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2-甲氧基雌二醇对黑素瘤B16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9:23

  本文关键词:2-甲氧基雌二醇对黑素瘤B16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2-甲氧基雌二醇2-ME 鼠黑素瘤细胞B16 增殖和凋亡 c-myc Gadd45b


【摘要】:目的: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具有黑色素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具备高侵袭性及增殖能力,并可以产生肝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等致使肿瘤内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易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且预后差。近年来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生存期的延长不明显。2-甲氧基雌二醇是一种甾体激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及抗肿瘤作用,并且2-ME在多种荷瘤动物模型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尚无2-ME对恶性黑素瘤体内外抑瘤效果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表明2-ME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的依赖关系,且2-ME作用24h后G0/G1周期出现阻滞,细胞的凋亡率增高,2-ME能明显下调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使抑癌基因gadd45b表达升高。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继续研究2-甲氧基雌二醇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通过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2-ME抑制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黑素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将鼠黑素瘤B16细胞悬液接种于各组小鼠右侧背部皮下,每只1×106个,建立小鼠黑素瘤移植瘤模型。当多数小鼠荷瘤后开始给药,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实验组分别给予2-ME 50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一次,每隔两日测量一次肿瘤的长、短径,第21天时最后一次静脉给药,次日颈椎脱臼处死各组小鼠,处死后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及肺、肝、脾组织,再次测量肿瘤组织大小,称量各组瘤重,计算体积及质量抑瘤率;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及2-ME药物处理组各主要脏器和瘤细胞大体形态学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瘤细胞c-myc,Gadd45b的蛋白表达情况;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1 2-ME可抑制小鼠肿瘤生长。22天时称取瘤重显示药物组小鼠的瘤重相比对照组小鼠瘤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质量抑瘤率为62.8%。小鼠肿瘤体积方面:第7日,小鼠肿瘤体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天数两组对应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体积抑制率为66.9%。肿瘤生长曲线显示药物组小鼠肿瘤生长相比对照组缓慢。2 2-ME对肿瘤组织细胞及各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形态的影响:对照组可见数量多且排列紧密体积较大的瘤细胞,细胞核异型性明显,部分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与对照组相比,2-ME处理组肿瘤组织的瘤细胞密度较稀,间质较多,部分细胞显现核固缩、核裂解等现象,肿瘤组织内部可见大量的坏死、凋亡的细胞及部分区域可见炎性细胞的浸润,含色素颗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药物组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细胞形态受到破坏。在2-ME处理组小鼠体内均未发现肺、肝、脾转移且细胞形态完整,而对照组3例小鼠的肺组织中发现少量转移灶。3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c-myc、Gadd45b蛋白表达:c-myc蛋白染色阳性反应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生理盐水对照组和2-ME组的细胞核中均见c-myc蛋白阳性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核中阳性表达细胞较2-ME组阳性表达细胞有增多趋势。Gadd45b蛋白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局灶或弥漫性分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2-ME组的细胞浆中均见gadd45b蛋白阳性表达,2-ME组细胞浆中阳性表达细胞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有增多趋势。结论:1 2-ME对鼠B16黑素瘤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2 2-ME可以减少鼠B16黑素瘤移植瘤的脏器转移。3 2-ME在对鼠B16黑素瘤移植瘤产生抑瘤作用的同时对其它重要脏器无明显损伤,提示其药物毒副作用小,选择性强。4 2-ME抑制黑素瘤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可能机制为:2-ME一方面下调c-myc蛋白的表达,另一方面上调Gadd45b蛋白的表达,最终引发细胞凋亡。
【关键词】:2-甲氧基雌二醇2-ME 鼠黑素瘤细胞B16 增殖和凋亡 c-myc Gadd45b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前言11
  • 材料与方法11-17
  • 结果17-20
  • 附图20-28
  • 附表28-29
  • 讨论29-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2
  • 综述 恶性黑素瘤的治疗进展42-56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蠡,薛春雨,邢新;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9期

2 练炼;马德亮;陶敏;;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598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98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