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雌二醇联合UVB照射对表皮中黑素小体代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0 12:13

  本文关键词:雌二醇联合UVB照射对表皮中黑素小体代谢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临床上黄褐斑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很多见,目前治疗措施有限,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高。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的原因很多且非常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很大帮助,目前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皮损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多,UVB照射能通过提高黑素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来促使黑素合成增多,并能加强黑素细胞的胞吐作用来增进黑素转运,但UVB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黑素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来探讨UVB照射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在皮肤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的作用。目的通过体外创建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以及豚鼠动物模型来研究不同浓度的雌二醇、UVB辐射对表皮细胞内黑素小体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和UVB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通过利用新鲜的包皮组织培养人原代黑素细胞,复苏液氮罐中的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经过细胞换液和传代等步骤,培养出拥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对数生长期细胞。利用上述细胞建立起体外Ha Ca T细胞和黑素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借助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观察体系中共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长情况等。共培养细胞予以不同浓度雌二醇结合UVB照射处理。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UVB照射组,雌二醇处理组和雌二醇结合UVB照射组(雌二醇+UVB组),雌二醇浓度设为10-5mol/L、10-6mol/L、10-7mol/L,UVB照射剂量统一为20m J/cm2。上述处理后采用MDC染色测定共培养体系中Ha Ca T细胞的自噬程度。2.选取健康花色豚鼠,同样设立溶媒对照组,UVB照射组,雌二醇处理组和雌二醇结合UVB照射组(雌二醇+UVB组);其中雌二醇浓度设为3.67×10-5mol/L、3.67×10-4mol/L、3.67×10-3mol/L;UVB照射剂量统一为500m J/cm2。经豚鼠背部棕色皮毛区,进行外涂一定浓度的雌二醇溶液以及UVB照射处理,通过比较处理前后肉眼照片和皮肤颜色测量值,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皮肤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简称皮肤CT)等方法观察雌二醇及UVB照射对豚鼠背部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从而探讨雌二醇和UVB在黑素小体合成及降解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1.体外单独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和Ha Ca T细胞活性良好,生长状态佳。在两者所建立的共培养体系中,Ha Ca T细胞与黑素细胞的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5)。MDC染色结果显示:经一定浓度雌二醇和一定剂量UVB照射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自噬体阳性细胞比率未见明显改变(P0.05),统计学无差异。2.动物实验中一定浓度的雌二醇可加深豚鼠皮肤色素沉着,且随着雌二醇浓度的递增,色素沉着程度逐渐加深(P0.05)。UVB照射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较未照射组明显增加(P0.05)。UVB照射后豚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自噬体增加,而经雌二醇处理后其减少。结论1.人黑素细胞和Ha Ca 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一定浓度雌二醇和一定剂量UVB照射处理均未能引起Ha Ca T细胞自噬活性的增强。2.在动物实验中雌二醇及UVB照射均可促进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黑素小体合成有关,黑素小体的降解异常也参与了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形成。
【关键词】:黑素细胞 色素沉着 雌二醇 中波紫外线 自噬体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4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1.引言11-14
  • 2.材料与方法14-30
  • 3.结果30-43
  • 4.讨论43-46
  • 5.结论46
  • 6.对本课题的进一步设想46
  • 7.参考文献46-52
  • 附录52-54
  • 致谢54-55
  • 综述55-63
  • 参考文献6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娟;马慧群;;皮肤黑素的代谢及其影响因素[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1期

2 张敏;李春阳;王克玉;杨秀莉;;不同中波紫外线对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及α-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雌二醇联合UVB照射对表皮中黑素小体代谢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18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