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海角七号》中礼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3:03

  本文关键词:《海角七号》中礼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礼貌 台南地区 礼貌策略 权利 社会距离 性别 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礼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具体特性随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每一个地区的礼貌语言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有关某个特定文化的礼貌语言研究层出不穷,在相关的研究中利奇的礼貌原则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被广泛地用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但是迄今为止却很少被用来研究中国的电影,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海角七号电影中的礼貌语言,了解其反映的社会文化。2009年2月14日,电影《海角7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电影中所有的对话都是最接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形式,影片中的人物行为和丰富的语言展现了台南地区独特的乡镇文化以及一种建立在百姓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族群和谐氛围。马英九曾说《海角七号》是大陆民众了解台南基层草根民众甚至是了解台湾的起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海角七号》是反映台湾本土礼貌文化难得的研究样本。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与中国自1949年便处于分离的状态,在这期间台湾形成的本土文化是否与大陆文化存在巨大差别抑或紧密联系值得深思。本文作者选取电影《海角七号》中的对话作为研究的语料,主要关注在该电影中反映的台南地区的乡镇文化中,礼貌语言的使用及折射出的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通过运用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和礼貌策略,本文展现了电影中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距离及不同性别的角色使用礼貌策略的特征,在对每种类型的礼貌策略进行频率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台湾与大陆分隔了一百多年,期间形成的礼貌文化有着自身的偏爱,具体表现在除了受权势、社会距离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
【关键词】:礼貌 台南地区 礼貌策略 权利 社会距离 性别 中国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LIST OF ABBREVIATIONS11-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7
  • 1.1 Overview13
  • 1.2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3-14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15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
  • 1.5 Summary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Introduction17
  • 2.2 Overview of politeness research17-23
  • 2.2.1 Definition of“politeness”17-18
  • 2.2.2 Relevant studies on politeness abroad18-20
  • 2.2.3 Relevant studies on politeness at home20-23
  • 2.3 Politeness research in literary texts23-25
  • 2.4 Previous studies on Cape No. 7 and the focus in this thesis25-26
  • 2.5 Summary26-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27-35
  • 3.1 Introduction27-29
  • 3.2 Bald on record29
  • 3.3 Positive politeness29-30
  • 3.4 Negative politeness30-31
  • 3.5 Off record31-32
  • 3.6 Don’t do the FTAs32
  • 3.7 Three Parameters in Estimating FTA32
  • 3.8 Summary32-35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35-43
  • 4.1 Introduction35
  • 4.2 Research questions35-36
  • 4.3 Data source36-38
  • 4.3.1 Cape No .7 and its main characters36-37
  • 4.3.2 The plot of the movie Cape No. 737-38
  • 4.4 Analytical framework38-40
  • 4.4.1 The analysis of the exchange units in the movie Cape No. 738-39
  • 4.4.2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39-40
  • 4.5 Analytical procedure40-41
  • 4.6 Summary41-43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43-83
  • 5.1 Introduction43
  • 5.2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in the movie Cape No. 743-70
  • 5.2.1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elders and the youngers43-52
  • 5.2.2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superiors andthe subordinates52-59
  • 5.2.3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locals and the outsiders59-64
  • 5.2.4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males and the females64-70
  • 5.3 The features of the usag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Cape No. 770-78
  • 5.3.1 Analysis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eldersand the youngers71-74
  • 5.3.2 Analysis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superiorsand the subordinates74-76
  • 5.3.3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locals and the outsiders76-77
  • 5.3.4 Analysis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etween the malesand the females77-78
  • 5.4 Social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eatures of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the Cape No. 778-81
  • 5.4.1 The effect of power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79-80
  • 5.4.2 The effect of social distance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80-81
  • 5.4.3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81
  • 5.5 Summary81-83
  • CHAPTER SIX DISCUSSION83-89
  • 6.1 Overview83
  • 6.2 The extent that the patterns of politeness reflect their allegianceto the Chinese culture83-88
  • 6.2.1 The preference of positive politeness in the community84
  • 6.2.2 The role of power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84-86
  • 6.2.3 The role of social distance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86-87
  • 6.2.4 The role of gender on the choic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87-88
  • 6.3 Summary88-89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89-93
  • 7.1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89-90
  • 7.2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90-91
  • 7.3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91
  • 7.4 Summary91-93
  • REFERENCES93-97
  • APPENDICES97-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爵;;《海角七号》再现“最好的时光”[J];经营者;2008年Z5期

2 冰蓝;;《海角七号》:剧情与舆评[J];两岸关系;2008年12期

3 倪骏;;看“海角”时代到来[J];世界知识;2008年23期

4 栀子;;《海角七号》 “三无电影”凭什么最卖座[J];经营者;2009年Z2期

5 李娜;;从《海角七号》到《1895》[J];南风窗;2009年08期

6 李艳;;《海角七号》的创意与营销[J];戏剧文学;2009年09期

7 叶茂中;;海角七号[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09年02期

8 钱韧韧;;从接受美学看电影《海角七号》[J];电影评介;2009年16期

9 陶晶;;《海角七号》的主题多重奏[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10 赵静;;爱在南国那片海——电影《海角七号》简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佩盈;;试探电影《海角七号》现象之于台湾[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杰琼;;视觉媒体中的历史再现与集体记忆—以电影《海角七号》为个案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至和;《海角七号》加温台湾书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海角七号》的文化自觉与对多元共生的文化想像[N];文艺报;2009年

3 作家 叶永烈;以平常心看《海角七号》[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钟欣;青岛商业楼改公寓销售亟待规范[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管军;“经济寒冬”里的民众需要温暖[N];鞍山日报 ;2009年

6 韩云杰 本报记者 林莉丽;魏德圣:《海角七号》印证坚持很重要[N];中国电影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乐;现实版的“马拉桑”上演[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佳;让年轻一代和你的品牌互为代言[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媒体人士 魏英杰;金马奖不该冷落《海角七号》[N];东方早报;2008年

10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电影展播[N];中华新闻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庆松;《悲情城市》与《海角七号》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林贵清;《海角七号》中礼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1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51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