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包覆有载药微球的丝素蛋白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发布时间:2016-12-20 13:59

  本文关键词:包覆有载药微球的丝素蛋白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理工大学》 2015年

包覆有载药微球的丝素蛋白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吉立静  

【摘要】:丝素蛋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天然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无刺激,易于加工成膜、纤维、水凝胶、微球、多孔材料等多种形态,在药物传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球以其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易于扩散、对外界刺激反应快等特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丝素蛋白微球,然后将疏水药物姜黄素载入丝蛋白微球中,制备了姜黄素载药微球。近年来,随着药物控缓释技术的发展,单一药物剂型表现出“暴释”,药效周期短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探索和开发复合载体的研究成为了药物剂型研究的新热点。为此,本文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将载药微球封入静电纺纳米纤维中,制备了丝素蛋白微球/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载体,并对制备参数及性能进行了考察。 首先,本文在乙醇诱导和冷导协同作用下制备丝素蛋白微球,研究了乙醇添加量、丝素蛋白浓度、冷冻时间等对微球形成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素蛋白微球的粒径随着乙醇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多分散指数降低;随着丝素蛋白浓度的增大,微球的粒径增大。调节乙醇的添加量、丝素蛋白的浓度、冷冻时间可以制备出圆球形,分散性好,粒径在0.2~1.8μm的丝素蛋白微球。 其次,研究了所制备的微球对疏水性药物姜黄素的包覆及缓释情况。通过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动态光散射(DLS)、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形成、形态、粒径、药物包覆及缓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姜黄素丝素蛋白载药微球呈规整的圆球形,粒径在210~320nm之间,分散指数为0.170左右;随着丝素蛋白浓度增加,载药微球粒径增大;随姜黄素初始浓度的增大,微球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可达40.27%及1.22%。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姜黄素丝素蛋白载药微球具备较好的药物缓释能力,且其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控制释放介质中乙醇的含量进行调节。 最后,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将载药丝素蛋白微球包覆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中,制得了丝素蛋白微球/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载体。考察了溶液浓度为30%,pH为6.0时,静电纺丝的最佳操作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接触角仪等手段对载药微球及复合载体的形貌、复合载体的直径及直径分布、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复合载体的亲疏水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姜黄素丝素蛋白载药微球呈圆球形,平均粒径约251nm;纺丝最佳操作参数为纺丝电压为34~36kV,溶液挤出速度为15μL/min,针尖距接收板距离为15cm;所纺载药丝素蛋白微球/丝素纳米纤维复合载体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910nm,标准差0.28,载药微球包覆其中形成了“核-壳”结构;水蒸气处理后,复合载体的平均直径增大,疏水性提高。 总之,本文报道的自组装法制备的姜黄素丝素蛋白载药微球,方法简单,产量高,且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将载药微球包封入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中,获得的负载有载药微球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载体,为解决姜黄素释放初期的“暴释”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丝素蛋白在药物传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载体形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苏;王政;杨荆泉;吴金辉;;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新型生物防护材料[J];合成纤维;2008年01期

2 陈孟婕;姚晋荣;邵正中;陈新;;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纳米药物载体[J];化学进展;2011年01期

3 邵正中,方跃,邓家祺,于同隐;用桑蚕丝素蛋白固定脲酶的研究及脲酶电极的制备[J];化学学报;1995年09期

4 马寅孙;蔡玉荣;刘琳;姚菊明;;肝素化丝素支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载体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04期

5 韦俏娜;马林;黄爱民;杨华;龚珠萍;强盼盼;张丽;;甲醇-水混合溶剂后处理制备丝素蛋白膜及其药物释放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韩婷,宓鹤鸣;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年02期

7 韩龙龙,张幼珠,尹桂波;再生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包药微胶囊的结构与释药性能[J];精细化工;2004年07期

8 黄永利;吕强;李明忠;张冰;朱鹤孙;;电场调控载药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J];科学通报;2011年13期

9 朱祥瑞,徐俊良,罗鹏飞;家蚕丝素固定化过氧化氢酶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10 张雨青,周玉珍;固定化过氧化物酶丝素膜的制备及其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洲亮;王昆;林新华;;聚乙二醇修饰姜黄素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J];海峡药学;2008年12期

2 蔡华晶;陈纯;许建华;陈崇宏;;有关姜黄素剂型改造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年04期

3 俞定岳;;姜黄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3期

4 杨景峰;罗志刚;罗发兴;汪明振;;不同载体材料在脲酶固定化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5 尚青;唐二军;王益民;;丙烯酸酯共聚物载体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孙婷;赵刚;;姜黄素与氟尿嘧啶联用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7 潘辉;张耀鹏;杭怡春;丁妍春;邵惠丽;;响应曲面法优化再生丝素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共混水溶液静电纺丝工艺[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1年03期

8 夏苏;王政;杨荆泉;吴金辉;;聚氨酯的静电纺丝[J];合成纤维工业;2008年05期

9 阎怡瑾;张锴;闵明华;杨寅;王雪芬;;聚电解质涂层/纳米纤维膜复合滤膜的制备[J];合成纤维;2010年09期

10 杨健;;可降解高分子纳米纤维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东;朱良均;闵思佳;;丝素粉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A];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王玉军;柳学广;徐世清;;桑蚕丝蛋白生物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琳婷;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4 阎海波;张雨青;马永雷;周丽霞;;胰岛素-丝素纳米颗粒结合物的生物合成及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体外评价(英文)[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5 王群旺;熊杰;张红萍;谢军军;刘冠峰;;丝素蛋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超细纤维膜形貌和力学性能的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6 王强;范雪荣;厉成宣;;高碘酸钠氧化棉织物固定过氧化氢酶[A];康地恩杯第八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孟婕;陈新;;负载紫杉醇丝蛋白纳米微球的研究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杜丽娜;付杰;刘洋朴;邹云彭;金义光;;姜黄素及其包和物原位凝胶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蔡跃飘;吴琴;;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朱祥瑞;徐俊良;;家蚕丝素固定化α-淀粉酶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A];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楠;家蚕Sod1和丝心蛋白N端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吴迪;微波辐射法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春;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作用机理及其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宏伟;基于代谢组学的姜黄、郁金寒热药性差异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张文俊;(I)姜黄素半互穿式羟丙甲纤维素—明胶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II)OX26-NGF-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纯化[D];天津大学;2010年

6 徐学涛;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雪梅;预知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及其抗抑郁药效—药动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汪琳;外源基因在家蚕中靶向整合及线粒体载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罗毅文;复方西红花膏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分子机理及临床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10 陆兔林;中药莪术有效物质及饮片规范化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圣奎;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复合超细纤维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樊宏鑫;两种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晓鹏;姜黄素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国彪;自拟复方中药汤剂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5 陈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壳聚糖微囊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杨军君;姜黄色素的提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勃;丝素蛋白整理涤纶织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赵新灿;姜黄素对氧化损伤的小鼠脑神经瘤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唐甜甜;固载血红蛋白联合电化学技术催化降解双酚A及毒死蜱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卢娟;壳聚糖基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娟;姜黄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海峡药学;2003年01期

2 蔡华晶;陈纯;许建华;陈崇宏;;有关姜黄素剂型改造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年04期

3 宋玲;田晓慧;刘虎邱;元以中;;聚异戊二烯-丝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4 翟国钧;李从举;付中玉;王佩杰;常敏;;ZnO微/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及其表征[J];合成纤维工业;2006年06期

5 朱新生;庞娟;周正华;许德涛;;聚乙烯醇及其共混液的电纺性研究[J];合成纤维;2006年10期

6 石磊;;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年10期

7 张新芹;;微囊化提高姜黄素稳定性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8年06期

8 杨奕樱;陈继婷;;姜黄素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作用[J];河南中医;2011年08期

9 师奇松,于建香,顾克壮,马春宝,刘太奇;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J];化学世界;2005年05期

10 陈新,周丽,邵正中,周平,KNIGHT,David P,VOLLRATH,Fritz;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对丝蛋白膜构象转变动力学的研究──再生蚕丝蛋白膜在高浓度醇溶液中的构象转变[J];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季明杰;中药姜黄组分芳姜黄酮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曹正兵;丝素蛋白自组装行为及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蓉;静电纺再生丝素纤维的化学交联改性[D];苏州大学;2011年

2 袁巍;姜黄色素和聚乙二醇负载姜黄素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

3 宫亮;姜黄素Ⅲ脂质体制备及其对肺癌细胞A54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莉,闵思佳,朱良均;丝素蛋白在软组织相容性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5年02期

2 陈辰;曹传宝;马西兰;唐茵;朱鹤孙;;静电纺丝丝素蛋白水溶液制备无纺布[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1期

3 赵珍;陈立艳;赵晓军;;原子力显微镜下丝素纤维及丝素蛋白的形态结构研究[J];四川动物;2008年06期

4 邓益斌;季丹;周平;;磁共振技术在丝素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波谱学杂志;2008年04期

5 辛莲;宋雪慧;董运海;李明忠;张焕相;;神经元在丝素蛋白材料上的生长发育[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6 王琳婷;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北方蚕业;2009年03期

7 解芳;梁浩;;剪切对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流动性能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0年02期

8 秦春英;梁继文;张锋;吴佳林;;丝素蛋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年05期

9 程新;李延报;陆春华;李东旭;许仲梓;;预处理对构建丝素蛋白纤维/磷灰石仿生骨修复材料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10 黄永利;吕强;李明忠;张冰;朱鹤孙;;电场调控载药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J];科学通报;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智峰;罗勇悦;陈鹰;彭政;丁丽;李永振;;天然橡胶/桑蚕丝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袁青青;曹惠;邵正中;;电喷法制备丝素蛋白纳米微球[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赵荟菁;李明忠;;小口径丝素蛋白编织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4 王琳婷;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陈芳芳;闵思佳;朱良钧;;交联丝素蛋白凝胶的热性能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范慰慰;颜若曦;赵东旭;;可溶性丝素蛋白的制备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7 伊智峰;罗勇悦;陈鹰;彭政;丁丽;李永振;;天然橡胶/桑蚕丝丝素蛋白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张海萍;朱良均;闵思佳;;丝素蛋白的结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小甜;杨明英;张海萍;朱良均;;丝素蛋白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A];全国家(柞)蚕资源高值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唐鸣;;丝素蛋白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建勇;[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桂香;[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吴徵宇;[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陶婷婷 通讯员 段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正兵;丝素蛋白自组装行为及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魏伟;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干法纺丝及后处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范纯泉;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仿生制备及促进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佘振定;基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的肝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徐卫袁;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丝素蛋白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刘涛;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陶瓷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7 黄福华;丝素蛋白涂层人工血管的研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谢敏凯;组织工程尿道中应用丝素蛋白支架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郑捷;丝素蛋白支架在尿道狭窄重建中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勇;仿生合成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骨组织工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莲;神经元的发育与丝素蛋白材料结合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亚红;丝素蛋白导管体内外降解行为的研究[D];南通大学;2009年

3 丁云林;两种丝素蛋白体外构建口腔黏膜固有层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田娟;丝素蛋白的改性及其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高雅;丝素蛋白电纺膜的制备及其仿生矿化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伍冬平;多孔丝素蛋白材料中血管新生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朱志军;双相磷酸钙/硫酸钙/丝素蛋白骨水泥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希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蛋白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王彪;丝素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罗敏清;小分子多元醇对丝素蛋白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包覆有载药微球的丝素蛋白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1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