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机械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31 09:28

  本文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猪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和不同的呼吸机参数条件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模式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呼吸机治疗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选用2头24小时内新生猪,经断脐,麻醉后气管切开置管,静脉、脐动脉置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处理,在Fi O2=1.0的条件下,均采用温生理盐水反复行肺泡灌洗,根据血气结果Pa O2100mm Hg,维持一小时且稳定情况下提示肺损伤模型制作成功[1]。肺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1头,分别标号甲、乙:甲猪先实行常频机械通气,吸氧浓度30%,PIP为15cm H2O,PEEP从0cm H2O开始往上调,每次以1cm H2O的幅度逐渐增加,潮气量在5~8毫升/千克,吸呼比=1:2,注意生命体征的稳定,通气约5分钟左右,数据稳定时,记录不同PEEP和各平均气道压力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之后固定PEEP为5cm H2O,PIP为18cm H2O,每次上调PIP2cm H2O,中间间隔5分钟,逐渐调至PIP为34cm H2O,分别记录PIP18、PIP22、PIP26、PIP30、PIP3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再改为高频机械通气,吸氧浓度30%,频率为12Hz,吸呼比33%,m Paw开始设定为5cm H2O,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以每次1cm H2O的幅度逐渐增加,中间间隔约5分钟,逐渐调至m Paw为22cm H2O,记录各平均气道压力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乙猪反之,先实行高频振荡通气实验,再实行常频模式通气实验,参数设置及调节如前,如此分别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所有实验动物均持续静脉泵入鲁米那、安定维持镇静状态,均采用生物阻抗法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心率(HR)等。动静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SBP、DBP、平均动脉压(MABP)及CVP(中心静脉压)等。结果:1、常频机械通气模式下CVP、SVV与PEEP值的增长呈正相关;CI与PEEP值的增长呈负相关;HR与PEEP值的增长呈正相关;当PEEP超过10cm H2O,CI开始低于正常值;当PEEP达到15cm H2O,CVP、SVV开始出现异常;随着PIP的增加,SBP、CI下降,SVV增加,DBP在PIP 30cm H2O内无明显变化,在PIP超过34时,明显波动。2、常频机械通气模式,当PEEP为0~10cm H2O、PIP为18~26cm H2O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EEP在10~15cm H2O、PIP在26~30之间波动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当PEEP达到20cm H2O,PIP超过34cm H2O,HR、MABP、CI、SVV、CVP等显著异常,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3、HFOV模式下CVP、SVV随平均气道压的增高而增高,且变化幅度比常频模式下相同的平均气道压时小。m Paw在5~15cm H2O之间波动时,血流动力学参数较稳定,超过15cm H2O,血流动力学参数小幅波动,当达到或超过20cm H2O,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CI随平均气道压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其变化幅度与相同平均气道压下常频模式比,差异不明显。结论:1、常频机械通气模式下CVP、SVV与PEEP值的增长呈正相关(r CVP=0.903、r SVV=0.922,P值为0);CI与PEEP值的增长呈负相关(r CI=-0.913,P=0);HR与PEEP值的增长呈正相关(r HR=0.401,P=0.028);当PEEP超过10cm H2O,CI开始低于正常值;当PEEP达到15cm H2O,CVP、SVV开始出现异常;随着PIP的增加,SBP、CI逐渐下降,SVV逐渐增加,DBP在PIP为18~30cm H2O时无明显变化,PIP为34cm H2O时,低至异常。2、常频机械通气模式,当PEEP为0~10cm H2O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EEP在10~15cm H2O之间波动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当PEEP达到20cm H2O,HR、MABP、CI、SVV、CVP等显著异常,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当PIP在18~26cm H2O之间波动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超过26cm H2O,小幅波动,超过34cm H2O,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波动。3、HFOV模式下CVP、SVV随平均气道压的增高而增高,且变化幅度比相同平均气道压下常频模式小。m Paw在5~15cm H2O之间波动时,血流动力学参数较稳定,超过15cm H2O,血流动力学参数小幅波动,当达到或超过20cm H2O,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CI随平均气道压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其变化幅度与相同平均气道压下常频模式比,差异不明显。4、高频振荡通气模式与常频机械通气模式相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较小,相对更安全;常频和高频振荡两种通气模式和不同的呼吸机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着不同的影响,应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连续监测,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模式和最适参数。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模式 血流动力学 每搏输出量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2.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第1章 前言13-19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9-23
  • 第3章 结果23-39
  • 第4章 讨论39-47
  • 第5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综述53-61
  • 参考文献58-61
  • 英文缩略语61-63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3-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红,张维,焦青萍,张煜,谈中茹,李瑾,邱朝辉,黄芸;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9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