程林燕;中美雾霾报道的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梁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梁佳赢;女性权威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4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44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