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发布时间:2017-07-27 11:05

  本文关键词: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白癜风 晕痣 儿童 流行病学 治疗效果


【摘要】:背景:临床上白癜风患者常伴发晕痣,但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缺乏针对儿童时期白癜风伴发与未伴发晕痣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相关分析研究。目的:收集白癜风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儿童白癜风伴发晕痣与未伴发晕痣患者的各项临床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儿童白癜风与晕痣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白癜风患儿。白癜风的诊断根据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中的诊断标准。患者由专业医生在wood灯下检查后全面评估,收集其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选取0到14岁非节段型白癜风的儿童患者,将患儿分为白癜风伴发晕痣组(实验组)和白癜风未伴发晕痣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程、临床分期、分型、皮损分布、皮损面积、家族史和其它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指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嘱患者每2个月于我院复诊一次,部分患者通过电话回访,记录白癜风及晕痣的发展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3年的治疗效果及白癜风复发情况。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于我科就诊的0到14岁的非节段型白癜风患儿共245例,其中,实验组42例(17.14%),对照组203例(82.86%)。实验组有男性患儿22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1.1:1;对照组有男性患儿105例,女98例,男女比例为1.07:1。实验组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57±3.21)岁,对照组为(7.45±3.59)岁,实验组最小发病年龄为3岁,对照组1岁以内患儿有5例。实验组中位病程为(6±3)月(范围15天~5年),对照组中位病程为(6±2)月(范围15天~11年)。两组患儿在以上基本资料方面(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因部分患儿病程较长,70例患儿的发病季节不详。实验组26例患儿中,多数在夏季发病,占28.57%(12例),其次在春季发病,为16.67%(7例),冬季11.90%(5例),秋季4.76%(2例)。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夏季发病率略高,为29.56%(60例),冬季发病率为,21.67%(44例),两组间发病季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临床分型以散发型为主,占90.47%(3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59.61%(121例);实验组仅有4例未定型患儿,无黏膜型、肢端型。对照组有9例黏膜型,8例肢端型及65例未定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7)。两组皮损分布在头面颈部居多,实验组有30例(71.43%),对照组有125例(61.5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皮损分布于躯干部位的比例差异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验组28例(66.67%),而对照组89例(43.84%)。两组分布于上肢、下肢、手足或黏膜的皮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186例(75%)患儿的皮损面积小于1个单位体表面积,其中实验组有27例,占该组总数的64.29%,最大皮损面积为4%;对照组有172例,占84.73%,最大皮损面积为7%。两组间皮损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的患儿家族史中,共有阳性白癜风家族史46例(18.77%),8例(19.05%)为实验组的白癜风患儿,38例(18.72%)为对照组患儿;共有阳性少白头家族史41例(16.73%),其中实验组有7例(16.67%),对照组有34例(16.75%),组间家族史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共有6人,实验组患儿中有2人分别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斑秃,对照组中有4人分别伴发硬皮病、银屑病、过敏性紫癜和药疹,6例患儿的白癜风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不尽相同。3年后245例患者中有181例患者随访成功,随访率为73.88%。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70),新发皮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250)。实验组治疗无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13例(41.94%)治疗无效,对照组治疗无效45例(30.00%)。实验组新发皮损较多,占58.06%(18例),对照组占30.67%(46例)。结论:伴发晕痣的白癜风患儿与未伴发晕痣的患儿相比,虽然两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皮损部位或皮损面积、家族史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前者的治疗效果较差,白癜风复发及新发皮损的患者较多,初步表明晕痣对白癜风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白癜风 晕痣 儿童 流行病学 治疗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41;R758.5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4
  • 英文缩略词表14-15
  • 第1章 绪论15-22
  • 1.1 白癜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15
  • 1.2 晕痣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15-16
  • 1.3 白癜风伴发晕痣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16-18
  • 1.3.1 性别、发病率及发病年龄16-17
  • 1.3.2 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17
  • 1.3.3 白癜风伴发晕痣转归17
  • 1.3.4 切除晕痣后白癜风转归17-18
  • 1.4 组织病理与病理生理18-20
  • 1.4.1 组织病理18-19
  • 1.4.2 超微结构19
  • 1.4.3 HLA亚型19
  • 1.4.4 氧化应激19-20
  • 1.5 特殊类型晕痣伴发白癜风20
  • 1.5.1 巨大痣自然消退20
  • 1.5.2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中央白斑20
  • 1.6 小结20-22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6
  • 2.1 资料来源22
  • 2.2 入选及排除标准22
  • 2.3 分组标准22
  • 2.4 资料内容22-24
  • 2.4.1 临床分期、分型、皮损评分23
  • 2.4.2 发病年龄及病程23
  • 2.4.3 皮损分布及皮损面积23-24
  • 2.4.4 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4
  • 2.5 治疗原则24
  • 2.6 疗效判定24-25
  • 2.7 统计学方法25-26
  • 第3章 结果26-34
  • 3.1 一般资料26-27
  • 3.1.1 性别26
  • 3.1.2 发病年龄及病程26-27
  • 3.2 发病季节27
  • 3.3 临床分期、分型27-28
  • 3.4 皮损分布28-29
  • 3.5 皮损面积29-30
  • 3.6 白癜风家族史及少白头家族史30-31
  • 3.7 自身免疫性疾病31
  • 3.8 疗效判定31-34
  • 3.8.1 治疗效果31
  • 3.8.2 新发情况31-32
  • 3.8.3 祛痣治疗及预后32-33
  • 3.8.4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33-34
  • 第4章 讨论34-37
  • 第5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莹;窦小军;曹爱华;;冷冻、二氧化碳激光治疗28例晕痣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3期

2 常建民;鲍迎秋;傅裕;;晕痣80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9期

3 刘茁;陈颖;纪明开;;晕痣的免疫学病因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4 阮高波;许爱娥;;晕痣的研究现状[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6期

5 石国光;;巨大晕痣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8期

6 周晖;韩建德;;晕痣[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6期

7 赵德明;黄福林;;晕痣31例临床分析及光镜和电镜观察[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邓仰福;;巨大晕痣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年04期

9 Patrizi A.;Neri I.;Sabattini E.;李晓莉;冯义国;;儿童特殊的感染角化过度性晕痣[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10 普雄明,庞新莉;晕痣和痣细胞痣的免疫组化比较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牟岳明;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2016年

2 陈琳;CD207在白癜风、晕痣皮损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1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81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