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

发布时间:2016-10-31 20:31

  本文关键词: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语言大学》 2008年

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1949)

孟博  

【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外国文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翻译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外国文学理论的译介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层面上,如文学思潮、作家论、作品论等的译介研究;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往往仅承认译介繁荣这一事实,而几乎没有确凿的数据支持,缺乏系统的可供依据的翻译研究或曰翻译史研究。 本文基于对相关书目中1917年至1949年间有关英美文学理论译介的专著、论文集和期刊文章条目的检索,整理出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当时刊行在文学期刊和由各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和专著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并力图展示出当时英美文学理论译介的全貌。同时作者利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并结合意识形态的概念,从文学史、创作方法、文学批评和文学思潮等方面就英美文学理论的翻译进行了个案研究。本文一方面利用数据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为英美文学理论在1917年至1949年间的翻译研究提供更多的客观性分析;同时,通过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方法,把英美文学理论的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具体说来,即是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意识形态与英美文学理论翻译之间的相互影响。 经分析研究,作者发现一定时期英美文学理论翻译上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意识形态往往从社会、政治等方面渗透到个体中,并通过译者控制翻译的选择。1917至1927年间,是翻译文学逐渐从中国文学多元系统边缘走向中心的阶段,同时亦为英美文学理论翻译的起始阶段。在“五四运动”及其所激发的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背景下,很多译者对具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文学理论进行了积极的译介,使外国浪漫主义思潮在这一阶段成了中国文坛的主潮。1928至1937年间,翻译文学已基本取得中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地位,翻译活动获得空前繁荣,英美文学理论的翻译亦在这一阶段达到鼎盛。然而由于这一阶段中国国内形势的演变,其社会现实更加需要现实主义文学及其理论,以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因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取代了浪漫主义,并得到了迅猛发展。1938至1949年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一直处于战乱阶段。尽管这一阶段翻译文学仍处于中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然而由于救亡图存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潮,英美文学理论的翻译亦因此衰落,从而使英美文学理论翻译从翻译文学系统的中心走向边缘。 笔者发现,不同阶段的主潮皆服务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可以说意识形态影响着翻译的主体取向与选择。从翻译作品的内容来看,翻译受源文学多元系统在世界多元文学系统中地位的影响,处于强势地位的源文学多元系统在翻译中占较大比重。因此意识形态影响翻译主体取向与选择,但同时又受到文学多元系统地位的影响。总而言之,文学多元系统的地位与社会意识形态共同制约并影响着翻译的主体取向与选择,并从而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2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2-16
  • Chapter 3 DATA COLLECTION16-18
  • Chapter 4 DATA ANALYSIS: AN OVERVIEW18-27
  • 4.1 A Chronological Overview of the Three Stages from 1917 to 194918-21
  • 4.2 Authors21-23
  • 4.3 Translators23-25
  • 4.4 Literary Genres Involved25
  • 4.5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Translation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Theories25-27
  • Chapter 5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IES27-60
  • 5.1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3
  • 5.1.1 Polysystem Theory27-31
  • 5.1.2 Ideology and Its Impact on Translation31-33
  • 5.2 Discussion33-60
  • 5.2.1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Concerning Literary History35-36
  • 5.2.2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Concerning Writing Techniqu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riters36-37
  • 5.2.3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Concerning British and American Theor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37-38
  • 5.2.4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Concerning Literary Trends38-57
  • 5.2.4.1 Romanticism42-48
  • 5.2.4.2 Realism48-55
  • 5.2.4.3 Other Literary Trends55-57
  • 5.2.5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s57-60
  • Chapter 6 CONCLUSION60-64
  • REFERENCES64-71
  • APPENDIX: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爱英;;1919年~1949年中国翻译界的转译现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2 朱荣杰;谈英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李克英;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戴从容;拜伦在五四时期的中国[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耿纪永;英美意象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译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料组编;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7 朱徽;T.S.艾略特与中国[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8 解志熙;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9 何宁;哈代与中国[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10 史健生;意识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传播和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芹;余汉英;;从操控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受控对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赵小琪;;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允;杨家勤;;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张登林;;文学大众化背后的不同叙事诉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薛雯;;当代中国颓废主义研究的突破与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陶震华;试论约翰·济慈审美倾向的“非”唯美性(英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春翎;;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译作探析其解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言;;试论张资平小说中日本形象的嬗变——以他与日本的关联为背景[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总第107期)[C];2012年

    9 王汉林;;中国现代长篇叙事诗(1937—1949)研究的历史和现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世坚;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耿纪永;欧美象征派诗歌翻译与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1期

    3 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83年07期

    4 谭载喜;中西译论的相似性[J];中国翻译;1999年06期

    5 张南峰;特性与共性──论中国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关系[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6 谭载喜;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7 郭建中;简评《西方翻译理论精选》[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8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燕;;试论外宣与旅游翻译中的改写[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曾慧;;寒山诗的美国复活[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3 张彩虹;;操纵理论与中国诗歌翻译领域的拓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张彩虹;;操纵翻译理论介绍及其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朱明胜;;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赛珍珠英译《水浒传》[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王慧丽;;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五四”时期中国的翻译[J];内江科技;2011年01期

    7 胡作友;喻凤;;从边缘到中心——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的地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孟庆升;李孟南;;权力话语对宗教翻译的操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2期

    9 胡永近;;多元系统理论与系统思想对比、结合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10 孙际惠;;浅谈中国古诗英译的经典化[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颖;;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市场机制与意识形态——激励制度的结构架设与功能整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平;;思想解放与“两个解放”[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7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德昭;;论意识形态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玉帅;[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刘燕明编写;[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郑钰;[N];学习时报;2000年

    4 宋焘;[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周轶君;[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早报记者 黄力颖 杨小舟;[N];东方早报;2007年

    7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陶军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8 达巍;[N];东方早报;2005年

    9 李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李俊伟;[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楠;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杜洪洁;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莉莉;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鲁迅的文学翻译观[D];贵州大学;2006年

    5 容怡;爱丽丝变了?[D];重庆大学;2007年

    6 桂念;萌芽时期中国儿童文学之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汤富华;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8年

    8 彭亚芳;意识形态与诗学操控下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陆颖;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