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基于绘画音乐视角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海浪》的意蕴分析

发布时间:2014-12-26 12:23

 

【摘要】 本论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小说《海浪》为文本,以探求意识流文学的真正意义为目的,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意识流文学是否有新的解读可能?意识流文学对世界的呈现与传统文学有什么不同?意识流文学描述的世界与传统文学描述的世界哪一个更真实?并通过研究作品的绘画性和音乐性来阐释这些问题,把理论与具体的分析、切实的感受相关联,最终形成了系统、深入的认识:意识流小说作者的控制力被削弱了,人物内心独白和潜对话使读者离题、主动发挥想象,结合个人的生命体验,“遇见”作者希望我们看到的事物。因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海浪》。“意识流”用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消解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所建构的模型,它打破了世界的固化形态,回复到最初的世界,建立了与世界的纯粹联系。“意识流”脱离了传统文学的创作理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真实世界,是对异化世界的反抗。它找到了文学艺术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向人类呈现了生存的无限可能性。论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意识流小说《海浪》的绘画性,根据自身的审美感知详细分析伍尔夫《海浪》中所蕴含的绘画色彩,深入生命体验和视觉感受来阐明其中的存在论意义;第二部分研究意识流小说《海浪》的音乐性,依据自己的审美体验详尽分析《海浪》中所包蕴的音乐情调,用身体感知和听觉感受来揭示其潜藏的存在论意义;第三部分研究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联系在《海浪》中的体现,证明了时间化的空间和空间化的时间在意识流小说《海浪》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四部分总结、收束全文,并联系自身实际来阐发意识流文学的意义,以确证意识流无论是在战后社会还是在当今生活中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关键词】 意识流; 绘画; 音乐; 空间; 时间; 身体; 感官; 真实; 
 

1引言

我发现,想要走进一部意识流作品,就必须摒弃常规的读书习性,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泛读,而是要像香水调配师一样运用灵敏的知觉细细体味其巾的意蕴,应该丢掉自己,用小孩子的眼光来观察自然、体验世界。莎士比亚曾借笔下人物哈姆雷特之口,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身体、有思想、有感情、有意识,并能用身体去感受、行动,用思想去思考,用感情去体悟,用意识去觉察,“意识流”作家期望读者做的事情正在于此,生命的价值也在于此,而且作者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要知道,人生中富有奥义的并不都是戏剧性的、有情节的故事,生命的真谛潜藏在最细微、平淡的日子里,令我们记忆深刻的不一定是过去发生的某件事,而往往是它背后的那种感觉。总体上说,中国当代对意识流的研究主要是把它看成一门语言艺术或一种写作方法、技巧等,而忽视了它的真正意味。意识流其实更应是一种看世界的新方式。
........

2意识流小说《海浪》的绘画性

2.1整体感知《海浪》的绘画性
自然界的光影强度依据时刻、地点和季节而变幻,伍尔夫与印象派画家一样擅于抓住这种微妙变化,努力呈现不一样的光色效果。她的“风景画”建立在天然光源的基础上,从黎明到午时,光线渐强渐亮,阴影由长变短、缓缓移开,而过了正午,光线渐弱渐暗,阴影也慢慢拉长、加深。而且,伍尔夫还注意到了室外光线对室内光色造成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细小差异与巧妙平衡。室外自然光的亮度可以调节室内光线,太阳光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同时窗帘、墙壁、植物和建筑群等会阻挡部分光照。室内不同位置的光色变化比室外更为复杂,有形的物品为桌面、地面添加了阴影,镜子等物体的反射作用可以均衡光线、增加采光。此外,伍尔夫不是在调色盘上用颜料三原色调配色彩,而是利用光学的调色,直接把明亮的、并列的纯色涂抹在画布上,七色光谱汇聚出来的颜色形成的整体视觉效果比小孩了的水彩笔还要续纷多彩。从春天到冬天,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色彩浓淡相宜、变幻无穷,春天拥有属于自己的嫩绿,夏天充满翠绿、碧绿以及更多鲜艳的色彩,秋天深绿、红色和黄色相间,冬天则以白色为底色。

2.2《海浪》与印象派绘画的相似性
相机的发展使照片也被当作印象派绘画题材的选择对象,比如,莫奈作品《花园中的女人》就是根据一张家庭照片来安排画面的。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把照片看作一种材料,又由它形成了心理意象,并在瞬时间表现为意象。后来,在印象派绘画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印象派摄影,摄影师们在摄像时不经过调焦,而是追求模糊成像的效果,运用自然的光线与色彩,留住了一个映在视网膜上的真实世界。就像摄影师用相机锁定一处景象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从目光乃至整个身体的立场和角度来观察世界。身体各个器官的动觉印象界定了空间位置,我们就这样置身在令人难忘的印象世界和瞬息间观看到的景象世界之中,身体走了多远,我们所能直接认识的世界范围就扩大到多远。

3意识流小说《海浪》的咅乐性............19
3.1整体感知《海浪》的音乐性.........19
3.2《海浪》的写作特点与印象主义咅乐的相似性.........................25
3.3《海浪》的结构与巴赫复调咅乐的相似性..........27
4交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联系在《海浪》巾的体现.......32
4.1内在动力..............32
4.2空间的时间化和时间的空间化................33
结论...............36

4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联系在《海浪》中的体现

4.1内在动力
音乐具有内在动力,时而平稳连贯,像河流一样流淌远方、没有尽头,时而跳跃紧张、形成间隔,即把音符在空间里连接成点,从低音跳到高音或从高咅落回低咅要渡过的一段“空挡”。意识起伏变化和音乐节奏的速度变化一样,有快有慢,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流的不同速度就像小鸟的飞行和栖息。“飞行”好似古筝中行云流水般的“花指”和“刮奏”,“栖息”是乐曲中表示停顿的“休止符”。心理转换在不断进行,思想急流涌动的整个过程让人难以捕捉,而思想接近静态时的实质结论则比容易捕捉,使我们能够冷静思考所得到的感觉表象。《海浪》具有童话般的色彩、梦的意味和诗歌的意境,人物变化的感受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的图像、和缓的慢动作、快速切换等等交替出现,充满流动感和时间感。为了使变化均衡,需要调节速度,以音乐为例,想完美演奏一首乐曲不能过快或者过慢,而是要根据乐谱规定的适当速度来进行。再如绘制一幅中国画,行笔速度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只有掌握了适中的运笔速度才能真正画好。

4.2空间的时间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电影本身就是摄影的扩展,它把影像连接起来形成时间性的情节,但是作为电影语言的镜头视野是有边界的。后来,蒙太奇剪辑技术打破了镜头空间的有限性,把空间结构转换成共时的时间结构,用时间的方式展现空间,把相异空间中同时出现的场景组合、拼凑、叠加在一起。比如各大影片中经常叙述的英雄救美的故事,女主人公在犯罪现场受苦的时候,男主人公正在前去解救女主人公的路上,镜头在两个场景之间切换,剧情在时间中展开,最后英雄与美人相遇、成功救出美人,两个人物在同一个空间之中汇合。
........

结论

这些都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只要我的身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就能够用我的五官来欣赏、享受一切事物,不论美善、丑陋。带着好奇的目光,我可以像随时随地发觉事物最灵动的美一样微笑接受最笨拙的丑;带着敏感的耳朵,我可以静心聆听自然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也不排斥混乱的杂音。笔端至此,我不禁望向窗外,早己结冰的湖面现在正被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被覆盖着,少了夏日里悠哉的垂钓者,却多了几个大胆行走其上的人;湖对面一座座欧式别墅白雪皑皑的屋顶使现代建筑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房子;工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形状好似一匹奔腾的白马,等一下,不!它现在又像是别的什么东西;来来往往的车辆突然变得有点可爱,它们放慢了速度,不知将驶向何处。……这就是此时我所见的世界,这一切是多么美好!但是,别人的世界又是什么模样呢?
...........


参考文献:

[1] 鞠丽,果佳.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用笔作画和奏乐的作家——解析《到灯塔去》和《海浪》中的音乐和绘画元素[J]. 名作欣赏2012(09)
[2] 高奋.  记忆:生命的根基——论伍尔夫《海浪》中的生命写作[J]. 外国文学2008(05)
[3] 陈惠良,杨毅华.  伍尔夫印象主义叙述手法的现象学研究[J]. 名作欣赏2007(22)
[4] 杜娟.  死与变:《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与《海浪》的深层内涵[J]. 外国文学研究2005(05)
[5] 吴锡民.  历史的沉思——1979-1989年中国文学界“意识流”论争轨辙[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6] 武跃速.  宇宙人生的诉说——解读伍尔夫的诗小说《海浪》[J]. 国外文学2003(01)
[7] 卢敏,朱伊革.  意识流文学背后的现实主义精神[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1)
[8] 瞿世镜.  《海浪》与《海的梦》——两篇诗小说的比较[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01)



本文编号:10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