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反射式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11:25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射式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2年

基于反射式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的研究

刘秀华  

【摘要】:血压作为人体检测的重要生理参数,在心脑血管诊断、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血压受人体生理周期、情绪、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传统医院血压测量只能测量单次血压或间断性的断续血压值,不能实现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诊断、早预防,因此连续无创血压测量成为当前血压测量的重要研究方向,相对来说更方便、快捷,实用性更强。 本文在研究动脉血压与脉搏波相关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搭建硬件平台实现了基于光电反射理论的脉搏波信号的提取、脉搏波噪声的消除以及血压的计算;并利用低功耗16位单片机MSP430实现了脉搏波数据采集电路及通信接口电路,同时编写上位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建立了动脉血压测量的数学模型,测量出了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对不同测试者的个体误差进行了分析。经检验,基于反射式理论的脉搏波连续无创血压测量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97.3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廷林,解少良,陈炜钢;OPT101型光电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与应用[J];传感器世界;1999年10期

2 杨昌金,王涛;精密低功耗仪表放大器INA118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0年06期

3 李顶立;陈裕泉;邢雷;李艳;严洪;陈杭;叶树明;;基于脉搏波速法的无创连续血压检测系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5期

4 李延军;严洪;王增丽;;心电基线漂移去除方法的比较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5期

5 章伟;高博;龚敏;;基于LabVIEW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采集系统[J];测控技术;2011年12期

6 施玉峰;;血压测量方法的新理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汪步云;许德章;;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及由其组成的血压仪的研制[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06期

8 杜晓兰;无创式振动法血压仪测量原理及其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9 王建卫;;基于MATLAB的控制设备及获取数据方法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7年04期

10 贾新泽;;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海燕;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汤池;利用脉搏波无创连续检测血压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王晓东;脉搏波的传播与反射及其在动脉硬化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莹伟;基于DSP的连续无创血压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徐燕;脉搏波信号处理方法和临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波;基于脉搏波的动脉硬化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志颖;基于脉搏波的无创血压检测样机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年

7 蔡靖;基于FAT16文件存储格式的可穿戴心电监测系统[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丽;;基于形态滤波的人体脉搏信号去噪处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郭晓霞;俞国胜;肖爱平;;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生物质燃料常温成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3 孙中泽;王付本;邹尔斌;张时清;;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0年03期

4 王士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庄志,高上凯,高小榕;零负荷多参数睡眠监测方法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1期

6 杜晓兰,吴宝明,何庆华,卓豫;无创式微型动态血压监护仪的设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7 张俊利;蔺嫦燕;;容积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评价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8 李音华;刘延勇;向海燕;秦瑜斐;张宏金;俞梦孙;;应用阻抗心动图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3期

9 杨琳;张松;杨益民;罗志昌;吴广辉;张俊利;杨娅;;基于桡动脉脉搏波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心输出量计算修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6期

10 张俊利;杨琳;吴广辉;杨娅;李小帅;张松;蔺嫦燕;;基于容积脉搏波血流动力学检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验证[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鑫;汪学刚;邹林;;基于TC35i和MSP430无线传输系统[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2 杨华;高世杰;;利用MSP430F149实现摄影点阵功能[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3 杨华;;一种新型电源管控系统设计[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4 李小帅;张松;杨益民;李达;;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心血管功能无创检测系统[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陈廷鋆;张松;杨益民;罗志昌;;关于压力脉搏波气囊式检测方法的探索性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胡美珠;武林;;基于nRF2401的动态血压监护系统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冯宝祥;王桂棠;潘煜熙;肖乐萍;唐露新;;基于ARM的真空热处理炉控制系统[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陈梅;乔玉伟;倪伟;;一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9 许延鑫;熊继平;国圆媛;;基于TC35的家庭报警及电器控制系统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曾昭炜;田剑铃;杨秀清;;足部反射疗法与生命体征的临床研究[A];2008年中华反射学全国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陶小平;运动性心肌顿抑的发生及其能量代谢障碍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郑莹莹;基于桡动脉波形分析的动脉硬化评估指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王选;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形态的伤害感受指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黄荣国;脉动低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施斌;门脉高压症形成中门脉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向海燕;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熊江;壁应力分布个体化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陆清声;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中血液动力学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单华宁;混沌在血流动力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及其分析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宇轩;植入式无线闭环生理参数调控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汪步云;水下作业机械手抓取力伺服控制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成志新;无气泵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建国;水声释放器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马丽娜;基于脉搏波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张银;新型螺栓紧固试验系统的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窦媛媛;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体位及餐后血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邵国平;塔吊安全监测记录系统研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明;供热系统计量装置的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昌,程桂馨,王丽娟,费开明,丛克家;由脉搏波计算人体心输出量的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2 罗志昌,张松,杨文鸣,杨子彬;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刘静纨,陈建慧,罗志昌;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4 黄伟,刘有军;心血管血液流动虚拟现实[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3期

5 刘有军,刁越,高松;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粥样硬化(一)[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4期

6 向海燕,俞梦孙,刘娟;用有创血压验证示波法测量血压的准确性[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3期

7 芦继来,胡广书;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心电ST段检测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5期

8 张俊利;蔺嫦燕;;容积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评价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9 赵富强,何宏彬,王齐,王海英,彭明辰;一种简化的袖带测量模型及在收缩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7年03期

10 许佩新,李美超;Sn-Ag心电电极电性能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海燕;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李顶立;基于脉搏波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学军,房兴业;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连续测量血压的方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2期

2 岳春良,刘魁元;测量颈动脉脉搏波固定装置的设计[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3 张昕,曾海坚,杨玉星,彭涤芳,谢宝生;用自适应AR模型提高血氧饱和度测量中脉搏波信号的检出率[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3期

4 力娟;周兴美;;运用SD-Ⅱ对妊高征预测及干预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4期

5 华强;;脉搏波特征值联机提取系统[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85年02期

6 程光,赵崇侃;指动脉搏动波光电传感器的研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7 严育兵,柳兆荣;血管零应力状态对脉搏波波速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00年02期

8 汪南玥;于友华;王睿;闪增郁;陈燕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脉搏波信号分析与分类识别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08期

9 张香焕;吴效明;黄岳山;;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脉搏波特征提取[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9期

10 杨天权;;人体脉搏波频谱分析[J];河北中医;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尽廷;王强;张家选;姚智敏;;100名大学生脉搏波传递时间的调查[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任亚娟;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徐芳;银浩强;彭欣;;联合运用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黄建;赵海;朱剑;李学波;许雷;;基于光电容积法的人体血压检测系统设计[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小军;李晓阳;张松;;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黄品同;邹春鹏;黄福光;杨鹏麟;孙海燕;杨琰;黄瑛;;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壁运动速度及相对脉搏波传递速度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何凡;李晓阳;;动脉壁增厚对脉搏波传播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东青;;新型自检脉搏传感器的研制[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邓国支;丁家坤;;脉搏波法测定妊娠妇女血液动力学的变化[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沈海东;孙仁;;HHT方法在脉搏波信号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伟荣;黄力宇;史文虎;丁翠玲;;基于测振法的血压自动监测仪的研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常青;[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00年

3 医学硕士 徐宁;[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刘正午;[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印高乐;[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杨波;[N];健康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甘勃;[N];大众科技报;2011年

8 陈辚;[N];汕尾日报;2008年

9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病房主任医师 余振球;[N];健康时报;2003年

10 王正;[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2 卢宗武;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陈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腕式血压测量研究及其无线化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刘玉良;动态光谱法血液成分无创检测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焱;近红外无创血液成分测量—动态光谱检测理论及信号提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强;高灵敏度的近红外光谱法评价血管功能状态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李晓霞;人体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的动态光谱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朱庆文;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便携式集成辅助诊疗设备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陈冬志;中医脉诊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张珣;基于精细脉象的体肺循环多元同步检测与定量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石;基于ARM的便携式心血管检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马利娜;基于ARM9的便携式脉搏波分析诊断仪设计[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小红;无创血压和血管硬度综合检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常晓剑;脉搏波诊断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朱燕秋;心血管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及软件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李婧;自适应检测脉搏波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超;基于脉搏波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预测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王锦;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容积脉搏波参数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陈雪峰;脉搏波特征提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应新;基于袖带内脉搏波的动脉顺应性检测[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射式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