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6 00:41

  本文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超敏反应 皮肤暴露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有超过100,000种新型的人造化学物品被释放到生活的环境中。因此,存在于环境中的人造化学物品很有可能是导致人类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些被怀疑的化学制品中,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DBP作为常用的塑化剂之一被广泛的添加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尤其是个人护理产品。皮肤接触是DBP常见的暴露方式,但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模型来观察长期皮肤暴露DBP是否会加重小鼠过敏性皮炎模型的相关症状,同时探究这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了建立DBP长期皮肤暴露动物模型,雄性Balb/c小鼠背部毛发被剪去并每天涂抹0.1mL左右(依具体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或者0.4、4、40mg/kg剂量的DBP,每天涂抹一次一共涂抹40天。第41和42天,在小鼠的背部涂抹120μL的对照溶剂(1:1丙酮/DBP)或者0.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致敏。在第47天,用20μL对照溶剂或者0.5%FITC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激发,小鼠左耳涂抹对照溶剂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40天的DBP(4和40mg/kg.d)皮肤暴露之后,当遇到过敏原刺激时,可以加重由过敏原诱导的接触型过敏性皮炎的相关症状,主要表现在:(1)皮肤肿胀程度增加;(2)皮肤肿胀部位Th2细胞因子(IL-4. IL-5和IL-13)和Th17细胞因子(IL-17A)分泌增加;(3)小鼠血清中T-IgE的含量上升;(4)病变部位嗜酸性粒细胞积累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程度加剧;(5)小鼠病变耳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增加。 综上所述,长期皮肤暴露于某种环境毒素,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很可能使得动物或者人体变为易感染体质,从而加重过敏原所诱发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修复或者阻断毒素恶化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例如TSLP,可以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超敏反应 皮肤暴露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5
  • 1.1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11-12
  • 1.2 邻苯二甲酸酯及用途12
  • 1.3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类12-13
  • 1.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质及应用13
  • 1.5 DBP的暴露水平和暴露途经13-17
  • 1.5.1 皮肤暴露14-16
  • 1.5.2 经口暴露16
  • 1.5.3 呼吸暴露16-17
  • 1.5.4 注射暴露17
  • 1.6 DBP的危害17-18
  • 1.6.1 DB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17-18
  • 1.6.2 DBP的神经发育毒性18
  • 1.6.3 DBP的免疫毒性18
  • 1.7 过敏性皮肤炎症18-24
  • 1.7.1 接触性皮肤炎症19-20
  • 1.7.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免疫学机制20-21
  • 1.7.3 ACD的病理生理学过程21-22
  • 1.7.4 ACD动物模型22
  • 1.7.5 ACD动物模型的选择22-24
  • 1.8 研究意义和目标24-25
  • 2. 材料与方法25-33
  • 2.1 实验材料25-26
  • 2.1.1 实验动物25
  • 2.1.2 实验试剂25
  • 2.1.3 检测试剂盒和抗体25-26
  • 2.1.4 实验仪器26
  • 2.2 实验方法26-33
  • 2.2.1 溶液的配置26
  • 2.2.2 实验分组26-27
  • 2.2.3 动物模型的建立27
  • 2.2.4 血清样品的制备27
  • 2.2.5 耳肿胀程度的检测27-28
  • 2.2.6 耳组织病理学检测28-29
  • 2.2.7 耳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29-30
  • 2.2.8 耳组织样品的制备30
  • 2.2.9 血清总IgE的检测30-31
  • 2.2.10 耳组织细胞因子的检测31-32
  • 2.2.11 统计学分析32-33
  • 3. 实验结果33-48
  • 3.1 小鼠耳部肿胀程度的结果33-34
  • 3.2 小鼠耳部组织病理学切片的镜检结果34-37
  • 3.2.1 小鼠耳组织H&E染色结果34-36
  • 3.2.2 小鼠耳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36-37
  • 3.3 血清中T-IgE含量的结果37-38
  • 3.4 小鼠耳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8-40
  • 3.5 小鼠耳部组织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40-46
  • 3.5.1 小鼠耳组织IFN-γ的含量40
  • 3.5.2 小鼠耳组织IL-4的含量40-41
  • 3.5.3 小鼠耳组织IL-17A的含量41-42
  • 3.5.4 小鼠耳组织TNF-α的含量42-43
  • 3.5.5 小鼠耳组织IL-5的含量43-45
  • 3.5.6 小鼠耳组织IL-13的含量45-46
  • 3.6 小鼠耳部组织中TSLP的含量46-48
  • 4. 讨论48-54
  • 4.1 DBP暴露方式与暴露浓度的选择48
  • 4.2 实验设计思路和检测指标的选择48-50
  • 4.3 小鼠耳部肿胀程度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50
  • 4.4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加剧50
  • 4.5 免疫学指标的变化50-51
  • 4.6 Th17细胞的作用51-52
  • 4.7 胸腺激素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子通路52-53
  • 4.8 DBP皮肤暴露推进“过敏进行时”的可能性53-54
  • 5.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5
  • 附录1 本实验发表论文65-75
  • 附录2 其它已发表论文首页75-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夫美;陈丽;焦姣;张雷波;姬亚芹;白志鹏;张利文;孙增荣;张星梅;;冬季天津家庭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2 ;Indoor SVOC pollution in China:A review[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15期

3 李荔群;陈蓉芳;高强;厉曙光;;塑料瓶装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10期

4 杜娴;罗固源;许晓毅;;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与分配[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张银;王秀艳;高爽;;天津某家具城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13年12期

6 陶刚;梁诚;;国内外增塑剂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J];塑料科技;2008年06期

7 张蕴晖;林玲;阚海东;陈秉衡;;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人群综合暴露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859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59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