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莱蒙托夫长诗《恶魔》中恶魔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6:42

  本文关键词:莱蒙托夫长诗《恶魔》中恶魔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以恶魔作为主题从而进行文学创作的现象经久不衰。在这类作品里,恶魔形象通常被描绘为邪恶的化身,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神话及古希伯来圣经神话中的恶神。在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中,恶魔主题的文学创作也走过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道路。(参见赵宁2001:72)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Mихаил Юръ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在俄罗斯文坛中久负盛名。纵观莱蒙托夫毕生的文学成就,不难看出,诗人从未停止过探究恶魔形象的脚步。其浪漫主义长诗《恶魔(Демон)》,正是诗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莱蒙托夫在长诗《恶魔》中所创作的恶魔形象,不仅结合了圣经神话中因对抗最高神权而被上帝驱逐的邪恶精灵的形象,同时也是高加索民间神话中倾情于格鲁吉亚姑娘的精灵的化身。在长诗中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背后,包含了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和哲学思想。在浪漫主义长诗《恶魔》中,诗人对恶魔形象给出这样的概括:高傲的恶魔是上天的仇敌,是“认知与自由的皇帝”。他具有两个鲜明的性格特点:矛盾性以及永世的孤独。具体而言,恶魔是矛盾的集合体,他不仅是道德哲学思想的艺术象征,同时还具有反基督的双重形象。在恶魔的身上各种矛盾共存:恶魔遭到自然的遗弃,永远被天堂放逐,却获得了自由和怀疑的权利;作为恶的使者(посланник 3ла),恶魔为善不能得到回报,他甚至厌烦播撒恶的种子;恶魔不屑于尘世生活,却又渴求人世的爱情;他是丑陋的化身,却仍迷恋美丽和善良;无论天上,还是人问,都没有恶魔的容身之地,他只能漫无目的地飘流,形单影只,永远漂泊在天地之问。这些本是对立的元素,在恶魔身上,却巧妙的组合在了一起。而恶魔所呈现出的永恒的孤独形象,是诗人对恶魔形象刻画的另一个重点。诗歌中处处散发着孤独的凄凉感:恶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颓的废境遇间的巨大差异;对爱情追求的破灭;以及气势磅礴却悲怆凄婉的高加索自然风光的描写,愈发凸显了恶魔的孤独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恰似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内一心世界的孤独与凄凉。作为邪恶和仇恨的使者,恶魔却渴望并追求着善和爱。最终,这种渴求让恶魔领悟到“恶可以产生恶,善也可以产生恶”,(参见Aлекееснко E.И.2012:11)自己只能永世与孤独相伴。剖析恶魔的心理状态,其实恶魔痛苦的根源米自其双重性格,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恶魔对上帝的怀疑和对抗,令他拥有了强烈的否定精神,与此同时,在分裂的个性中,恶魔过度神圣化了自我,最终在某种和度上成为了一个利己主义者。在长诗的创作过程中,莱蒙托夫过于_7调了自我Qg心的感受,造就了恶魔形象的双重人格,这也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局限性所在。由莱蒙托夫所创作出的恶魔形象,不单单在长诗《恶魔》中以其具体形象展现出来,在诗人的诸多著作中也不难发现恶魔形象的身影。比如《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以及《假面舞会》中的阿尔别宁,也都带有某种“恶魔”气质。莱蒙托夫对“恶魔”这一主题元素的创作,是俄罗斯恶魔主题文学作品发展进程中密不可分的关键一环。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针主要分析了长诗《恶魔》的构思和主人公创作原型,包括几下几点:西方宗教神话对长诗创作的的影响;俄罗斯本土文化和宗教对《恶魔》创作的影响及莱蒙托夫对普希金诗歌思想的继承。第二章详细叙述了莱蒙托夫创作长诗《恶魔》的经过: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人对诗歌《恶魔》几易其稿;在高加索生活时期作者对《恶魔》的再创作以及诗人在生命最后阶段中对长诗的修改。第三章详细剖析了恶魔的矛盾性和永世孤独的形象特点。恶魔性格中最显著的矛盾性表现在:在恶魔身上融合着善与恶;作为仇恨化身的恶魔对爱的渴望。而恶魔永世的孤独则体现在诗人对其孤独形象的刻画,恰似莱蒙托夫自身孤独气质的体现。第四章从恶魔的否定精神和神圣化的自我两点出发,深度解读恶魔的心理状态:恶魔在拥有强烈否定精神的同时,却高度的神圣化了自我,由此表现出恶魔的双重性格。第五章将分析由莱蒙托夫所创作出的恶魔形象其意义及对俄罗斯文坛的影响: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不仅在诗人所作的其他作品中有所体现,在俄罗斯恶魔主题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对以上五点进行阐述后,我们得出结论: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在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是诗人理想与追求的独白。诗人所创作的恶魔形象,不单单是对前代作家创作传统的继承,更为这一形象塑造了新的面孔。综上所述,恶魔形象充满了无穷魅力,在俄罗斯恶魔主题文学发展中担当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一直以来,研究者们会把恶魔悲剧的原因归根于到社会问题,即恶魔悲剧的命运是上帝所主宰的世界缺陷所致,诗人当时所处的世界不允许存在对上帝的怀疑,充斥着封建思想的束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恶魔并不完全是正确的,上帝也不完全是错误的”。(参见顾蕴璞2014:63)诗人作为一名浪漫主义代表,其创作遵循着以表达自我内心感受为中心的原则,思想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也是造成诗人痛苦和恶魔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如何,恶魔这一形象的创作用尽诗人毕生精力,承载着莱蒙托夫的全部文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是其深邃智慧和浓郁情感的完美果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莱蒙托夫恶魔形象的解读也会不断地继续发展与创新。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学识有限,资料尚缺,文中的一些观点有待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文中存在的纰漏,恳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恶魔”形象 莱蒙托夫 矛盾与孤独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摘要8-12
  • 目录12-13
  • 正文13-57
  • 文献57-60
  • 附件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晓敏;;俄罗斯学界关于拜伦对莱蒙托夫的影响问题研究综述[J];俄罗斯文艺;201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莱蒙托夫长诗《恶魔》中恶魔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3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