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

发布时间:2017-04-24 14:18

  本文关键词: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即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斯妥耶夫斯基"首创"的复调小说不同于欧洲小说的模式,它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是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在这里,人物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的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这里,主人公自己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不必为作者的意志所限制,他完全可以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托斯妥耶夫斯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个性看做是别人的个性、他人的个性,并能客观地艺术地发现它、表现它,同时又不把它降低为具体的心理现实,而让他的主人公们各自以自己独立且相互"等价"的声音参与"对话"。主人公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或"声音",并"能够同自己的创造者并肩而立,能够不同意创造者的意见,甚至能够反抗他的意见",换句话说,复调小说中,作者的声音也只是构成了复调的一个"声部"而已,作者或叙述人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只是以自己独立的意识或"声音"参与对话,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一个声音压倒另一个声音的问题。这样,小说叙事就在对话的关系上形成由多个独立声部组成的复调结构。多年来文学界关于复调的论著一直停留在复调理论这一方面,这些论著理论性极强,读起来晦涩难懂。而本文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复调理论,而是将复调小说与复调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复调理论。本论文的题目是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结构如下:1.引言2.复调小说的特点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复调小说创作4.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立题的必要性,叙述了复调小说及其理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介绍了此篇论文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章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复调小说及复调理论的产生背景,复调小说的概念,复调理论的理论局限性。众所周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与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亦是如此。新的文学理论的产生当然会受到研究人员的推崇,但是这并不代表新的理论是完美无瑕的,它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第二章分三部分,主要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复调小说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但是从他作品中提炼出复调理论并将复调理论发扬光大的是巴赫金,在巴赫金的大力推动之下,更多人了解了复调理论,也从新的文学角度去审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巴赫金并没有直接总结归纳复调小说的理论特征,所以,在此章节中,有必要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特点加以总结,使读者更直接地了解复调小说。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本章将复调理论与复调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结合起来,首先介绍了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先对这部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从共时性的叙述方式、小说中的语言、小说的未完成性三个角度入手细致分析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使读者对于复调小说的了解不再拘泥于干枯的理论知识,而是将复调小说与理论相结合,更加直接的掌握复调理论。结束语部分归纳了本论文论述的内容,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2)尽管复调小说备受推崇,但是复调小说还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的复调结构包括:共时性的叙述方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语言,《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未完成性。除了上述的部分外,本论文还包括参考书目及感谢信等内容。
【关键词】:复调小说 复调理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2.074
【目录】:
  • 摘要4-6
  • Автореферат6-11
  • Введение11-13
  • Глава I Особенность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13-24
  • 1.1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фон и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ь cоздания теории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романа13-15
  • 1.2 Понятие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15-18
  • 1.3 Ограниченность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18-23
  • Вывод23-24
  • Глава II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и его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ий роман24-50
  • 2.1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и Бахтин24-35
  • 2.2 Творчество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35-38
  • 2.3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38-49
  • 2.3.1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ие теория, построенная на основе диалога38-42
  • 2.3.2 Отражение 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 героя42-45
  • 2.3.3 Незавершеность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ого романа45-49
  • Вывод49-50
  • Глава III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50-89
  • 3.1 Краткое содержение романа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50-54
  • 3.2 Герой в романе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54
  • 3.3 Полифоническ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романа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54-87
  • 3.3.1 Синхронный повествовательный способ54-60
  • 3.3.2 Слово в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60-80
  • 3.3.2.1 Слово героя и слово рассказа61-67
  • 3.3.2.2 Большой диалог67-69
  • 3.3.2.3 Внутренний диалог69-80
  • 3.3.3 Незавершенность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80-87
  • 3.3.3.1 Идейная незавершенность80-83
  • 3.3.3.2 Незавершенность самосознания83-86
  • 3.3.3.3 Несовршенность конца романа86-87
  • Вывод87-89
  • Заключение89-91
  • Литература91-94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94-9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95-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大图;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者立场[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2 王俊;;《卡拉马佐夫兄弟》与未完成性理论[J];文学教育(上);2009年01期

3 钱中文;“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4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