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0:03

  本文关键词: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痤疮是一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口过度角化、机体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有关,受遗传易感性和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其中炎症反应贯穿痤疮发病的始终。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机体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痤疮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增高引起炎症反应程度不同从而影响痤疮严重程度。TNF-α的转录水平受由TNF编码的蛋白调节,TNF-α的基因多态性诱导TNF-α的表达改变,导致其血清学水平异常。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多态性中最常见的分型,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发现TNF-α启动子区SNPs与机体天疱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疾病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TNF-α-308是启动子区最常见的多态性位点之一,-308G→A碱基置换可能增加寻常型痤疮的发病风险,但携带某种基因型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此外,启动子区除-308G/A以外的多个基因位点与汉族痤疮的相关性未见报道。故本研究旨在探讨TNF-α-238G/A,-857C/A,-863C/A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相关性,比较健康对照和重度痤疮患者血清TNF-α水平,以进一步阐明遗传因素在重度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寻常型痤疮患者中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为重度的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210例汉族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从ncbi数据库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tnf-α-238g/a、-857c/t、-863c/a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血清tnf-α水平,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300例重度痤疮患者血清tnf-α水平(129.85±15.63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322,p0.01)。2.重度痤疮组tnf-α-857基因型cc(66%)、ct(26.67%)、tt(7.33%)与对照组(78.57%、19.05%、2.38%)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1);重度痤疮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70.33%、29.6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0.48%、39.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重度痤疮组tnf-α-857c等位基因频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痤疮组tnf-α-238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两者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863c/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两者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nf-α可能与重度痤疮发病密切相关,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首次研究了tnf-α-238、-857、-86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提示tnf-α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痤疮发病相关,tnf-α-857c等位基因存在,可能增加患重度痤疮的风险,为进一步研究TNF-α基因在重度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和寻找易感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重度痤疮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238(G/A) 启动子857(C/T) 启动子863(C/A)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7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4
  • 材料与方法14-26
  • 结果26-32
  • 讨论32-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5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45-46
  • 致谢46-48
  • 综述 痤疮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48-62
  • 参考文献56-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明;;异维A酸联合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重度痤疮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21期

2 秦晓蕾;杨帆;陈知英;;倒膜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3期

3 田晓东;;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28期

4 匡文波;;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9期

5 曾祥凤;钟少琴;邓蕾;;中重度痤疮应用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的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甘才斌 ,张艳菊;异维A酸胶丸治疗重度痤疮52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3年12期

7 冯占芹;面部重度痤疮患者的心理卫生评估[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年03期

8 林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6期

9 刘毅,崔艳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3期

10 Chia C.Y.;Chibnall J. ;E. Siegfried;潘敏;;中重度痤疮青少年中的异维A酸治疗与情绪变化:一项队列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松洲;陈立恭;杨阳;;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102例疗效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国梅;李涛;刘存晓;;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松洲;陈立恭;杨阳;;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会龙;陈小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萍;刘斌;;红蓝光联合中药倒模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海龙;肖茜;;重度痤疮的中西医结合分类治疗体会[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许经纶;蒋亦秀;;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消痤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鲁元刚;伍津津;贺洋;杨宏珍;杨亚东;郑小丽;;局部光动力治疗10例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金纳;林爱华;朱可建;程浩;;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4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中影;;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5例观察及相关心理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怡;中重度痤疮的治疗及调控[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王旖含;治痤疮要“分头出击”[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明霞;CYP2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痤疮的关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娅;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微;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张芳芳;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文文;中重度痤疮的综合治疗[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欣;痤疮康复颗粒联合非热效应性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5年

6 孙燕丽;丹参酮胶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

7 徐陆冉;痤疮严重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及经非那雄胺片治疗后的临床观察[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重度痤疮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1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