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抗菌能力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3 21:49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抗菌能力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15年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抗菌能力的实验研究

郭忠尚  

【摘要】:背景骨骼是为人体提供支撑保护的坚硬器官,由于各种外伤而极易引起缺损并伴随感染。人工骨修复材料成为需求量最大的移植物之一,种类复杂多样。然而,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材料的性能能够完全替代人骨。不断的寻找和探索优质的骨科植入材料是当今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应具有抗菌功能。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材料应用在骨科修复治疗领域。石墨烯(graphene,G)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碳的一种特殊二维结构,具有硬度大,伸展性好等特点,在医用生物医学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由于生物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生物安全问题仍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有研究表明,G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作用,但对于细胞和组织仍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学危害,并且与使用剂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于不同浓度的G和GO的抗菌能力仍然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测评估方法。因此我们通过实验明确G和GO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菌能力,这将有助推动相关骨科纳米材料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目的1.探讨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影响。2.探讨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植入动物体内后,对周围组织的影响。3.探讨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方法1.纳米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颗粒体外生物毒性研究:采用骨髓培养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采用成骨诱导、成脂诱导进行鉴定,取P2-P3 BMSCs与G和GO共培养,Alama Blue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状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SCs细胞中粘附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纳米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颗粒体内生物毒性研究:将G和GO注入Balb/c小鼠股内侧肌袋内,7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纳米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纳米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颗粒抗菌能力研究:使用具有生物发光能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体内、体外与各组纳米材料共培养,通过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发光强度来评价G和GO的抗菌能力。结果1.成功分离、鉴定大鼠BMSCs。Alama Blue比色法结果表明,当GO浓度高于500μg/m L时对细胞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P0.01),G各组对细胞增殖影响较小;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当G浓度小于50μg/m L时,细胞状态无明显改变,大于50μg/m L时,细胞受到刺激,当GO浓度大于50μg/m L时,细胞出现死亡;透射电镜结果表明,G和GO均可进入细胞内部,对细胞产生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GO组随浓度增高,细胞Vinculin蛋白表达下降(P0.01),而自噬相关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上调(P0.01)。2.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O组肌肉组织出现坏死,组织中自噬相关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上调(P0.01)。3.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大于100μg/m L时,GO组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P0.01),而G组抗菌能力弱。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G和GO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抑菌能力,存在剂量依赖性,相同浓度下,GO的作用强于G,这为研究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性,和开发医用功能型石墨烯抗菌材料打下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Pilger FRANK;;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nano-graphene oxide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威;汤富领;路文江;张庆堂;;氧化石墨烯对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5年06期

2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s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ruthenium sensitizers,C101 and J13[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2年03期

3 ;Handh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vice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5期

4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during 2008-201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 Issues/Topic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2年12期

5 王正玮;高云涛;王振峰;闫莉莉;张宏教;赵杰;;镉在羧基化石墨烯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年08期

6 SHI HongFei;WANG Can;SUN ZhiPei;ZHOU YueLiang;JIN KuiJuan;YANG GuoZhen;;Transparent conductive reduced graphene oxide thin films produced by spray coating[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5年01期

7 郝芳芳;温惠云;焦萍;邓伟;张倩;薛伟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工程;2015年08期

8 尤培红;王明伟;杨仕平;;纳米氧化石墨烯在肿瘤显像和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9 王正玮;熊丽;高云涛;王振峰;闫莉莉;张宏教;赵杰;卯昌英;;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赵媛媛;殷婷婕;霍美蓉;周建平;;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J];药学进展;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杰;理论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光谱性质以及高效吸收染料分子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凯;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3 容鹏飞;基于诊疗一体化多功能纳米生物材料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晓芳;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徐丽丽;肿瘤细胞耐药行为研究及Bax蛋白的检测[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史晓泽;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5 代威;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娜;PVA复合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侍海丽;多功能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和药物传输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曾波;氧化石墨烯/硒化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田博;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的光热增强的光动力学癌症治疗[D];苏州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贺;张立明;张智军;;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2 ;石墨烯三维神经支架材料研发成功[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2期

3 王晓敏;张伟花;;石墨烯衍生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新型炭材料;2013年05期

4 ;基于石墨烯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能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年05期

5 谢文菁;傅英懿;马红;张沫;范楼珍;;荧光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2年20期

6 ;还原敏感型载药纳米氧化石墨烯实现细胞内药物快速释放[J];科学通报;2012年18期

7 田甜;吕敏;田旸;孙艳红;李晓霞;樊春海;黄庆;;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年20期

8 杨文荣;;功能化石墨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石墨烯等离子超介质可使药检达单分子水平[J];大众科学;2013年03期

10 张建新;袁帅;;科学家利用石墨烯“光测”癌细胞[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芃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抗菌能力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9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