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Rel在日光性角化

发布时间:2016-11-17 13:07

  本文关键词: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医科大学》 2014年

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卿晋  

【摘要】:实验目的: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癌前病变),鲍温病(原位鳞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 2.初步探讨C-Rel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在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 收集、整理近两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病理室及病理科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皮肤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共90例,日光性角化病(AK)、鲍温病(BD)组织各30例,并选取皮肤科手术室及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Normal Skin)组织10例,经过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切片进行C-Rel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每张切片在皮肤病变组织中随机选取5个不连续的视野,用OLYMPUS BX51显微图像采集系统拍摄图片,应用Image-Pro Plus6.0(IPP)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测定每个视野区域内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density mean),最后通过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种之间的差异。阴性对照:PBS代替一抗,结果阴性。 实验结果: 1.C-Rel在10例正常皮肤、30例日光性角化病、30例鲍温病、90例皮肤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均有阳性表达。正常皮肤组,C-Rel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及近基底层细胞的细胞核中,自基底层到表层染色密度及强度逐渐减弱,在毛囊、汗腺、皮脂腺周围的基底样细胞中也可见阳性表达;日光性角化病组,C-Rel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中下1/3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密度及强度逐渐减弱,在棘层中部阳性表达较散在,真皮乳头层围绕少数淋巴细胞表达阳性;鲍温病组,C-Rel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非典型增生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中,真皮乳头层围绕少数淋巴细胞表达阳性,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C-Rel主要呈较弥漫性表达在癌巢周围的部分基底样细胞及巢中的鳞状细胞细胞核中,癌巢周围围绕少数淋巴细胞表达阳性;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组,C-Rel主要在鳞状细胞癌巢中呈较弥漫性表达,癌巢周围围绕少数淋巴细胞表达阳性;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C-Rel主要在鳞状细胞癌巢中呈弥漫性表达,癌巢周围围绕少数淋巴细胞表达阳性。 2.经IPP软件统计,C-Rel在各病种中的表达依次为:正常皮肤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045±0.0021;日光性角化病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239±0.0202;鲍温病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510±0.0162;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平均光密度值为0.0798±0.0188;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823±0.0189,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846±0.0196。 3.经统计学分析,C-Rel在各组别之间平均光密度的表达不同或不全相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正常皮肤组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正常皮肤组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组,正常皮肤组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日光性角化病组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日光性角化病组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组,日光性角化病组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P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C-Rel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最强,其次分别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组、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鲍温病组、日光性角化病组和正常皮肤组。 4.C-Rel在各组别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曝光部位及非曝光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结论: 1. C-Rel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相关; 2. 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及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可以考虑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免疫学指标,但对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无明显意义; 3. C-Rel可作为上皮细胞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4. C-Rel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曝光部位及非曝光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5;R75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天文,孙东杰,李春英,何弘,李青,刘友生,刁庆春,黄高升,郝飞,钟白玉,马福成,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刘玉峰,刘荣卿;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郑博文;邹勇莉;何黎;杜红霞;付兰;;皮肤恶性肿瘤568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随振玉;小蓟饮子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38例报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2 蒋蔚;自拟消风汤加减治疗荨麻疹15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3 韩久树;;读秒止痛疱疹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4 李麟;;女性颜面部再发性皮炎58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学公;程义壮;洪波;何瑞启;;~(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J];安徽医学;2009年07期

6 王和;;放射治疗与带状疱疹[J];安庆医学;1998年01期

7 周辉;;托毒消痤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56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年08期

8 李卫红;黄芍;谭小燕;董嘉蓝;何展旺;叶萍;蔡美;;中药敷脐加保留灌肠治疗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田黎明;胡耀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囊肿型痤疮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09年02期

10 张颖;张蕴芬;;掌跖脓疱病28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民;;斯奇康治疗扁平疣21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利民;;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治疗石棉状糠疹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佃会;王健;单秋华;赵颖;韩晶;;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稳定期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杜仲;;白氏甲珠丸治疗带状硬皮病56例报告[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邴雅珺;姚明;郑惠;;除湿饮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卫菊;;氯倍霜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玲玲;;新生儿水痘1例报告[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效筠;;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养血生发胶囊治疗斑秃43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9 何梅;郑荃;安霞;宋居才;;Q-1064nm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卫红;宋居财;佟玲;谭芯;;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表皮囊肿98例疗效观察[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东;人胆管损伤的修复及兔胆管狭窄的预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唐桦;AQP3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D];中南大学;2008年

3 商刚;针药并用联合自体表皮移植与光照治疗白癜风荧光光谱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王焱;hsa-miRNA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及hsa-miRNA-21在黑素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鹏程;1.微粒粘膜—明胶海绵复合移植预制尿道的实验研究 2.微粒粘膜—明胶海绵复合移植耦合局部皮瓣再造尿道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赵庆利;蔡瑞康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瘢痕疙瘩辨体—辨病—辨证分析与中药外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7 刘平;皮肤病和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定位与突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米兰;竹黄颗粒剂Ⅱ对银屑病患者IL-8和RANTES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刘翔;欧阳恒论治硬皮病经验总结及“以皮治皮”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李小莎;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相君;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朱小霞;Toll样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朴珉贞;电针对豚鼠银屑病模型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鹿见香;祛银颗粒对KGF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及分泌TNF-α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罗腾芳;刺络拔罐法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宋宇;皮肤基底细胞癌中puma基因外显子序列分析和mRNA表达[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杜红霞;△Np63在鲍温样丘疹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1年

8 林佩萍;2010澳门青少年性观念和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D];暨南大学;2011年

9 景少权;热敷药对硬皮病动物模型真皮厚度和Ⅰ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10 李天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昌辉,魏矿荣,蔡昌金,陈浩堂,梁智恒,李倩妍;中山市1970~1999年皮肤恶性肿瘤发病动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5期

2 喻伦银,刘汉桥,徐江,孙洁,邹祖玉,夏东;1981~1992年恶性肿瘤7840例临床病理分析[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3 刘勇;岑瑛;许学文;李正勇;;236例皮肤恶性肿瘤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年02期

4 孙桂珍,张宗琴,朱晓琳,蓝毓滨,李春梅,宁晓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449例统计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1期

5 陈丽芳,史维平,王宇芳;皮肤活组织检查发现的恶性病变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6年04期

6 马在墀,杨茨颖;皮肤恶性肿瘤236例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7 何勤,涂平,马圣清,伍玲慎;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707例统计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2期

8 葛来增,尹永学,王朝峰;冷冻治疗皮肤癌1039例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1997年02期

9 李树业,王远,门伯媛,张木槿,杨琪;陕西宝鸡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调查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1998年02期

10 ;1993年上海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J];肿瘤;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刘刚;徐丽敏;肖尹;;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术前测定日光性角化病边界的效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2 王宏伟,王秀丽,陆海空,乐嘉豫;疣状表皮发育不良2例其一伴日光性角化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7期

3 龙庭凤;刘流;沈丽达;李坤杰;杨亚萍;陈文颖;涂颖;何黎;;9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征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0年01期

4 翁立强;张春萍;陈俊;;40例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5 程艳艳;;7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征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20期

6 Jaime A.Tschen;苏利民;;日光性角化病的病理组织学[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7 薛益虎;陈清;张宝珍;;日光性角化病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5期

8 施健;缪旭;林桦;;脂溢性角化病96例和日光性角化病2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08期

9 ;物理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4年04期

10 吴斌;彭春;;日光性角化病45例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小辉;于世荣;康晓静;;新疆地区72例日光性角化病临床初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汤怡;罗静;潘卫利;;艾拉治愈日光性角化病1例[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舒国斌;赵红磊;邵霞;王松挺;乔建军;;日光性角化病继发皮角样鳞癌1例[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海;[N];中国商报;2001年

2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冉立伟 (皮肤科);[N];家庭医生报;2008年

3 杨吉生;[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卿晋;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2 徐基祥;凋亡相关蛋白Livin和Caspase-3在日光性角化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3 张超;ΔNp63在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泸州医学院

相关作者

>张超 >卿晋

>徐基祥

Rel在日光性角化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C-Rel在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78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