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6 13:12

  本文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夏医科大学》 2013年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张秀娟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for PhotodynamicTherapy ALA-PDT)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L-1)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为ALA-PDT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 方法将SCL-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红光照射组,ALA组,ALA-PDT组,ERK阻断剂组。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干预30min,60min,90min后ERK1/2蛋白产物及磷酸化ERK1/2蛋白产物的表达;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干预30min,60min,90min后磷酸化ERK1/2蛋白产物的表达;用MTT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干预24h,48h,72h后的光密度值,计算细胞的存活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干预后24h,48h,72h细胞的凋亡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各组细胞干预后24h,48h,72h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经western-blot检测,ERK1/2蛋白产物在各组细胞中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化ERK1/2在空白对照组、红光照射组、ALA组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在ALA-PDT组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在ERK阻断剂组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余各组;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的结果和western-blot一致;MTT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ALA组及红光照射组之间相比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别,ALA-PDT组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红光照射组之间相比明显降低,ERK阻断剂组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红光照射组、ALA-PDT组之间相比更加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ALA组及红光照射组之间相比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ALA-PDT组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红光照射组之间相比明显升高,ERK阻断剂组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红光照射组、ALA-PDT组之间相比更加升高;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ALA组及红光照射组之间相比较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无差别,ALA-PDT组与其余各组相比细胞损伤明显,ERK阻断剂组与其它各组相比细胞损伤更明显。 结论阻断ERK通路可以降低SCL-1细胞内p-ERK1/2的表达;增强ALA-PDT对SCL-1细胞的杀伤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Gottschling M.;Roewert J.;I. Nindl;周少娜;;日光角化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Tenascin-C模式和剪切变异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12期

2 黄培根,莫梅英,沈淑静;裸小鼠自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裸鼠间移植及其生物学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3 孙桂珍,张宗琴,朱晓琳,蓝毓滨,李春梅,宁晓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449例统计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1期

4 李强,国桂松;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愈多原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年04期

5 杨海平;皮肤鳞状细胞癌中Ki-67和p53免疫反应性对预后的意义[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年01期

6 亓麟;陈振雨;冷向锋;王彦进;朱月华;;RECK及MMP-9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20期

7 郭丰富;金光庭;顾润国;;肾移植术后并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6年02期

8 王建力,陈莉,王桂兰,曹晓蕾;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牛瑛;苗海勤;;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围术期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3期

10 杨敏;常建民;;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嶓;姜南;孟宪星;郝媛媛;申丽;杨智勇;徐亚红;王月;赵艳;;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Cyclin D1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卢宪梅;周桂芝;张副仁;裴振环;;某些癌基因蛋白在角化棘皮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比较研究[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李昕;周兆平;张文杰;李伟;;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昕;周兆平;张文杰;李伟;;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钱琳翰;王竞;许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薇;王竞;钱琳翰;刘斌;李承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炎性痤疮的疗效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田珊;陈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皮肤科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孙鑫;彭成海;田艳丰;郭淑媛;田野;;5-氨基酮戊酸来源的原卟啉IX优先地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中:一个潜在的在体检测斑块巨噬细胞的荧光介质[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熊英;白彦萍;潘琳;杨顶权;;Jagged1蛋白在银屑病、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癌的表达[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杨秀敏;杨竹生;田晶;李娅娣;;艾拉(ALA)光动力成功治疗的病例展示[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蒲昭和;[N];健康报;2000年

3 昭和;[N];四川科技报;2000年

4 董晓华;[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 朱绍龙;[N];消费日报;2007年

6 姜澜;[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龙层花;[N];健康报;2003年

8 石家庄市动物园饲养公司 王志永;[N];河北农民报;2006年

9 王建;[N];农民日报;2006年

10 陇县农技推广中心 闫宏生 熊新莉;[N];陕西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静;中波紫外线及Gadd45 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李泓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Colon16细胞系侧群细胞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张玲云;miR-125b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春敏;Survivin, Caspa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雄黄的体外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璐;Livin基因靶向si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王珍;维甲酸、γ-干扰素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蔡绥勍;表皮肿瘤中细胞信号转导分子表达的异常及维甲酸对它的调控[D];浙江大学;2005年

8 刘盛秀;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9 黄进华;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龙庭凤;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及相关基因在日光性角化病中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晴;中药“増免方”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机体免疫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朱莹;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积东;皮肤鳞状细胞癌病损的细菌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和受体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2年

6 王莉;cFLIP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学敏;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内IGFBP7的表达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唐利;Rab2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杜红霞;△Np63在鲍温样丘疹病、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1年

10 亓麟;RECK及MMP-9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6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