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简论诺曼·海勒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15-02-04 14:18

  摘要 诺曼·海勒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非虚构小说的创作上有着很大的成就,并因此获得了两次普利策奖。本文从诺曼·海勒非虚构小说中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消解真实的表述技巧和自传色彩的艺术表达三个方面,对其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诺曼·海勒 非虚构小说


  引言
  诺曼·海勒是美国著名作家,他驰骋美国文坛六十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非虚构小说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在小说家不愿意对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更加深入考察而更喜欢主观虚构小说的时代,诺曼·海勒的非虚构小说创作为文坛增加了一股新的动力。下面,本文将从诺曼·海勒非虚构小说中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消解真实的表述技巧和自传色彩的艺术表达三个方面对其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征进行研究。
  一 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
  在传统的纯虚构小说中,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是由作者以虚构为主要方式创作出来的。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曲折性和可看性往往对小说进行纯虚构的人物构建和故事讲述。非虚构小说则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讲述上以原有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故事情节为依据,所塑造的人物和讲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客观。诺曼·海勒的非虚构小说便是对人物和故事所进行的一种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素材的有据性
  素材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小说创作的方式和方法。非虚构小说的素材一定是有据可查的,并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根据进行创作。由于素材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根据其社会影响力的大小进行区分,因此诺曼·海勒非虚构小说中的素材有据性也包含了社会影响力或大或小不同的人物和事件。
  首先,对于影响力大的人物和事件,诺曼·海勒往往身处其中,亲身经历了其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们对事件的讲述和评论,因此对于这类事件讲述和人物的塑造便根据当时人们的反应和自身的感触进行描写,比如《夜幕下的大军》讲述的是爆发于1968年在五角大楼前的反越战游行。本次游行总共有二十五人参与其中,作者诺曼·海勒便是大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作者亲自参与、经历了那次纽约大游行,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创作出的《夜幕下的大军》因此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这部小说也因此成为了诺曼·海勒的成名作品被读者铭记。《月球火》是诺曼·海勒小说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作品取材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的真实事件,其中通过对于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内幕的挖掘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天文爱好者争相传阅的著名读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打动读者、影响读者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些大众事件的挖掘可以使得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更容易被读者认可和肯定。
  其次,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力小的人物和事件,诺曼·海勒由于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因此往往投入大量的事件进行素材的搜集工作,从而力求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比如《刽子手之歌》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名叫加里·吉尔摩的死刑犯的故事。由于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时加里已经被执行了死刑,因此诺曼·海勒不得不走访了加里生前的多位亲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尤其是对于加里的成长环境,诺曼·海勒也进行了大量的、详实的调查,从而使得小说不仅仅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加里的思想斗争和心路历程,也对于加里周围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做出了客观的讲述和分析。整部小说,作者于素材搜集和整理的事件便有两年之久,可见作者对于小说客观性和真实性的重视。这也是诺曼·海勒非虚构小说客观表述的重要特征之一。
  2 真实的时空框架
  诺曼·海勒的非虚构小说相对于其他纯虚构小说来说,在时空架构上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人物和事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是对故事进行顺序发展的时间构筑。对于一些纯虚构小说而言,作者往往通过复杂的时间关系,比如倒叙、插叙等方式来构筑故事发展的时间结构。复杂的时间关系虽然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复杂、曲折,但并不利于读者客观、真实地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感知。因此,诺曼·海勒在他的非虚构小说中,都是以顺序的方式来展开故事的时间构筑。顺序的方式,使读者可以从头到尾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感受到事情发展的过程,因此具有更加真实、客观的情感经历和审美体验。在上文所述的《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中,作者都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故事的讲述,读者并不需要对故事的前因后果进行反复的思索和探求。
  其次,是对空间场景进行画面感的描写。诺曼·海勒同样注意对于空间感的表达。在他的小说《夜幕下的大军》中,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都有精彩的场景描写。这些具有画面感的空间场景描写和作者顺序的时间构筑结合在一起,形成真实、客观的时空框架,对于非虚构小说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消解真实的表述技巧
  非虚构小说虽然人物和故事都是有真实的原型和真实的事件,但毕竟属于文学艺术创作,而不是记录片。因此作者对于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进行艺术处理是非虚构小说创作的必要工作。诺曼·海勒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他对于非虚构小说的贡献在于对于非虚构人物和故事的讲述更加具有艺术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诺曼·海勒在对其作品中真实人物和故事进行了创作技巧上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变化叙述的节奏
  诺曼·海勒对于故事叙述的时间构筑上是以顺序为主,顺序的叙述方式有助于读者以更加真实、客观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感受,,但同时也容易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按照顺序发生的时间顺序沉浸在小说中而忽略了客观的存在。因此诺曼·海勒在叙述时十分注意把握叙述的节奏,往往会在正常叙述的过程中突然停顿,并且插入一段作者的解释,有时甚至是歉意。在这样的停顿之间,读者不得不跳离故事以局外人的身份再一次感受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作者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有更多角度、更多身份的体验和感受。如果没有叙述节奏上的变化,读者很容易按照作者讲述的顺序,从一开始便深入到作品中,跟随作品一直走到终点。这样的作品不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也不会带给读者更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反而会使作者陷入枯燥、单调的故事叙述之中。而叙述节奏的变换带来的是读者阅读体验和角度的变换。读者会在作者的带领下,在故事和现实之间转换,在跳出故事的时候自然会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思考,再一次进入故事的时候也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判断。叙述节奏的变化如同读者看一出不断开幕、闭幕的话剧一样,欣赏的过程不会单调,也具有更加充裕的思考时间。诺曼·海勒一直致力于非虚构小说的讲述,为了避免真实故事所带来的生涩感觉,他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来消除小说中过于真实所带来的单一、乏味的阅读体验。变化叙述节奏便是其中表现手法之一。

   2 相互矛盾的文本关系
  诺曼·海勒创作的是基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的非虚构小说,为了增加小说的艺术性而又不对小说中人物和事件进行任何修饰,作者不但通过变化叙述节奏的方式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还通过相互矛盾的文本关系增加小说中立场和观点的多样性。在诺曼·海勒的小说中,作者经常通过报刊、杂志、档案等不同的文体形式对故事进行不同角度的讲述,其中一些文本由于立场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关系。诺曼·海勒便是通过这样相互矛盾的文本关系向读者从当时不同的立场来叙述故事。比如在《夜幕下的大军》中关于警察与示威者对峙的场面便引用了两篇不同立场的报道,一篇报道认为对峙的人群都是一些流氓、恶棍等搅乱和平示威的暴乱分子,警察在其中则是起着维护治安的作用。另一篇报道则认为对峙的人群都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警察则是一群残暴的镇压者。这样矛盾的报道放在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是诺曼·海勒特意设计的。这样的安排增加了读者阅读的角度和思考的角度,但却并没有使事情的真相变得明朗。诺曼·海勒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读者要想客观地讲述和评论这场规模浩大的示威游行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对于这场游行都有着自己的角度和看法。因此作者讲寻找真相、探究真相的权力交给了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失为一种高超的创作艺术。


  三 自传色彩的艺术表达
  任何一个小说家都会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诺曼·海勒也不例外。由于诺曼·海勒所叙述的故事通常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事件,或者是经过深入了解和挖掘的,因此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容质疑,而作者又不想通过杜撰人物和事件来增加小说的艺术性,因此便采用了自传试表达的艺术手法来增强小说讲述的艺术性。相对于其他小说家在小说中自我思想表达的含蓄,诺曼·海勒则以更加坦诚的方式在小说中融入了自传色彩的表达,从而使得小说的色彩更加丰富。他小说中自传色彩的艺术表达体现在以下两点:
  1 自由评论的艺术表达
  诺曼·海勒在他的小说《夜幕下的大军》中不但通过组合互相矛盾的文本片段来形成对于某个交集的时间、地点和时间多角度、多方位的表达,而且还通过不断变化的评论身份来表达实际冲突复杂和混乱。由于诺曼·海勒亲自参与了那次反越战大游行,因此对于游行中不同的人物群体有着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他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小说家。因此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的评论无处不在,不断地变化着场景,不断地变化着身份。此时的作者如同一名战地记者一样出现在事件的各个角落向人们诉说着他所看到的一切。此时的作者已经不局限于对其他媒体报道的转载和引用,而是亲自上阵向读者讲述不同人群所做的不同的事情。诺曼·海勒在小说中对于自由评论的艺术表达在于他以各种不同身份的第一人称来表达当事人的所见、所感。相对于不同立场的文本报道,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对于事件的感知更加具有震撼力。通过不同人物对于事件的评论和感受可以形成更加立体、更多角度的对于事件的表达。读者也会因此能够感受到事件中不同人物的体验和思想,进而形成更加复杂、完全的情感和心路体验。
  2 文本背后的思想表达
  除了自由评论式的艺术表达,有时诺曼·海勒会躲在人物的后面通过人物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刽子手之歌》中,作者不再是无处不在的自由评论员,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着事态的发展,借出场的事件相关人物的视角客观地转述调查、采访内容。没有自我声音的喧哗评论告诉读者该怎样阅读,是让读者走进去亲自体验。论述由晦涩转向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没有隐晦的比喻,也没有联想和典故,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完全真实的。而这种真实文本的背后同样是对与作者真实思想的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更加隐晦,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经历和小说的叙述从中找到作者自己的影子。
  结语
  诺曼·海勒的非虚构小说是极具力量的文化作品。本文从其非虚构小说中反射事实的客观表述、消解真实的表述技巧和自传色彩的艺术表达三个方面对其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征进行研究,为我国非虚构小说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本文编号:1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