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牙科修复树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10-10 15:45

  本文关键词: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牙科修复树脂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牙科修复树脂中的应用

胡小萍  

【摘要】:传统牙科修复树脂—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和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TEGDMA)体系在光固化聚合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聚合收缩易造成树脂修复体与牙体界面出现微渗漏,继而引发继发龋。超支化聚合物为高度支化的三维结构,具有减小聚合收缩的潜力。本研究对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进行改性,用于改性Bis-GMA/ TEGDMA树脂体系,制备低收缩的牙科修复树脂材料,并测定改性聚酯对树脂体系收缩率及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首先,以季戊四醇为中心核分子,2,2-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末端含16个羟基的脂肪族二代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HB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支化度(DB)是超支化聚合物的重要表征参数,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测得超支化聚酯的支化度,并比较“一步法”和“准一步法”合成HBP的支化度。合成甲基丙烯酰氯和丙酰氯,按照甲基丙烯酰氯、丙酰氯和残余羟基的比例(16:0:0、13:0:3、7:6:3、5:10:1)对超支化聚酯HBP末端的16个羟基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性,在其末端全部或部分引入可聚合双键,制得四种不同的改性超支化聚酯单体:GHBP1、GHBP2、GHBP3、GHBP4。用FT-IR和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在传统牙科修复树脂Bis-GMA/TEGDMA体系中引入不同质量分数的改性超支化聚酯单体,并采用牙科修复中常用的可见光固化方法进行聚合反应。测定改性后牙科修复树脂体系固化的体积收缩率、双键转化率和树脂材料的吸水率等,综合评价树脂体系。结果表明,改性后树脂体系的收缩率降低,最低可降低至2.97%;超支化聚合单体的加入对树脂双键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改性树脂表面的接触角减小,亲水性能增加;吸水率有所增加,但均在可控范围之内(≤40μg/mm3);热重测试结果显示改性聚酯对体系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初步考察树脂材料的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GHBP1、GHBP2、 GHBP3改性的树脂材料的硬度略微下降,经GHBP4改性的树脂材料的硬度下降比较明显。依据树脂体系自由基引发光聚合的机理,考察引发剂、助引发剂含量和光照时间对聚合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键转化率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先上升然后下降;在一定范围内,转化率随助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光照时间的延长,树脂体系初期聚合速率较快,后期减慢,直至转化率达到稳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317;R318.0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媛丽;王永祯;王爱玲;;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固化机理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6年06期

2 寇会光,朱胜武,施文芳;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及其结晶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8期

3 赵宝辉,巴信武,侯文龙,王素娟,韩颖慧;超支化聚(酰胺-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4 高治,张柏宇,刘育红;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应用[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06期

5 伊丽努力,兰赟,夏春明;齿科复合树脂基质的研究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5年03期

6 张新荔;何伟;孟运东;;脂肪族超支化聚酯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9年08期

7 张成明;黄岳山;支晓兴;岑人经;张文强;;Bis-GMA/Nano(SiO_2-ZrO_2)复合树脂牙科材料的制备[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9期

8 陈焜;周向东;;超支化聚酯季铵盐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印染;201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玲玲;新型可聚合季铵盐及其在牙科抗菌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姜;王爱玲;朱丽梅;王彪;;SiC晶须增韧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2 赵辉,罗运军,李杰,夏敏;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3 李杰;赵辉;孙瑞敏;罗运军;;Effect of Hyperbranched Poly(amine-ester) Grafted Nano-SiO_2 on Reinforcement and Toughness of PVC[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8年01期

4 姜树祥;;快速成型技术及材料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年06期

5 徐德增;陈英韬;郭静;李勋;;超支化聚酯改性聚丙烯流变性的研究[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陈丁桂;杨浩;叶晓云;陈庆华;;加工助剂对EPDM/PP/SiO_2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杨雪梅;崔艳艳;洪鹏;董智贤;刘晓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朱永闯;李莉;;亲水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9 高超,颜德岳;水溶性超支化共聚(酯-胺)的分子设计及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9期

10 林忠华,彭懋,郑强;聚丙烯催化合金的结晶行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杰;超支化聚醚醚酮的制备及其作为粘度调节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熊洁;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及用于光固化树脂改性的方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高琼芝;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双丙烯酸酯/SiO_2杂化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冬梅;端丙烯酸酯基及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功能化[D];苏州大学;2004年

5 魏秀珍;基于树状支化分子分离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爱英;聚碳酸酯与高支化聚苯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高涛;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磨具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周炜;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闫波;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其与线性聚苯硫醚共混体系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刘厚才;光固化三维打印快速成形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丁桂;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轿车密封条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华;硅藻土和纳米粒子混合填充牙体修复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孙冬;超支化聚醚砜的合成及其作为涂料助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丰群;新型杂环超支化聚芳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秀侠;Boltorn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衡德锋;紫外光固化金属防腐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朱琳琳;抗菌型BIS-GMA复合牙科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孟晓;具有双重抗菌机制的树脂基牙科修复材料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素娟;超支化聚合物合成、表征及端基光致变色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万金涛;双酚A环氧树脂/支化聚醚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王玉林,万怡灶,黄远;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1期

2 孟庆飞 ,华明杨;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2年04期

3 贺宝元;李东亮;李洋;;含金属盐亲水性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合成[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6期

4 郑静;周飞;张威;;两种含羟基双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固定化[J];日用化学工业;2007年02期

5 周亮,程江,左萌,杨卓如;积层电路板制造用感光绝缘材料的合成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3年01期

6 刘建国;高强度光固化树脂充填后牙邻面龋——附96例分析报告[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谭彦妮;刘咏;向其军;;牙科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的性能与展望[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3期

8 魏伟;张艳;魏杰;;可UV固化粉末状超支化树脂的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8年03期

9 唐黎明,张晓龙,李伟,刘德山;脂肪型超支化聚酯的端基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12期

10 寇会光,朱胜武,施文芳;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及其结晶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中扬;几种复合树脂和牙釉质耐磨性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孟蕾;环氧丙基三烷基季铵盐和Gemini季铵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清;程万里;胡剑青;涂伟萍;;脂肪族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英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宋雪晶;罗运军;李纠;辛伟;;不饱和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5期

3 孙义明;谢霞;毕小云;;含氟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3年01期

4 王黎;童身毅;;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改性[J];涂料工业;2006年10期

5 张林雅;矫庆泽;黎汉生;周明吉;;分散法合成树枝状超支化聚酯及其表征[J];功能材料;2011年S1期

6 肖新才;李莹;火文君;;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改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林雅;矫庆泽;赵芸;周明吉;冯薇;葛艳蕊;;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性能[J];化学学报;2011年17期

8 杨冬亚;韩利;张汉清;邱凤仙;;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1年03期

9 王勇;孔霞;朱延安;瞿金清;;涂料用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10 王勇;朱延安;孔霞;瞿金清;;二元醇为核单体的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梦茹;金养智;龙宇;;含有光敏结构的光固化水性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中国辐射固化年会'03论文集[C];2003年

2 罗运军;王晓;李国平;;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朱宗文;余科;王跃川;;改性超支化聚酯用于激光全息记录材料[A];全国辐射固化研讨会2006论文集[C];2006年

4 喻湘华;李振华;;微波辅助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动力学[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丽杰;秦玉升;王献红;李悦生;赵晓江;王佛松;;超支化聚酯酰胺/聚丙撑碳酸酯共混体系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李俊娜;王晶;张俊珩;张爱清;张道洪;;铜离子诱导端羧基超支化聚酯表面自组装[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秀霞;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萍;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牙科修复树脂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岳利培;端酯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林智健;脂肪酶催化合成超支化聚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洁;聚硅氧烷改性两亲性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王勇;涂料用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崔春妮;超支化聚酯的合成、改性及药控释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7 赵凌;超支化聚酯及其环氧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李文娟;含氟线型和超支化聚酯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闯;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乳液中的应用[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10 龙俊元;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牙科修复树脂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6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