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一种应用于骨科的新型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3 19:24
   目的:通过比较Mg-0.1Ga/Mg-0.1Sr/Mg-0.1Ga-0.1Sr合金/Mg/Ti在SD大鼠体内及体外的抗菌能力、抗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中的差异,探究Mg-0.1Ga-0.1Sr合金作为新的人体内植物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1.各组材料在TSB培养基中培养的抗腐蚀性2.各组材料在体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培养的细胞毒性评价3.各组材料在培养基中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一同培养来判断抗菌能力体内实验:选取用32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体内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建立骨髓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开孔造模,将准备好的样品插入骨髓腔,封闭并逐层缝合。1.微生物学评价,取出样品,用扩散平板法计算每个样品的活菌数。2.病理组织学评价,每组取2只股骨冠状面切片用Massons三色染色评价骨再生。3.对从股骨中回收镁合金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清洗前后的表面形貌。结果:1.pH、质量损失和离子浓度测定:Mg-0.1Ga、Mg-0.1Sr和Mg-0.1Ga-0.1Sr样品的Mg离子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纯Mg样品。2.细胞毒性测评:空白组h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存活状态,钛样品有少量死亡细胞,含Ga的镁合金对hBMSCs的毒性较小,存活细胞的比例高于无Ga的Mg组分。3.体外抗菌性检测:本研究中的所有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这是由含Ga的镁合金通过其生物降解性质释放Ga~(3+)所引起的。4.体内检测:采用扩散板法对大鼠摘除的棒状金属材料表面细菌的存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在培养基中,取材样品表面细菌菌落数依次为:第5组第1组第2组≥第4组第3组,说明Ga对金葡菌在金属材料表面的体内粘附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纯Mg,Mg-0.1Ga,Mg-0.1Sr和Mg-0.1Ga-0.1Sr合金附近产生了大量纤维组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金属材料的损伤程度:MgMg-0.1GaMg-0.1SrMg-0.1Ga-0.1Sr组样品。结论:本实验研究了加入Ga和Sr元素合金化的镁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和体内腐蚀及抗菌性能,加入了Ga和Sr元素合金化的镁合金材料不仅降低了腐蚀速率,而且提高了抗菌活性。同时加入了Sr元素的镁合金又在促进骨愈合的能力有一定作用。通过适当量的加Ga和Sr元素合金化Mg,使Mg具有较强的耐蚀性、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为作为骨科植入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学位单位】:
【部分图文】:

镁材料,离子浓度,耐腐蚀性,降解率


9图 1. 从降解率和几种分解出来的离子浓度来说明合金金化的镁材料的耐腐蚀性得到了提升,(A)纯 Mg、Mg-0.1Ga、Mg-0.1Sr、Mg-0.1Ga-0.1Sr 和 Ti 各组材料所在 TSB 溶液中在第 1 天和第 3天时间点的 pH 值变化。(*p<0.0 5,*p<0.0 1,*p<0.001.0 1)。(B)在 TSB 中浸泡 3 天后,通过质量损失测量,计算得纯 Mg 和 Mg 合金的腐蚀/降解速率的变化。(C) Ga,(D) Sr 和(E) Mg 的离子浓度在第 1 天和第 3 天时间点的变化。

扩散板,抗菌性能,表皮葡萄球菌,抗菌率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图2. 体外抗菌实验,分别对三种细菌的抗菌能力,(A-C)采用扩散板法研究了纯Mg、Mg-0.1Ga、Mg-0.1Sr、Mg-0.1Ga-0.1Sr 和 Ti 各组材料样品在第 1 天和第 3 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大肠杆菌(E.coli)3 种细菌的抗菌性能。Rp 值是 TSB 中浮游细菌抗菌率的指标,Ra 代表金属表面附着细菌的抗菌率。(*p<0.0 5,*p<0.0 1 和*p<0.001.0 1)。

荧光染色,细胞毒性,天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图 4.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通过荧光染色和细胞抑制率检测来说明各种材料的细胞毒性,纯Mg、Mg-0.1Ga、Mg-0.1Sr、Mg-0.1Ga-0.1Sr 和 Ti 各组材料对 hMSCs 的体外细胞毒性。(A-F)在 DMEM 中对各种金属材料直接培养 24h 后细胞的活/死染色。(G) DMEM 中,在第 1 天和第3 天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金属标本表面的抑制率。(*p<0.0 5,*p<0.0 1 和*p<0.001.0 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5条

1 张群威;陈桂华;;基于ANSYS的镁合金切削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年05期

2 王柱兴;吕金旗;栗智鹏;;轻量化镁合金轮毂生产工艺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8年06期

3 文丽华;宁慧燕;翁江翔;孙圣迪;王东胜;毕凤阳;徐莉;;屑挤压ZM6-3.5Ce镁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8年06期

4 王柱兴;吕金旗;栗智鹏;;锻造镁合金轮毂机加工后热处理工艺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8年07期

5 丁小凤;双远华;王清华;周研;苟毓俊;王军;林伟路;;AZ31镁合金无缝管斜轧穿孔新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年01期

6 张雁儒;张辉;卡卡;张戈宸;尚艳;孙昊;李肖肖;黄文华;;BMP-2转染BMSCs复合镁合金棒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年05期

7 吴洋;钱亚锋;方明;;AZ80A镁合金线膨胀系数的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年03期

8 张秋美;;大规格ZK60镁合金坯料半连续铸造工艺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年08期

9 ;傲天镁业镁合金制备生产项目落户山西[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年07期

10 屈晓晓;张治民;于建民;房庆龄;刘涛;;应变速率对Mg-13Gd-4Y-2Zn-0.5Zr镁合金旋转反挤压的影响[J];中国材料进展;2019年04期

11 胡忠举;刘雁峰;卢立伟;伍贤鹏;刘楚明;;镁合金正挤压-弯曲剪切复合连续变形工艺及挤压力计算[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年05期

12 马立民;王海轩;张立新;陈文振;;稀土元素Y对挤压态Mg-Zn-Y-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精密成形工程;2018年02期

13 程瑞敏;窦保杰;陈琦;陈林;刘广;;新型镁合金注射成型机[J];冶金设备;2015年S2期

14 程瑞敏;窦保杰;陈琦;陈林;刘文田;;一种新型镁合金注射成型机[J];有色金属加工;2016年03期

15 王勇平;蒋垚;;基于SCI数据库收录文献分析镁合金植入物在骨科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霞;细晶镁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变形机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匡杰;AZ31镁合金在脉冲电流辅助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机制[D];清华大学;2017年

3 丁小凤;镁合金无缝管斜轧穿孔成形机理与实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洪波;连铸AZ31镁合金成形性能及内齿轮精密成形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房灿峰;高性能镁合金电磁改性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质涵;一种应用于骨科的新型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宝亭;AZ80镁合金固相再生与挤压剪切复合成形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郭川;某企业镁合金废屑的回收工艺设计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荣威;镁合金表面介孔SiO_2—经基磷灰石自修复涂层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马城;变形历史对AZ80+0.4%Ce镁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D];中北大学;2019年

6 何金龙;镁合金内环筋舱段旋转挤压成形参数多目标优化[D];中北大学;2019年

7 张艳君;梯度纳米化镁合金表面强化机制及疲劳失效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张鑫;AZ31镁合金大变形工艺下流动及晶粒尺寸模拟[D];东北大学;2015年

9 李晓;Al_2Sm金属间化合物对AZ系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10 段军鹏;基于稀土微合金化的往复挤压高强Mg-Zn-Zr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4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94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