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及CD117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4 14:10

  本文关键词: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及CD117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探明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以及CD117的表达情况,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恶性黑素瘤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为新疆地区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5-2011年确诊的76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76例恶性黑素瘤及40例正常皮肤的石蜡包埋组织C-KIT基因11、13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恶性黑素瘤及30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CD117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表型中各因素的关系,以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2.2岁,60岁以下年龄组C-KIT基因的突变率较60岁以上年龄组增高(2=6.613, P 0.05)。2.本组76例恶性黑素瘤中发生发生C-KIT基因突变的有12例,突变率为15.79%(12/76);其中有10例突变发生于11外显子,均为点突变,突变率为83.33%(10/12);另外2例点突变发生于13外显子,突变率16.67%(2/12);40例正常皮肤组织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3.本组76例恶性黑素瘤患者CD117阳性表达68例,阴性表达9例;30例色素痣CD117阳性表达18例,阴性表达12例。CD117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色素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83, P 0.05)4.C-KIT基因在粘膜、肢端、非肢端型的恶性黑素瘤中突变率分别为18.2%(4/21)、14.7%(5/34)和41.7%(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167, P 0.05)。5.本研究中C-KIT基因的突变与恶性黑素瘤患者性别、民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肢端型为恶性黑素瘤好发类型,男女性别比例中未见明显差异。2.C-KIT基因是导致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发病的热点突变基因之一,且以该基因11外显子L576P突变为主,为新疆恶性黑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不同民族间C-KIT基因突变未发现明显差异,初步提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可能没有民族差异性。4.C-KIT基因突变与黑素瘤患者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5.CD117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 C-KIT 突变 CD117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研究内容与方法12-21
  • 1 研究对象12
  • 2 内容与方法12-20
  • 2.1 相关试剂12-14
  •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14-15
  • 2.3 实验步骤15-20
  • 3 质量控制20
  • 4 统计方法20-21
  • 结果21-29
  • 讨论29-34
  • 小结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39-44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45
  • 导师评阅表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丽;孔燕;李海夫;于玮玮;代杰;迟志宏;斯璐;盛锡楠;崔传亮;郭军;;262例中国人黑色素瘤C-KIT基因扩增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年05期

2 练炼;马德亮;陶敏;;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2期

3 郭智俊;黄美云;肖宁新;;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9期

4 韩睿;程浩;朱可建;;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5 张新伟;任秀宝;;黑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及CD117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4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