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4 23:03
  本文的论述重点是拉康的文学伦理学方法问题,借助于他对文学文本的分析,来说明他对文学和伦理学的思考和贡献。拉康的文学伦理学实质上是一种欲望伦理学,是一种为被排斥掉的欲望正名的态度。他以“他者”视域为立足点,来完成将既定的服从性伦理转换至原初性对话性伦理的工作,恢复个体存在多样性。本文第一章《哈姆雷特》,拉康借自己的几个术语来重新建构其伦理学的谱系,来作为他认识论的起点;《康德与萨德》篇中,拉康揭示了现存的既定伦理的压制性,个体在既定伦理和原始欲望中被分裂,欲望也成了被排斥物;《安提戈涅》篇是拉康对既定伦理秩序的一个理论反叛,他提出了新的英雄观,旨在回复其原初性伦理的对话性特点;《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篇中拉康将强调的是“物”的掩饰其实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对话的过程;最后的《乔伊斯》篇,拉康重审自己以往的理论,强调三界的转换和意义的形成都是在语言维度上进行的,语言的歧义是交流和参与的重要方法。可以得出结论,拉康的文学伦理学与他“求真理”的意志有关,他的目的是将一切现在的形而上学结构都拉回到那个中空的“实在界”当中去重新检验,还原生存的多样性,他强调的伦理学是认识性和参与性...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王》:“菲勒斯”的谱系
    第一节“恋母情结”,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第二节 莪菲莉亚和“菲勒斯”
        第三节“物”的诱惑和“主体”的三界辖域
    第二章 康德与萨德:个体的分裂
        第一节 外在的“他者”
        第二节 “他者”式的命令
        第三节 “剩余快感”与“第二种死亡”
第三章 《安提戈涅》:不向欲望让步
    第一节 拉康对先哲解读的扬弃
    第二节 欲望伦理与“缺失”揭示者
    第三节 在“秩序之外”的英雄观
第四章 《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劫夺与凝视
    第一节“看”与“凝视”
        第二节 对“物”的掩饰和疗伤
        第三节 “物”压力下的书写与对话
    第五章 乔伊斯:“征兆”的意义
        第一节 “征兆”和“征兆合成人”
        第二节 “享乐”的意义
        第三节 “歧义”与对话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94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94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