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

发布时间:2017-06-28 20:30

  本文关键词: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A.S.拜厄特是英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占有:一部罗曼司》被认为是其突破性的作品,赢得了包括1990年的布克奖在内的一系列大奖,成为畅销作品,并且在评论界广获盛誉。本篇论文旨在分析拜厄特以重写的梅卢西娜神话为全书双性同体想象的中心意象,并通过梅卢西娜形象联系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人物,从而完成了一幅女性宗谱图。并且,通过双线叙事展现了并置的维多利亚时期和英国当代的两个男主人公,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与女主人公的积极互动影响。两性互补和相互影响带来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良性互动,并促进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从而建立起一个双性同体想象体系。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梅卢西娜神话及拜厄特对它的改写,使其成为双性同体想象在古代的化身。《仙怪梅卢西娜》是虚构的女诗人拉莫特所作的神话史诗。拜厄特通过此诗着重展现了双性同体女神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拜厄特还在诗歌《黎之城》中重写了关于达户的神话,使她作为梅卢西娜化身,以丰富小说的梅卢西娜形象。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拉莫特这位理想化的维多利亚诗人身上的双性同体气质,以及这种气质影响下她和艾什的艺术创作。拉莫特在五个方面与梅卢西娜相似,是拜厄特的女性宗谱图中第一个继承人。拉莫特和艾什在创作中的相互影响反映了拜厄特对双性同体中和谐状态的追求。第三部分探讨当代故事线索中莫德和罗兰通过合作文学之旅完成自我实现。莫德表现出与拉莫特和梅卢西娜的相似之处,并被证明为艾什和拉莫特的后代,最终完成了拜厄特的女性谱系图,是双性同体在现代的化身。罗兰作为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通过与自大的莫德合作,由失意逐渐转为积极互动,最终发现自己的诗歌天赋。两人的文学之旅展现了双性同体想象中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平衡,及其带来的自我实现。然而,与小说中高度理想化的维多利亚世界相比,当代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被困于复杂的后现代思维和信仰体系而表现得更接近于普通人,由此可判断拜厄特的双性同体想象是理想化的。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对《占有》仔细研读后,本文认为拜厄特通过铺开一幅女性谱系图完成了双性同体想象,既回归历史也观照现实,以期在两性中寻求广泛的协调的发展,以及在自我实现中达到平和的意识。
【关键词】:A.S.拜厄特 《占有》 双性同体想象 女性谱系图 自我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Introduction10-20
  • Chapter One The Ancient Embodiment of Androgyny20-32
  • A.Androgyny and the Melusine Myth20-24
  • B.Androgynous Ideal in "The Fairy Melusina"24-29
  • C.Melusine Avatar in Ancient Myth29-32
  • Chapter Two Idealization of the Victorian Androgynous Woman32-43
  • A.LaMotte's Heritage of the Androgynous Tradition32-39
  • B.Androgynous Influences on LaMotte and Ash39-43
  • Chapter Three Self-realization:the Modern Embodiment of Androgyny43-55
  • A.Maud's Resemblances with Her Androgynous Ancestors43-47
  • B.Way of Mand and Roland Towards Androgyny47-52
  • C.Male-orientation of the Critic World52-55
  • Conclusion55-58
  • Works Cited58-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敏;“双性同体”与宗教[J];思想战线;2003年06期

2 窦兵;;关注“双性同体”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赵思运;日与月的对话与潜对话——论双性同体诗语空间之共建[J];菏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9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昊;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陆叶;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D];西南大学;2015年

5 秦国丽;英美小说中的双性同体[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宁;父亲掌中的“双性同体”[D];河北大学;2008年

8 陶慧;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10 隋艳娜;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双性同体”理论在《波比》中角色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95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