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为被承认而斗争—贝娄作品主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21:39
【摘要】:论文认为,贝娄作品的主题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犹太人为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承认而奋斗的过程,其早期作品反映了普通犹太人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而遭遇的承认困境,中期和后期作品在描述广阔美国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分析了美国社会中的技术崇拜风气不但导致人与人之间多层次交往的单一化,也使得知识分子难以在美国社会发挥他们正常的价值与功能。与此同时,论文也分析了美国社会技术崇拜风气背后的终极原因,指出技术崇拜不但与物质至上论有关,也与物质至上论影响下引发的个人主义及其导致的人的自我封闭直接相关。论文指出,贝娄并没有停留于单纯的社会现象描述,他还从“犹太伦理”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从犹太伦理出发,不同个体与不同的社会层面是互为相关的,作为个体的人需要从与作为“他者”而存在的别的个体之交往与相互承认中补充自我的不足;而个体自我在别的个体自我眼中也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这既要求不同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避免“自我中心”倾向的出现,也要求美国社会中的不同群体超越彼此的界限并在将美国社会建设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过程中而相互合作。 论文指出,犹太人之所以追求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承认一方面与美国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风气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的地位不平等现状,地位的不平等使得整体美国社会呈现出一种“中心—边缘”的分布格局,这既使不同人群相互割裂,也使他们之间存在蔑视与被蔑视的区分,而犹太人之“被承认”一方面就体现为犹太人向美国社会中心地带的靠拢,另一方面也要求者美国上流社会的开放与宽容。而所以出现“中心—边缘”的社会格局则主要地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存在相关,该思维模式使得生活于那一社会中的人被划分为“当权者/无权者、主人/奴隶以及主体/客体”等既互有差异、又彼此交叉的存在形态,这种同时被蔑视而又不得不互有交往的生活形态使犹太人、也使普通人感到心力憔悴。而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个体,他们因遭受蔑视而使其社会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客观化存在物,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活、就业以及与同一社会别的人群相处过程中始终感到被排斥与被压制;面对这种生存状况,贝娄人物或选择流浪远方或选择回归自我内心世界,但他们更多地选取了努力融身于美国社会的办法,希望由此获得美国社会对他们的承认——追求对等的做人权利与生活权利。论文指出,面对美国社会中不同人群之间的在宗教、种族方面等方面的差异,贝娄认为差异的存在是难以消除的,但这并不排除对于不同人群之间共性的承认,这是他们进入普遍交往的前提;而承认不同群体之间的共性并不妨碍各自差异的存在,换言之,只有在承认共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维护各自的差异,否则人群之间的差异就存在被永久化的可能,这一点正是贝娄作品中最具人道主义关怀的价值所在。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导言是关于贝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以及论文研究目的;第一章论述“亲情关系的断裂”,着重分析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在“相互承认”过程中家庭关系的变化;第二章论述“技术崇拜下社会关系的转型”,着重分析技术及其社会控制以及不同人群相互间的关系,尤其对犹太知识分子在美国社会的遭遇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论述“犹太人与他者问题”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犹太伦理以及他者内涵的变化;第四章论述“界限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犹太人必须超越窄狭的犹太人身份定位,以美国为家并为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结语对前文进行了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增流,姚学丽;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弘;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J];北方论丛;2000年05期

3 马凌;;在学院派作家的周边[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4 葛勇义;;解读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思想──技术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朱葆伟;;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蒋书丽;;寻求、逃离与同化——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主题三部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张钧,殷耀;人物形象与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化──从摩西·赫索格透视贝娄对社会与人生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3期

8 张钧,隋晓莹;贝娄早期小说《受害者》思想命题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2期

9 刘建军;;人的本质和“不完整主体”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徐新;美国作家贝娄析论[J];当代外国文学;1991年01期



本文编号:2713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3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