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独特隐转喻存体存态观——基于汉语古诗二字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7:20

  本文关键词:汉语独特隐转喻存体存态观——基于汉语古诗二字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存体 存态 汉语隐转喻 隐喻 转喻


【摘要】:本文认为汉语古诗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二字词隐转喻,与西方学界提出的隐喻和转喻并列,其认知过程与目前认知语言学界提出的隐转喻不同:不是由隐喻延伸为转喻或转喻延伸为隐喻,而是喻体对本体既引发隐喻效应又引发转喻效应,这种隐转喻体现汉语独特的认知思维。本文从存体、存态角度解释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认为一个事件实体的存在可以区分存体和存态,两者客观存在。目前,转喻隐喻研究通常只是从"存在"统一体角度观察、处理二者,还应该关注存态。同时,本文提出二字词的隐转喻模式。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存体 存态 汉语隐转喻 隐喻 转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法中的高层转喻机制研究”(11BYY010)的阶段性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CXTD5-06)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目前的隐转喻观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观点现在已广为认同:隐喻不只是传统修辞学所说的语言词汇现象,而是人类认知机制的思维现象。他们把人的认知机制同语言机制紧密联系起来,开启语言认知研究的先河。最早提出隐转喻的是Goossens.他认为隐转喻有4种类型:从转喻来的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原;;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李恒威;王小潞;唐孝威;;表征、感受性和言语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5 殷杰;王亚男;;论社会科学解释[J];哲学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进;徐雄杰;;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刘黎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工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森森;;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二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安宁;;碎片与整合——以《嫉妒》为例浅析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叙事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魏新惠;;地方院校公选课程教学效果保障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8 曹润生;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葛巧玉;人生价值层次初探[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衍丽;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曾永安;;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芸;羊毛衫产品的顾客评价标准和满意度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姚颖;中部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价值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尹成;中国新闻奖的价值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志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北海;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徐盛桓;;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4 徐盛桓;廖巧云;;意向性解释视域下的隐喻[J];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5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6 汪堂家;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7 曹晖;;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式的美学阐释[J];哲学研究;2012年07期

8 郦全民;;意向性的计算解释[J];哲学研究;2012年09期

9 徐盛桓;;再论隐喻的计算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晖;;洛特曼文化创新机制的微观研究——转喻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2 叶狂;樊朝辉;;转喻认知的类型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韦汉;刘悦聪;;从转喻认知模式看广告言语误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志慧;;英汉人体头部器官转喻现象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蔡晖;;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6 隋丽;;从语用的角度看转喻的分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邓国栋;;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景亮;;转喻推理与转喻性习语加工模式的构建[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9 程东岳;;“脸”的隐喻与转喻——基于“脸”的汉英语料对比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坤银;吴海平;;也谈颜色词的隐喻与转喻[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梦岚;;汉语中“火”的隐喻、转喻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蝶;俄语转喻的构词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欣;从认知角度看转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汉英日语的“口齿唇舌——言语言说”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中的“口齿唇舌”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维辉;转喻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向婷婷;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敏;“сердце”、“душа”与“心”隐喻、转喻用法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文晔;俄语转喻的功能语体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阎俊霖;转喻泛化过程中的邻近性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江苗苗;广告语言的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3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63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