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后殖民语境中对《爱药》人物文化身份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0 00:04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语境中对《爱药》人物文化身份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同样,其文化也是多元性的。北美印第安文化是美国多元文化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印第安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但该文化正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文化冲击,已身处危机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印第安人文化身份的改变与步履维艰的建构。路易斯·厄得里奇是美国当代印第安英语文学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一直坚持创作,在她的小说中,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印第安种族的命运前途一直是其关注的焦点。《爱药》是她的第一部作品,获1984年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小说讲述了北达科他州一处印第安保留地两个家庭三代人六十年间的错综复杂的恩怨关系。厄得里奇从印第安神话、讲故事传统及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探讨了诸如反抗殖民话语、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身份重构和印第安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等主题。本文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下,借助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对小说中人物的文化身份进行分析。论文剖析了小说《爱药》中主人公们对自身文化身份从焦虑、认同到建构的艰难历程,揭示了在不同文化的接触与转型中,美国印第安人该如何构建自文化身份的重要议题。这对解读美国印第安人的社会生存状况以及反抗文化侵略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绪论主要对小说作者路易斯·厄得里奇及其作品《爱药》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国外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概况。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对后殖民语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界定,并对杂糅理论、文化身份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进行了介绍,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小说中以玛格丽特、摩西·皮拉杰为代表的第一代印第安人文化身份的焦虑危机进行了分析,主要讨论了在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的初次碰撞中,第一代印第安人在物质上所经受的社会定位的迷失以及精神观念上的颠覆。第三章分析以琼和露露为代表的第二代印第安人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通过对两个主人公不同命运的分析,揭示了在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不能割裂自身与本土文化的联系纽带,盲目地在白人文化中追求自我定位;而是要兼容并蓄地客观地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对自身的文化身份进行认同,既不能完全与传统割裂,也不能一味地排斥白人文化。第四章通过对利普夏弄清身世、找寻爱药、协助父亲逃跑和带母亲灵魂回家的过程,展现了新一代印第安人对文化身份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揭示了美国本土印第安人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后殖民问题,接受杂糅性,兼容并蓄地包容异质地进行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方能应对各种冲击和变化。这也是本论文讨论的意义所在:即美国本土印第安作家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文化身份焦虑、认同、重建过程的描述和探讨,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其他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点思考与借鉴。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边缘民族与文化的关注。
【关键词】:后殖民语境 杂糅 文化身份 焦虑 认同 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INTRODUCTION10-19
  • 0.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ouise Erdrich and Her Love Medicine10-13
  • 0.2 Literature Review13-17
  • 0.3 Thesis Statement17-19
  • Chapter 1 Theoretical Basis19-26
  • 1.1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Post-colonialism19-22
  • 1.2 Key Notions of Post-colonialism22-25
  • 1.2.1 Hybridity22-23
  • 1.2.2 Cultural Identity23-25
  • 1.3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Literary Works25-26
  • Chapter 2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Indians: Anxiety of Cultural Identity26-38
  • 2.1 Loss of Social Orientation27-32
  • 2.1.1 Deprivation of Their Ancestor’s Land27-31
  • 2.1.2 Loss of the Indian Culture31-32
  • 2.2 Subversion of Spiritual Conception32-38
  • 2.2.1 General Penetration of the Western Culture33-36
  • 2.2.2 Failure of Insisting on Indian Cultural Identity36-38
  • Chapter 3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Indians: Recognition of CulturalIdentity38-53
  • 3.1 A Failure in Self-identity: June38-45
  • 3.1.1 Perplexity of Self-consciousness39-41
  • 3.1.2 Struggle of Self-consciousness41-43
  • 3.1.3 Destruction of Her Destiny43-45
  • 3.2 A Winner in Self-identity: Lulu45-53
  • 3.2.1 Inheritor of the Indian Traditions45-47
  • 3.2.2 Recipi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47-49
  • 3.2.3 Representative of New Woman49-53
  • Chapter 4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Indians: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Identity53-62
  • 4.1 Lipsha’s Search for Cultural Identity54-60
  • 4.1.1 The Pursuit of Self-identity54-58
  • 4.1.2 Love and Forgiveness in Guilt58-60
  • 4.2 The New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Youngest Generation of the Indians60-62
  • Conclusion62-67
  • Bibliography67-71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71-73
  • Acknowledgements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荣;申连云;;后殖民语境下复译的必要性[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周理蕾;;翻译的“暴力政治”——论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1期

3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温静;;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5 苏琪;;“他者”的抵抗——论后殖民语境下翻译对“东方”形象的消解[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孙建成;温秀颖;;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英译本的文化特征——登特-杨新译本批评[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7 邵晓慧;;《耻》:后殖民语境中对历史和当下的反思[J];才智;2013年05期

8 宁显锦;;后殖民语境下《耻》中主人公卢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9 王自玲;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逆差”及对策[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自玲;;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与跨文化交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莉;;英语为谁所用——从后殖民语境看英语大众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志远;后殖民语境中对《爱药》人物文化身份的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曼;后殖民语境下对“忠实”翻译标准的重铸[D];同济大学;2008年

3 任芝芹;从翻译的角度看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构建[D];新疆大学;2007年

4 吴站伟;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中的老人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5 温静;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淑君;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林君;后殖民语境下翻译和文化身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于淼;文学翻译的陌生化取向—赛珍珠译《水浒传》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9 丁悦;构建民族性:后殖民语境下的中英网站翻译[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丁sヤ,

本文编号:317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7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