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易感位点1q21.3和11q13.1与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6 11:10

  本文关键词:易感位点1q21.3和11q13.1与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的关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4年

易感位点1q21.3和11q13.1与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的关联性研究

王理  

【摘要】: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具有很强的遗传性。至今,有近20个易感位点在前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 studies,GWASs)中被报道。然而,,这些研究多在高加索人种中进行,因此尚不清楚这些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AD的关联性。 目的:评估国外报道的2个易感位点(11q13.1,19p13.2)中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以及利用我们前期的AD GWAS数据选择的另外21个SNPs与汉族人AD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这些SNPs与A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方法:我们使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选择2208例AD病例和2132例健康对照,应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型系统对所有的24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在1q21.3发现了2个风险SNPs (rs7007, Pcombined=8.66×10-9,OR=1.45;rs11205114, Pcombined=2.75×10-7, OR=1.30)与AD显著相关,这两个SNPs均独立于之前报道的SNP rs3126085(FLG)。同时验证了11q13.1区SNP rs479844(Pcombined=6.71×10-4, OR=1.15)与中国汉族人AD的相关。经过分层分析,SNP rs7007与AD表型鱼鳞病显著相关(P=5.24×10-4, OR=1.42),rs11205114与AD的严重程度相关联(P=4.33×10-3, OR=0.77)。 结论:本研究在1q21.3区发现2个独立的SNPs(rs7007和rs11205114)可能增加AD的发病风险,同时确定11q13.1(rs479844)与汉族人AD发病的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森;张莉;李蕴华;赵福平;魏彩虹;杜立新;;苏尼特羊拷贝数变异的基因组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2 方家林;龙青姨;华玉伟;黄华孙;;橡胶树魏克汉种质群体结构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5期

3 杨利桃;贾小莉;黄秋花;;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性变应原特异性IgE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4 岳青;王红;张博;赵凯平;;SUMO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及rs7599810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5 以善佳;李慕军;张悦;刘莉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2的表达[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4年01期

6 贺云妹;殷飞;姚树坤;;清肝化瘀方药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细胞基因组学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7 钱立;盛净;乔建鸥;朱健;陆平;;特应性皮炎增强卵白蛋白诱导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年05期

8 唐萍;谭琦;王华;;皮肤屏障关键结构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J];激光杂志;2013年05期

9 尹凤蕊;杨淑兰;高崇华;;FLG基因及其突变与婴幼儿哮喘相关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10 马燕君;;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雪艳;低氧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特性及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2 张汝阳;高维数据交互作用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及其在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聂少芳;9p21.3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邓棋霏;遗传多态性、microRNA与肺癌、焦炉工氧化应激和遗传损伤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唐亮;中国人群易栓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卓海龙;异源反应性NK细胞受体与宿主MHC Ⅰ类分子匹配程度对aGVHD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7 赵一丁;镇心安神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访疗效分析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8 李栋;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和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郝永臣;中国汉族人群身高和体重指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赵亚丽;GRM7、GRM3、CMYA5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云妹;清肝化淤方剂肝癌患者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的基因芯片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蔡婧;芹菜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柳;鸡IL-10单抗的制备及不同B单倍型鸡血清学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郑海军;重组人白介素-29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抗肿瘤活性分析[D];江南大学;2013年

5 徐涓涓;PTPN2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赵丹;水杨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丝聚蛋白和激肽释放酶7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7 邓小蓉;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及皮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模型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邱月琴;结核病人中研究Tim-3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3年

9 张秀钦;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致病真菌定植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程芳;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位点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碧娥;成人期特应性皮炎临床的动态分析[J];中国医刊;1999年07期

2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5期

3 顾恒!210042南京,颜艳!210042南京,孙晓慧;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4期

4 赵信;婴儿脂溢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是否为同一种疾病的临床异型?[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6期

5 宁晓红,陈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期特应性皮炎84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4年04期

6 张静,李凌江,文海泉;精神应激与特应性皮炎[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7 菲琳;;中草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J];国外医学情报;1993年03期

8 程兆忠,刘忠强,李德宸,秦智芬;伴有特应性皮炎的哮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sIL-2R水平的研究[J];山东医药;1999年20期

9 顾恒;特应性皮炎的免疫疗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3期

10 周云龙;接种卡介苗致特应性皮炎加重[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峻岭;;细菌性超抗原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刘玉峰;;特应性皮炎的防治[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卉;石梅;陶建凤;祁怀山;干皆诚;姜嬡芳;梁键莹;杨丽萍;余红;陈洁;庄寅;闫明;郭一峰;顾艳;余霞;冯晓博;姚志荣;;上海新华医院909例特应性皮炎临床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海莉;陈达灿;;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汤建萍;;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130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强;薛慧;王志;;39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gE检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7 申春平;邢环;马琳;;15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生活质量调查研究[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邢嬛;熊珍谊;;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汤建萍;树叶;张丹;曾迎红;周斌;;432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邢嬛;熊珍谊;;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周建跃 温红蕾;[N];湖北日报;2009年

2 张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段素芳;[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记者 冯立中;[N];健康报;2011年

5 冯立中 记者 吴长锋;[N];科技日报;2011年

6 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崔晓冬;[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晓艳;[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李其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马培奇;[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 徐述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娜;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赵一丁;镇心安神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访疗效分析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3 郭亚南;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文杰;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分型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王欣;健脾渗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刘炽;清心培土法对特应性皮炎患者IL-2/TNF-α及其受体的影响和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文静;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CC亚族趋化因子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李扬;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马蕾;特应性皮炎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丝聚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涛;中国南北方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患病率的差异[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冬梅;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锌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莉梅;298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邵莉梅;汉族人391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闫玉丹;刺络泻血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梁慕芝;特应性皮炎患儿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赖沙;患者教育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唐萍;保湿润肤剂对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加林;诱发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南美白对虾过敏原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张秀钦;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致病真菌定植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易感位点1q21.3和11q13.1与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的关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6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4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