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CA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7 16:37

  本文关键词:CA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尖锐湿疣 HPV基因型别 复发


【摘要】:目的了解从化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并观察复发与性别、HPV基因型别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163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在完全清除疣体后连续观察3个月、6个月,记录有无复发。结果 163例尖锐湿疣患者HPV-DNA阳性率达91.41%,共检测出20种HPV基因类型,比较常见的分别是HPV6(43.62%),HPV 11(41.61%),HPV16(12.75%)和HPV43(10.60%)。低危型HPV检出率为86.58%,高危型HPV检出率为41.61%。男女之间高危型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一感染发生率(63.76%)高于混合感染(36.24%)。随访3个月时,复发35例,6个月时复发44例。在3个月及6个月时,男女之间、高低危型之间、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16型感染为主,尖锐湿疣复发和性别、HPV基因型别无相关性。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尖锐湿疣 HPV基因型别 复发
【分类号】:R752.53
【正文快照】: 尖锐湿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和易复发的特点。其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HPV)。HPV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和某些癌症尤其是宫颈癌有较大关系。为了解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的HPV基因型别及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在本院皮肤科门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达新,丁胜非,王廓清,文运香;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年06期

2 张晓娟,席丽艳,李伟明;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3 许冰,胡中荣;尖锐湿疣患者循环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4 高云,陈丽,刘志刚,王若源;尖锐湿疣患者体液免疫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宋文刚,李雅林,张彬彬,曲迅;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6 张明霞,梁远飞,钱起丰;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活化抗原的表达[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年07期

7 刘冬先,周礼义,陈兴平,吴雄文;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体外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江惟苏;谭升顺;;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的影响(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4年02期

9 宋军,孟庆琴,马小玲,刘雯蓓,王军,汪丽,王卫亮;心理干预对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血清白介素2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6期

10 尹光文,李冬芹,何秋波,于建斌,贺付成,刘新郑;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朱翠凤;程滨珠;马刚;钟绮丽;叶蓉;朱亦男;王燕;;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白介素等水平的检测[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叶光荣;张伟;黄显翔;;高龄尖锐湿疣患者1例[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3 符梅;刘安齐;张捷;缪四海;;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吴文中;刘姝莉;李延武;宋建明;张书岭;;尖锐湿疣患者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朱武;李湘辉;;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戴永江;邓斌;林岷格;曾慧明;;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曹嘉力;何焱玲;;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宋宁宏;顾民;王增军;王巍;刘边疆;杨杰;李权;殷长军;;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尿样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高谦;吴国珍;何定阳;马中富;;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研究——冬虫夏草菌粉的调节作用及意义[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蒋艺;吴洋;许宏岳;;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分析[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我患性病了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耘;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局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尖锐湿疣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7和Toll样受体9mRNA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霍永生;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免疫治疗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杨静;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皮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赵青;尖锐湿疣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高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相关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7 冯浩;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韩珊珊;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白娟;光动力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黄永华;尖锐湿疣患者抑郁焦虑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2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82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