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临床、遗传特点分析及其基底膜带结构缺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6:28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或粘膜轻微外伤后出现水疱为基本特征。根据大疱形成的位置可分为单纯型、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DEB)。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将DEB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DDEB)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RDEB)。根据皮损的分布、形态特点,DDEB又可分为:白色丘疹样型(Pasini型)、Cockayne-Touraine型、Bart综合征、新生儿短暂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BDN型)、痒疹样型、胫前型6个亚型。 本文通过对3个DEB家系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进行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同时采用普通病理、间接免疫荧光及透射电镜对三个家系先证者进行研究发现:(1)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各家系平均发病年龄差异较大,同一家系中不同病人的发病年龄,有的差异较小,有的差异较大,发病年龄最小的为出生时,最大的为70岁;(3)3个家系中均存在同一家系中有不同的DDEB临床亚型;(4)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进行检测Ⅶ型胶原,家系1先证者皮肤基底膜带(BMZ)处荧光较强,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家系2、3先证者BMZ处荧光较弱,亮度明显...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临床、遗传特点分析及其基底膜带结构缺陷的研究


先证者甲损害

近亲结婚,家系调查,家族,痒疹


先证者胫前结一价胜痒疹样捐害家系调查:家族中无近亲结婚

淀粉样变,小腿,抓痕


llJ6患者,女,68岁。右小腿皮损伴痉痒30余年。皮损初发于小腿卜段,步向上发展,夏季加爪(发幻:),冬季减轻,皮损曾有明显好转现象(表现部色素沉着斑片)。体检: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右小腿胫前皮肤浸润、肥厚鲜样变,皮损边界畜青楚,表面散在抓痕、糜烂,被覆少量灰自色鳞洲,无薄象及点状出血,左小腿见少量抓痕。双手足指趾甲基本正常(见图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痒疹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56例[J]. 王德进,王一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06)
[2]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报告[J]. 张小莲,马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0(05)
[3]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分型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 陈喜雪.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03)



本文编号:3496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496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