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22:24

  本文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调节性B细胞(Breg) 白介素-10(IL-10) 自身免疫 疱病 自身抗体


【摘要】:自身免疫性疱病(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s, AIBDs)是一组临床表现为红斑、糜烂、水疱、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多顽固且易反复发作[1,2]。目前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病主要是由致病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并激活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表皮间或者真皮基底膜带的不同粘附分子被破坏而致病。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和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最为常见的靶抗原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疱病[3-5]。PV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CD4~+T细胞识别的主要靶抗原为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桥粒芯糖蛋白3(Dsg3),BP中主要靶抗原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和抗原2,即BPAG1(BP230)和BPAG2(BP180),目前认为BP180是BP主要的致病性抗原,其胞外端的第16位非胶原编码区(NC16A)区域是主要的致病性靶表位区[6-9]。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疱病的关键致病因素[10]。但是自身抗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免疫调节细胞如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cells, Breg)、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以及体液免疫中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自身免疫性疱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均不清楚。 B细胞是否像T细胞一样存在多种不同调节功能的细胞亚群是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并于近年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发现。目前已经明确并得到公认在小鼠体内存在一群主要通过分泌白介素10(IL-10)而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为数较少的Breg亚群,其表面标记为CD19~+CD5~+CD1dhi,并且在多种疾病包括I型糖尿病、接触性超敏反应、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等动物模型中证实了其对免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11-13]。2011年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了类似小鼠调节性B细胞的人调节性B细胞亚群的存在,其主要的表面标记为CD19~+CD24~(hi)CD27~+,并发现该细胞亚群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14]。Breg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疱病的关系如何?Breg细胞对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本课题通过检测寻常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水平,研究Breg细胞与AIBDs发病的相关性,通过观察Breg细胞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产生的影响,初步探讨Breg细胞参与AIBDs发病过程中抗体产生的机制,从而深化对AIBDs发病机理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明确Breg细胞与PV和BP两种疾病的相关性,确定BP患者外周血Breg细胞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观察Breg细胞对大疱性类天疱疮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在AIBD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1)收集PV和B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提取获得相应的血清、PBMC以及RNA; 2)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患者PBMC中Breg细胞水平的变化; 3)利用Realtime-PCR和Elisa方法分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IL-10的表达水平; 4)利用磁珠分选及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人以及BP患者外周血的Breg细胞(CD19~+CD24~(hi)CD27~+)和效应T细胞(CD4~+CD25-);通过构建细胞共孵育模型,研究Breg细胞对效应T细胞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 5)原核表达BP自身抗原BP180-NC16A,以该抗原刺激BP患者PBMC,通过检测培养上清中致病性抗体水平的变化,比较Breg细胞是否影响致病性抗体的产生。 结果:自身免疫性疱病PV、BP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IL-10在蛋白水平及R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健康人外周血中Breg细胞能够明显抑制CD4~+T细胞IFN-γ、TNF-α以及IL-4的产生和CD4~+T细胞的增殖,而来自BP患者的Breg细胞对CD4~+T细胞IFN-γ、TNF-α、IL-4的产生以及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缺陷。来自BP患者的B细胞对BP180-NC16A抗原具有抗原特异性反应,其分泌的致病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清除Breg细胞亚群(CD19~+CD24~(hi)CD27~+)后进行BP180-NC16A抗原刺激培养,发现在无Breg细胞情况下抗体产生水平未受明显影响。 结论:BP和PV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数量增多,提示Breg细胞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疱病的发病有相关性。BP患者Breg细胞负向免疫调节功能存在缺陷,而且Breg细胞不能有效抑制辅助性T细胞和产生抗BP180NC16A抗体的B细胞的活性,这可能是这类疾病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Breg) 白介素-10(IL-10) 自身免疫 疱病 自身抗体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66
【目录】:
  • 缩略语表6-8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4
  • 前言14-15
  • 文献回顾15-31
  • 一、自身免疫性疱病15-24
  • 1 大疱性类天疱疮15-21
  •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历史回顾15-16
  • 1.2 大疱性类天疱疮自身抗原16-17
  • 1.3 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现状17-21
  • 2 寻常型天疱疮21-24
  • 2.1 天疱疮历史回顾21-22
  • 2.2 寻常型天疱疮的自身抗原22
  • 2.3 寻常型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22-24
  • 二、免疫调节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24-27
  • 1 自身抗体产生的途径25
  • 2 免疫调节细胞亚群抑制致病性抗体的产生25-27
  • 三、调节性 B 细胞27-31
  • 1 调节性 B 细胞的历史27-28
  • 2 调节性 B 细胞分化和功能相关分子28-29
  • 3 调节性 B 细胞的来源与分化29
  • 4 人调节性 B 细胞29-31
  • 1 材料31-35
  • 1.1 主要仪器设备31-32
  • 1.2 主要试剂32-33
  • 1.3 主要试剂配制33-35
  • 1.4 研究对象35
  • 2 方法35-44
  • 2.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35
  • 2.2 血清的分离与保存35-36
  • 2.3 全血 RNA 的提取与保存36
  • 2.4 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 CD19~+IL10~+细胞水平的检测36-37
  • 2.5 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 Breg(CD19~+CD24~(hi)CD27~+)细胞水平的检测37
  • 2.6 血清中 IL-10 水平的检测37-38
  • 2.7 外周血 IL-10 RNA 水平的检测38
  • 2.8 健康人及 BP 患者外周血 Breg 细胞对效应 T 细胞增殖的影响38-40
  • 2.9 健康人及 BP 患者外周血 Breg 细胞对效应 T 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40-41
  • 2.10 重组人 BP180NC16A (GST-NC16A)抗原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41-43
  • 2.11 BP 患者 Breg 细胞(CD19~+CD24~(hi)CD27~+)对致病性抗体产生的影响43-44
  • 3 结果44-53
  • 3.1 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外周血 CD19~+IL10~+细胞数量增加44-45
  • 3.2 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外周血 Breg (CD19~+CD24~(hi)CD27~+)细胞的数量增加45-47
  • 3.3 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外周血 IL-10 水平的变化47-48
  • 3.4 BP 患者 Breg 细胞对效应 T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48-49
  • 3.5 BP 患者 Breg 细胞对效应 T 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49-51
  • 3.6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 Breg 细胞对致病性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丧失51-53
  • 4 讨论53-55
  • 小结55-56
  • 参考文献56-75
  • 附录75-78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艳霞;林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现状[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2 李美忠;张影;许颖琪;张洁云;张明霞;陈心春;邓群益;;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血B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3 程子禾;梁敏;彭云;陈恕青;;不同强度热休克处理对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细胞内Qa-1表达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李春蕾;李鸿斌;;调节性B淋巴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5年05期

5 陈婉婷;彭传梅;高辉;;Tim基因家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6 邢陈;黎燕;沈倍奋;王仁喜;;调节性B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年03期

7 徐莉;唐雪梅;;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5年10期

8 何珂;胡蕴;毛晓明;;免疫抑制剂对Graves病患者免疫调节细胞的体内外作用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4年08期

9 吴桂英;李鸿斌;;调节性B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相关性[J];临床荟萃;2014年09期

10 杨榕;范晨玲;毕美;宋西珠;李玉姝;单忠艳;滕卫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发病中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变化[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桥粒芯糖蛋白4片段的克隆和免疫识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袁艳霞;烟酰胺、四环素和氨苯砜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分子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阿玛杜(AMADOU Ibrahim Halilou);慢性HBV感染不同时期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罗小芳;白藜芦醇对Pristane诱导狼疮鼠B淋巴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严秀文;牛虻唾液腺免疫抑制肽Immunoregulin HA及大熊猫抗菌肽PC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邱志华;病毒样颗粒构建和治疗性降压疫苗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章丽娜;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杨斌;T、B淋巴细胞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免疫治疗[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徐yN欣;E2/MSC调控B细胞的功能及IL-12基因抑制鳞癌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安湘杰;RasGRP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朝霞;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及CD19、CD20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秋菊;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与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余斌;IP-10及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D];郑州大学;2013年

4 李天林;天疱疮自身抗体亚型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索桂英;天疱疮患者血清OPN和sCD40L的检测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金丽霞;调节性B细胞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张俊美;B细胞miR-146a的基因沉默对EAMG的治疗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孙盈;补体C3d分子的杆状病毒表达和分子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朱磊;BP180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周琼;通过鼠模型的建立研究nAChRα9抗体及抗胆碱酯酶药对寻常型天疱疮棘层松解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0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70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