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4 13:19

  本文关键词: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5年

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

徐基亮  

【摘要】:目的钛种植体与骨界面之间形成的骨结合,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拟先在纯钛表面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形成双层蜂窝状Ti O2纳米管,然后用聚多巴胺处理纳米管表面,同时向外接枝偶联RGD多肽,构建Ti O2纳米管-聚多巴胺-RGD多肽生物活性层,体外评价该活性层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改性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钛片预处理及制备Ti O2纳米管:厚度0.25 mm的纯钛箔片加工成直径为12 mm的钛片,金相砂纸(800目到7000目)逐级打磨抛光至镜面状,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依次超声清洗20min,氮气流中吹干。继而将上述钛片放入盛有88 mmol/L氟化铵的乙二醇电解液中,钛片作阳极,石墨作阴极,分两步阳极氧化:第一步先在60伏电压下通电2.5小时,取出钛片放入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去除钛片表面阳极化形成的氧化膜;第二步改在12伏电压下通电40分钟,取出钛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至溶液澄清,氮气流中吹干,备用。2,多巴胺修饰及加载RGD多肽:电化学修饰后的钛片,浸泡于50ml、2mg/ml多巴胺溶液中12小时,避光,保持周围气流通畅。取出修饰后的钛片,去离子水中反复冲洗去除表面未聚合残余的多巴胺,室温下自然晾干。将上述钛片再浸泡于30ml、200mg/ml RGD多肽溶液中,37℃恒温摇床上12小时,取出处理后的钛片,去离子水中反复冲洗去除表面未结合牢固残余的多肽,室温下自然晾干。3,实验分组:打磨抛光的钛片作为光滑组,阳极氧化处理的钛片作为Ti O2纳米管组,在Ti O2纳米管基础上多巴胺浸泡修饰的钛片作为多巴胺组,通过多巴胺接枝偶联RGD多肽的钛片作为RGD多肽组。4,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检测: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各组钛片进行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分析。5,体外细胞学评价:体外将修饰后钛试件与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评价Ti O2纳米管-聚多巴胺-RGD多肽活性层对BMSCs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1,FESEM显示,光滑组表面比较粗糙,有清晰可见的的划痕;Ti O2纳米管组表面为蜂窝状多孔的Ti O2纳米管,外管为六边形,内、外管直径分别在约20、160nm;多巴胺组表面纳米管管径部分变窄或被封闭;RGD多肽组表面可见散落颗粒状的RGD多肽,部分进入纳米管中。2,细胞粘附:光滑组细胞生长一般,胖梭形,铺展较局限。Ti O2纳米管组细胞铺展较开,但是细胞之间的触角较少。多巴胺组和RGD多肽组细胞生长铺展良好,细梭形,细胞伸出的触角较多,且RGD多肽组细胞之间接触比多巴胺组更多。3,细胞增殖:4组在第1天增值活力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光滑组比较,Ti O2纳米管组,多巴胺组,RGD多肽组在第3天和第5天增殖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i O2纳米管组、多巴胺组分别比较,RGD多肽组在第3天和第5天增殖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分化:4组在第3天和第5天AKP活力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时,与光滑组比较,Ti O2纳米管组,多巴胺组和RGD多肽组AKP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i O2纳米管组和多巴胺组分别比较,RGD多肽组AKP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纯钛表面能构建出Ti O2纳米管-聚多巴胺-RGD多肽生物活性层,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该活性层能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钛表面功能化修饰法可望用于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可望提高骨结合,但尚需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宝红,战德松,田维明,崔福斋,冯海兰;RGD修饰钛表面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初期黏附和铺展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5年04期

2 于晓琳;邓飞龙;;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在钛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3 王雯雯;李建勋;;龈沟液中的碱性磷酸酶与牙周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1期

4 赵宝红;封伟;王丹宁;邓春富;尚德浩;张翀;刘阳;;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黏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年01期

5 屠姗姗;夏荣;吴先友;左杨;孙磊;秦慧;;纯钛表面激光熔覆处理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杨;纯钛种植体表面纳米TiO_2涂层的改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卉;魏福兰;;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龈沟液AST和ALP水平变化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1期

2 白玉;王俊;;微弧氧化-电泳沉积一步法制备羟基磷灰石/TiO_2复合涂层[J];广州化工;2012年19期

3 樊牮;邹耿森;陈江;;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及其与机体免疫应答[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4 潘杏兰;高海;周少云;;金沉积烤瓷冠修复上切牙牙周状况的研究[J];江西医药;2008年07期

5 郝轶;汲平;孙树洋;解建立;侯潇;;三种不同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年04期

6 陈玉婷;李蜀光;;种植体表面材料抑菌性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7 杨国利;何福明;赵士芳;;种植体表面RGD组装方法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8年06期

8 闫翔;苏寒;谭葆春;王天丛;;比较2种不同类型固定矫治器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对龈沟液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8期

9 梅冰馨;杨杨;;龈沟液中酶类与牙周健康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10 张遵;孙青;王晓丽;;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上海口腔医学;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乔刚;去细胞光氧化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RGD光化学法表面修饰及再内皮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帆;生物响应性降解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骨修复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迪;RGD短肽修饰壳聚糖作为钛表面hBMP-2cDNA基因载体表达效率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李勇;氧化钛纳米管涂层的构建、改性、抗菌及骨整合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璐;RGD修饰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1年

2 王伟伟;三种金属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3 石玲波;烟草浸提液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上附着的影响[D];滨州医学院;2009年

4 赵彬;套筒冠式固定桥基牙龈沟液中ALP和AST的检测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寅华;三种不同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刘菁彧;四种不同合金烤瓷全冠对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朱颖;TiO_2纳米管表面细胞外基质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春艳;纯钛种植体表面飞秒激光改性及性能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阳楚雄;负载TiO_2型多孔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10 朱小兵;钛材激光表面熔覆及TA2管板自动TIG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斌;覃礼钊;吴晓玲;张旭;刘安东;;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及其表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曾晟宇,赵乃勤,崔振铎,朱胜利,杨贤金;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J];材料保护;2000年01期

3 谢燕飞;黄护林;;TiO_2薄膜制备工艺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2年08期

4 刘达理;冯波;鲁雄;陈建敏;;两段式阳极氧化法制备大管径TiO_2纳米管[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2期

5 战德松,赵宝红,田维明,崔福斋;RGD修饰纯钛表面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5年03期

6 孔丽丽;林龙翔;胡融刚;张帆;林昌健;;医用钛表面TiO_2纳米管/HA复合膜层于Tyrode’s生理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J];电化学;2010年01期

7 杨旭一;黄其煜;;有机电解液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01期

8 朱娟芳;高勃;王忠义;张风英;陈静;杨海欧;;用于牙科植入体的激光快速成形纯钛性能研究[J];中国激光;2007年04期

9 于卫强;张益琳;张富强;蒋欣泉;;阳极氧化TiO_2纳米管碱热处理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敖登格日乐;;浅谈制备薄膜的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虎勤;陈雪梅;金振声;廖光熙;吴晓明;杜建强;曹翔;;酸处理纳米管钛酸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3期

2 季崇敏,吴伟,徐惠南;自组装环肽纳米管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年05期

3 王玉丽;高春生;;无机中空纳米粒与纳米管在药物/基因递送中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02期

4 王娜;吕武龙;李景辉;张振庭;;不同管径TiO_2纳米管对小型猪体内种植体的基因表达及骨整合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12年02期

5 贾红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轻元素纳米结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5期

6 赵领洲;梅盛林;PaulKChu;;含氧化钛纳米管的微米纳米梯度形貌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J];医学争鸣;2010年05期

7 ;科研快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2期

8 王珂;朱文军;张辉;张璐;王焱;;热处理温度对TiO_2纳米管膜层表面特性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9 张杭州;孙羽;王琳;田昂;薛向欣;白希壮;;羟基磷灰石/TiO_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03期

10 吕武龙;刘宏;堵国君;赵越;张振庭;任卫红;;阳极氧化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玲;陈文哲;黄世震;;银掺杂TiO_2纳米管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晟;王騊;丁源维;徐友峰;苏琪映;;基于内外面差异化构建的纳米管选择性原位填充技术及纳米空间限域反应场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殷雅俊;;生物膜纳米管网络中的力学[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俊篯;;纳米管(笼)反应性的曲率调控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鹭;韩杰;郭荣;;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合成纳米管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上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芹;翁履谦;徐国跃;王秀华;胡永芳;台国安;;TiO_2纳米管的合成机理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7 郝彦忠;韩文涛;;钛盐纳米管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A];2005年功能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学锋;吕建刚;刘顺强;张娟;丁维平;颜其洁;;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管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翟利民;张龙军;徐桂英;Heinz Hoffmann;;从囊泡中长出的纳米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安会琴;朱宝林;李俊霞;周建;王淑荣;张守民;吴世华;黄唯平;;新型纳米管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田学科;[N];科技日报;2004年

3 Michael Eisenstein;[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常丽君;[N];科技日报;2012年

5 记者 吴仲国;[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2年

7 田学科;[N];科技日报;2004年

8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9 阳光;[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硼化锂低维结构与储氢性能预测[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志刚;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对膜纳米管运输机制及其相关病毒侵染行为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吴金金;静电纺丝SnO_2纳米管微结构调控及其对气敏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子越;准一维多元纳米材料力电磁耦合的物理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赵景祥;一维纳米管功能化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禚林海;几种无机氧化物纳米管的液相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丁祥龙;经TiO_2纳米管修饰表面为微纳混合形貌的种植体其生物活性的体内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钟荣林;修饰碳、硼氮纳米管的结构和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风雷;纳米管材料的化学修饰及其导电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10 肖波;纳米管反应机理和石墨烯分子设计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利;La-Ni系列合金纳米管(线)的磁光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樊智慧;外磁场对La-Co纳米管和纳米线磁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余秋香;α-Fe_2O_3@SnO_2核壳纳米管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怡;MD模拟研究环肽纳米管倾斜行为及其对管内水分子传输特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陈培;磁性高岭石/高岭石纳米管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闫希亮;Ca~(2+)、K~+和Na~+在跨膜环肽纳米管中传输行为的MD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徐基亮;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磊;石墨烯负载对一维TiO_2及MoO_3-TiO_2纳米管光电性质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浩;单手螺旋酚醛树脂及碳质纳米管的制备[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樊思迪;球磨辅助优化工艺制备氮化硼纳米管膜润湿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4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