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

发布时间:2017-04-30 01:07

  本文关键词: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纳博科夫(1899-1977)——伟大的俄裔美籍作家,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及文艺学家。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之一,纳博科夫以《洛丽塔》,《斩首的邀请》等小说,数十篇散文及上千首诗歌等硕果累累的作品,对当时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产生不容小觑的深远影响此外,作家的英文创作及文学评论,也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纳博科夫笔下无数优秀作品始终闪烁着迷人的光辉,吸引着几辈文学研究者及爱好者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实际上,以小说出名的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年轻时候就曾创作了上千首诗歌。其中影响深远的诗作主要收录于1970年出版的《诗歌与残局》(Poems and Problems)中,这是一部英文诗集,包含纳氏用英文创作的诗歌及翻译成英文的俄文诗歌。40年后,经过其子德米特里严谨的翻译和编辑,诗集《纳博科夫诗选》(Nabokov's Collected Poems)得以出版,其中包括迄今所知纳博科夫最早的文学作品——1914年夏创作的俄文诗歌《音乐》。1923年1月,纳博科夫的诗集《山路》(?Горныйпуть?)在柏林出版,其中收录了诗人于1918-1921年间创作的128首诗歌。贯穿整部诗集的主题是乡愁,对离开的故土俄罗斯的忧思,如诗歌《俄罗斯》,《蝴蝶》,《在火车上》,《谁将呼唤我》等等。诗人纳博科夫在出版于1970年的《诗歌与残局》中,曾对其诗歌创作历程作出如下总结:“在欧洲时期,我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初始阶段,即所谓的十月革命时期,写了一些俗气的爱情诗;下一个阶段延续到1920年代以后,诗作带有某种回顾往昔的怀旧情绪,同时追求拜占庭风格;随后十几年,我确信自己的宗旨是让每一首诗都具有情节,都有话可说(这似乎是对侨民诗歌中‘巴黎学派’忧伤、枯燥情调的反驳);最后,在1930年代以及其后的十几年,突然从这些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这表现在诗歌作品的数量减少,虽然为时已晚,但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刚毅风格。”(笔者译)1。纳氏诗歌的迷人之处还体现在诗人对蝴蝶的终身迷恋。与任何其他诗人不同的是,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和美学等艺术领域造诣颇深,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昆虫学家,在蝴蝶研究方面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诗人自青年时期起便热衷于捕捉和收集各种蝴蝶,现今纳博科夫收集的蝴蝶保存于世界上多个博物馆中。有研究者统计,在纳氏一生无数作品中,提到“蝴蝶”意象的次数达570次之多。在昆虫学领域有20多种蝴蝶以纳博科夫命名。对于诗歌创作,纳博科夫的理解是,诗是刻画、描绘或者塑造。他在评论霍达谢维奇诗集的文章中曾写道:“如果说把诗中的诗意理解为诗美,狭义的、传统的诗美,那么,诗中的散文化手法就意味着诗人的完全自由。他可以任意选择主题、形象和词汇。大胆的、智慧的、不畏羞耻的自由,加上正确的(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不自由的)韵律,这两者的结合会形成诗歌的特殊魅力。”通过分析本论文中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纳博科夫作为诗人,其对蝴蝶的热忱兴趣深深影响着作家的美学观念。作家的蝴蝶美学由两部分组成,即逼真的细节和戏仿的结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一种独特的张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游戏性,并深刻揭示出诗歌乃至文学的虚构性。独树一帜地将貌似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与实为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结构巧妙结合,使纳博科夫的作品区别于其他后现代主义作家而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本论文的现实意义在于:1)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们的重心主要是对纳博科夫小说集散文的研究,或者是对他文学创作手法的研究。然而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以及这一意象具有的美学意义和文学意义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的足够关注;2)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对于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至关重要;3)以纳博科夫为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蝴蝶意象有益于了解俄罗斯侨民文学的创作特点。本论文的学术新意在于:1)系统分析了纳博科夫在诗歌作品中偏爱蝴蝶意象的原因;2)研究了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以及该意象具有的文学和美学意义;3)分析了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蝴蝶意象对作家小说和散文创作的影响。本论文的理论意义是:1)研究分析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纳博科夫的创作特点,了解作者的世界观;2)本论文弥补了对纳博科夫文学作品中的蝴蝶意象研究的不足。本论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喜爱纳博科夫诗歌作品的学者们更深刻地了解纳博科夫的创作特色。此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俄罗斯侨民文学创作也不无裨益。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研究目的是分析纳博科夫在诗歌作品中偏爱蝴蝶意象的原因,分析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特点和意义。本论文的结构是由引言、正文(共四章)、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的。引言部分简述了纳博科夫(以下简称为“纳氏”)的生平及其创作,交代了本论文的选题理由、现实意义、学术新意、研究对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研究目的,并简述了本论文的结构。正文第一章分为三小节,简要介绍了对纳氏诗歌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理解,蝴蝶意象在纳博科夫其他体裁作品中的体现以及二十世纪俄罗斯其他作家及诗人笔下的蝴蝶意象。正文第二章由三小节构成,概述了纳博科夫诗歌作品的文学意义及美学意义,并结合纳氏生活经历及昆虫学研究这两方面来分析纳博科夫在诗歌作品中偏爱蝴蝶意象的原因。正文第三章分为三小节,结合诗歌《蝴蝶》等若干诗歌,小说《天赋》中诗歌段落等作品中的蝴蝶意象,分析纳博科夫的美学思想和文学主张,并通过分析诗歌创作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世界。正文第四章由两小节构成,主要论述了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特点和意义。结语部分回顾全文并得出以下结论:1.鉴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蝴蝶的热忱兴趣,纳博科夫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对蝴蝶意象有一种特别的偏爱。2.蝴蝶意象是纳博科夫的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借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纳博科夫对爱与热情的定义,了解他的文学主张及美学观点。同时也能借由蝴蝶意象对纳博科夫的世界观和思想有更深的认识。3.纳博科夫对蝴蝶的热爱始于幼年,远早于他开始创作诗歌,这项爱好成为他终身的兴趣所在。他在自己的诗歌,散文,乃至小说中都毫不掩饰自己对蝴蝶的热爱并对它们加以歌颂,而对昆虫学世界的探索也为纳博科夫的艺术创作打开了新的切入口。对纳博科夫而言,蝴蝶已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更是文学创作的灵感。甚至可以说旅居海外的纳博科夫将对祖国的乡愁寄托到了蝴蝶这样轻巧玲珑的小生灵身上。4.蝴蝶意象是纳博科夫文学作品中十分重要的意象之一。纳博科夫巧妙地通过蝴蝶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立场。纳博科夫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美学立场隐藏在如同蝴蝶翅膀上的花纹般绚烂多姿的细节背后。他反对空洞乏味的话语,但完全支持真诚的思想。纳博科夫强调文学作品中细节而非概括的重要性,更倾向于自由的文学意象,而非既定的理论。5.通过对蝴蝶意象的引申,纳博科夫指出诗歌的音乐和谐性是诗歌中最重要元素之一,诗歌的思想本身也不可能不具备音乐性。因此,纳博科夫强调遵循个人原则的重要性。他认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射杀”掉心中的合理涵义。每当作家提笔写作时,这所谓的“合理涵义”就会像邪恶的野兽一样一步一步逼向他,并试图让作家相信,若违背它,他笔下的创作便不可能取得成功。纳博科夫在课堂上也会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他的原则是:坚持最好的并高度评价优秀的小说。由此,我们可以一窥纳博科夫对诗歌以及整个文学世界的理解。不论是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还是在其他体裁作品中,纳博科夫都对蝴蝶意象表现出特殊偏爱。其对蝴蝶的执着追求常常在自己的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正如本论文中上述所言对纳氏而言,蝴蝶是理想与现实,瞬间与永恒之间的桥梁。作为一个魔术师般的文学家,纳博科夫总能表现出独特的文学创作力量,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将艺术创作与昆虫学知识结合起来,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一个又一个文学宝库。纳博科夫作品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各种元素的和谐、生动的结合,即:思想和感觉,人物与行为,机缘与命运,存在与人生。正因为如此,多年以来纳氏的作品始终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关键词】:蝴蝶意象 弗·纳博科夫 诗歌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摘要8-14
  • 目录14-16
  • 正文16-82
  • 参考文献82-85
  • 附件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丹;谈纳博科夫《文学讲稿》[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的蝴蝶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