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STAT蛋白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7-08-06 13:29

  本文关键词:STAT蛋白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的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辣椒 酒精 咪唑烷基脲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STAT


【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利用咪唑烷基脲诱导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观察小鼠在辣椒和酒精灌胃情况下,咪唑烷基脲对皮肤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脾脏中STAT3、STAT4、STAT6的表达情况,为探讨CACD可能的发病机制和CAC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150只18-22g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组(A组)、咪唑烷基脲组(B组)、辣椒咪唑烷基脲组(C组)、酒精咪唑烷基脲组组(D组)、(辣椒+酒精)咪唑烷基脲混合组(E组)。首先A组、B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C组给予10%辣椒液10ml/(kg·d)灌胃,D组给予56度酒精10ml/(kg · d)灌胃,E组给予56度酒精+10%辣椒混合液按10ml/(kg · d)剂量灌胃,连续一周后观察小鼠体征并评分。辛辣刺激成功后,在A组小鼠腹部注射生理盐水一次,B、C、D、E组小鼠腹部注射咪唑烷基脲原液一次。7天后,在A组小鼠背部涂抹生理盐水,B、C、D、E组小鼠背部涂抹0.6%的咪唑烷基脲,48h后观察皮肤反应,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皮肤刺激性实验方法和步骤为基础进行操作及判断评分。2.取小鼠背部2×2cm大小皮肤,进行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情况。3.摘取小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后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STAT3、STAT4、STAT6 的表达。结果:在动物刺激状态评分中,与A、B组比较,C、D、E组均出现一定的刺激体征,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辣椒和酒精对机体有刺激性。在变态反应强度评分中,与A组比较,B、C、D、E组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变态反应造模成功,并且在辣椒和酒精的刺激下,咪唑烷基脲成为了更强的致敏物。小鼠背部皮损部位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显示,A组未引起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其余四组与A组比较评分均升高,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食用辣椒和酒精情况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症状加重。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说明酒精加重咪唑烷基脲引起的CACD的能力比辣椒强。脾脏中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D、E组与A组相比,STAT3、STAT4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STAT3、STAT4表达增强。虽然STAT6表达无明显变化,但STAT4与STAT6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酒精加重咪唑烷基脲引起的CACD的能力比辣椒强。2.STAT3、STAT4在CACD中表达增加,辣椒和酒精均能上调小鼠脾脏中STAT3、STAT4的表达,认为可能与促进Th0细胞向Th1、Th17细胞分化有关。3.CACD的发病与Th1、Th2、Th17细胞亚群有关。
【关键词】:辣椒 酒精 咪唑烷基脲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STAT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2;R-3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中英文缩略词表10-13
  • 第一章 前言13-1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28
  • 2.1 材料15-17
  • 2.1.1 实验动物15
  •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15-16
  • 2.1.3 主要仪器及厂家16
  • 2.1.4 试剂配制16-17
  • 2.2 实验方法及过程17-28
  • 2.2.1 实验分组18
  • 2.2.2 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建立18-19
  • 2.2.3 皮肤变态反应评分标准19-21
  • 2.2.4 取材21
  • 2.2.5 HE染色21-24
  • 2.2.6 Western blot方法24-27
  • 2.2.7 统计方法27-28
  • 第三章 结果28-38
  • 3.1 小鼠辛辣刺激模型情况28
  • 3.2 皮肤变态反应及致敏强度的评价28-30
  • 3.2.1 皮肤变态反应评价28-29
  • 3.2.2 皮肤致敏强度的评价29-30
  • 3.3 小鼠背部皮肤病理情况的评价30-31
  • 3.4 组织形态学评价31-32
  • 3.5 脾脏淋巴细胞Western blot结果32-38
  • 第四章 讨论38-42
  • 第五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综述46-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海涛;何聪芬;董银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探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年05期

2 李周娜;金哲虎;;辣椒和乙醇对肉桂醛引起的兔耳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630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30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