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儿童梗阻性肾积水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6-11-30 14:10

  本文关键词:IgA肾病患者体质、黏膜炎症、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4年

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儿童梗阻性肾积水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院恩萌  

【摘要】:背景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其主要病因。门诊患儿多由其母亲产前行彩超检查发现,其中一部分能维持不变或自行消退,另外一部分会持续扩张,造成肾功能损坏,需限期手术干预,经典术式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这样,手术时机的选择就尤为重要,既往我们多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横切面上的肾盂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来给肾积水分级并决定手术,但此时患儿肾功能可能早已受损,且不完全可逆。本文探讨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尿液中的分布及其意义、与肾功能受损及术后恢复的关系。 目的 研究梗阻性肾积水患儿尿液中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的测定及其与肾功能受损的关系,从而为肾积水患儿术前评价、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定期随访提供新的、具体的、快速的参考指标。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门诊定期随访或住院接受治疗的单侧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Congenital hydronephrosis)患儿的病历资料,他们均由彩超、静脉肾盂造影、CT或MRI等影像学方法所确诊。分为手术治疗组、非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28人,其中男20人,女8人,年龄2月-12岁,均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连接部粘膜慢性炎症;非手术组20人,,其中男12人,女8人,9月-11岁,为确诊肾积水后门诊定期复查,暂无手术指征且肾积水无进行性加重患儿;对照组20人,其中男10人,女10人,4月-13岁,对照组男性为住院鞘膜积液患儿,女性为腹股沟斜疝患儿,均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泌尿系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收集三组患儿清洁晨尿,其中手术治疗组患儿收集三次,术前一次,术后6周、12周各一次;非手术治疗组收集三次,中间均间隔6周于门诊收集。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检测分肾功能,手术治疗组于术前和术后12周进行,非手术治疗组门诊复查时间隔12周进行。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儿尿中uAGT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肌酐(uCr)含量,放射性核素检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最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三组间性别构成及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样本一致可比。uAGT/uCr值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可知,非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组及对照组uAGT/uCr平均水平与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及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术前及术后uAGT/uCr与GFR做相关性分析,由结果可知二者为负相关关系,即GFR降低时,uAGT/uCr会升高;反之,GFR升高时,uAGT/uCr会降低。对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GFR变化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术后GFR平均水平升高,治疗前后GF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尿血管紧张素原/尿肌酐(uAGT/uCr)比值在需要手术治疗的先天性UPJO患儿中明显升高,与非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术后12周uAGT/uCr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仍较高;uAGT/uCr在非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尿血管紧张素原与GFR呈负相关,尿血管紧张素原升高可能是小儿梗阻性肾积水肾脏功能损伤的指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6.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运成;彭灿辉;屈申;刘伏友;彭佑铭;;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0期

2 谢健敏;张成禄;于新发;王前;;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测定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3 王林,郭宗远,吴荣德,于启海,焦玉莲,宋佳佳;先天性肾积水患儿β_2-MG、EGF、TGF-β_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5年11期

4 董永勤,黄涛,张利伟,倪华妹,曹慧娟;尿微量蛋白测定对高血压肾损害临床意义的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年02期

5 李志龙;任来成;;MCP-1对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的评估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03期

6 杨屹,吉士俊,赵国贵,王常林,侯英;转化生长因子在先天性肾积水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10期

7 马洪;李旭良;何大维;林涛;刘俊宏;;肾盂尿蛋白检测在评定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病肾损害程度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瑞娟,韩志英,孙忠欢,金复生;应用尿微量白蛋白监测乙二醇作业工人肾损伤[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年02期

2 蔡佳;张曼;;不同尿标本视黄醇结合蛋白质和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3年12期

3 李萍;薛邦禄;徐维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4 邵大祥;;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5 朋红霞;章雪莲;王亿平;王智星;;中药干预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6 刘玲;王东;魏玲;金华;任克军;茅燕萍;;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纤维连接蛋白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刘妍;成建钊;郭自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2期

8 郑昌志;束永兵;李传平;;慢性肾衰竭患者头孢菌素脑病28例分析[J];安徽医学;2014年02期

9 张磊;张胜容;;中医药治疗Ⅰ-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4年02期

10 孔令新;;实施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成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芸;张丽梅;吴静华;;ARB类药物研究与开发进展[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2 冯远军;;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及对策[A];第三十届航天医学年会、第十三届航天护理年会暨第四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3 方少华;;胺碘酮在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暨广西心脏节律论坛(2011)资料汇编[C];2011年

4 鄒大威;高彦彬;王金羊;張娜;趙軒;朱智耀;周盛楠;李驕陽;馬鳴飛;姚静娟;;通心络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肾组织KK-Ay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MMP-9、TIMP-1表达的影响[A];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经典论文选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樾;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马洪;小儿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真珍;水通道蛋白1-4在先天性肾积水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4 苏春燕;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5 刘立昌;IgA肾病患者体质、黏膜炎症、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梁星;温阳化饮和温阳利水对肾病综合征水通道蛋白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崔镇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与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龙;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的评估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蔚;产前诊断并早期手术对小儿肾积水预后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敬丽;上海市社区高血压人群肾脏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吴会芳;奶粉事件筛查过程中发现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从军;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尿液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李香;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伟同;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肾积水病肾损害的保护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8 王冬;黄芪丹参药对及其有效组分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9 胡静;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纯化、抗血清的制备和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谢庆芳;UPJO所致小儿重度肾积水23例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国安;积水性肾萎缩[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6年03期

2 刘雪梅;邹敏书;余健;聂国明;;过敏性紫癜肾炎及IgA肾炎患儿尿液IL-1β和MCP-1检测的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3 段义萍,夏运成,刘伏友,陈星,段绍斌,谭小月;1743例老中青人群肾功能状况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金秀平;杨春伟;王浩;;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诊断指标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4期

5 罗蓉;李卓成;阎德文;;多项尿蛋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05期

6 黄振国,王绵,刘品力,葛秀兰;尿视黄醇结合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02期

7 魏有仁,侯林浦,王玫,湛玉良,朱立华;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2期

8 李稻;尿系列蛋白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6年04期

9 刘连红;马艳华;罗建祥;;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杨屹,吉士俊,赵国贵,王常林,侯英;转化生长因子在先天性肾积水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洪,毕素珍,张振英;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1期

2 占伊扬;姜潇;盛海辉;林钢;肖华胜;李健;程蕴琳;黄峻;;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3 李洁;血管紧张素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1期

4 杨岚,熊庆,彭芝兰,周容,张林;妊高征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_(235)T分子变异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年01期

5 蔡艳,龚瑶琴,李江夏,孟静;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变异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性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年05期

6 黄成群;血管紧张素原及其与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高血压杂志;1998年02期

7 娄毅,赵彦艳,孙开来;白细胞中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定量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杨春,卢圣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启动子-703~-455区域突变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9 刘 艳,于金德;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10 孟群;沈颖;江载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庆军;张立藩;李剑;张乐宁;马进;;抗血管紧张素原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鉴定[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周玲;李南方;洪静;周克明;汪迎春;;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南方;殷晓娟;周玲;吴卫东;石岩;曹梅;李红建;杨忠礼;普雄明;王新玲;王君;张德莲;祖合热;欧阳玮琎;布克力;周克明;成秋艳;努尔古丽;朱登浩;马拉提;;新疆哈萨克民族血管紧张素原基因GT重复序列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缪菁;李红;尹雪瑶;陈怡馨;李霖;董雪红;;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2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于汇民;林曙光;;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20C多态性与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世蕊;王佳;刘雪丽;邢小燕;李光伟;;在伴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rs7079与福辛普利降压疗效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杨帆;赵络莎;;河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伟;;中医高血压分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及T174M多态性关系的研究初探[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晓燕;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苏雪峰;携带人肾素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的初步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3 李爱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其前体基因表达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董艳彬;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及其分子基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剑青;血管紧张素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2 潘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3 陈旭;基于目标区域捕获芯片及Solexa测序技术的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变异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陈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岳月红;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及肾素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士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帅平;重庆城区男性汽车司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IgA肾病患者体质、黏膜炎症、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99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