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静电纺丝法制备PCL_PLA纳米纤维及其在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5:07

  本文关键词:静电纺丝法制备PCL_PLA纳米纤维及其在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静电纺丝是目前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一种技术。它利用高压电场将聚合物拉伸细化形成一维的纳米纤维,由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连续的长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或模仿的细胞外基质,作为细胞生长等功能性支架材料。但因其特殊的用途,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和具有可降解性等特性材料。 本文采用聚已内酯、聚乳酸共混等作为支架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复合纳米纤维支架。首先,对其共混材料的纺丝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均一性较好的纳米纤维,同时制备出与生物材料要求相符合的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观察纳米纤维的表观形貌和物质组成情况;再利用拉伸测试、荧光光谱、爆破强度等对支架的应力应变、生物适应性以及血管材料所能承受的爆破压等进行性能的表征 结果显示:当静电纺丝参数条件为:PCL/PLA两组分配比为1:1、溶液总浓度为8%-10%wt、纺丝电压为28KV-30KV、接收距离为10cm-15cm时,所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分布均较好。当保持纺丝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条件不变,使溶液浓度从6%-8%增大时,串珠减少,纤维直径增大,但均匀性变好,当溶液浓度从8%-12%增大时,纤维直径变粗,且伴随着纤维的断裂,无法得到连续的纤维;当控制溶液浓度、接收距离等其他工艺条件不变时,电压从24KV升高到28KV,纤维直径下降,且串珠也逐渐消失,而电压继续升高到38KV时,纤维直径明显变粗,形成了表面粗糙的纤维膜;当控制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等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改变接收距离时发现当接收距离为5cm时,纤维呈扁平状,当距离为20cm时,接收到的纤维量明显较少。 控制纺丝工艺条件为:两组分配比为1:1、浓度为8%wt、纺丝电压为30KV、接收距离为10cm时,利用滚筒收集纺丝纤维,从SEM图可知,转速为1000r/min时,能够收集到具有较高径向取向的纳米纤维,红外分析表明PCL/PLA共混纤维膜中两组分中并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在静电纺丝中并没有发现基团的变异等现象,结合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和爆破强度测试等综合数据,可得知,当PCL/PLA两组分的比例为5:5,浓度为8%时,纺丝电压为30KV,收集距离为10cm,收集转速为1000r/min时,能够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纳米纤维,同时,作为血管支架材料,制备出接近人体所需要承受的压力的材料。另外,将荧光蛋白引入静电纺丝血管支架材料中,经过培养基进行培养,研究了荧光蛋白在一定的时间内的释放速度,通过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其饱和浓度大约为20.5mg/ml. 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CL/PLA一定配比下的纳米纤维血管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在工程支架的制备工艺中,静电纺丝纤维具有优异的多孔性,在一定的结构空间上存在三维的多孔支架结构,能够满足组织工程等需要。
【关键词】:静电纺丝 聚已内酯 聚乳酸 纳米纤维 血管支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TB3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CONTENTS11-14
  • 第一章 绪论14-35
  • 1.1 引言14-15
  • 1.2 高压静电纺丝的概述15-16
  • 1.2.1 静电纺丝技术15
  • 1.2.2 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15-16
  • 1.3 高压静电纺丝的基本装置16-20
  • 1.3.1 高压电源16-17
  • 1.3.2 喷丝头17-19
  • 1.3.3 接收装置19-20
  • 1.4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20-30
  • 1.4.1 静电纺丝聚合物参数的影响22-25
  • 1.4.2 静电纺丝溶剂参数的影响25-27
  • 1.4.3 静电纺丝溶液参数的影响27-29
  • 1.4.4 静电纺丝过程参数的影响29-30
  • 1.4.5 静电纺丝环境参数的影响30
  • 1.5 静电纺丝的应用30-33
  • 1.5.1 过滤与环境清洁材料30-31
  • 1.5.2 纳米电子与电极材料31
  • 1.5.3 传感材料与催化材料31-32
  • 1.5.4 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32-33
  • 1.6 静电纺丝研究概况33
  •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以及创新点33-35
  • 第二章 PCL/PLA静电纺丝工艺参数的研究35-50
  • 2.1 引言35-36
  • 2.2 实验部分36-37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36
  • 2.2.2 PCL/PLA纺丝液的制备方法36-37
  • 2.3 表征和分析37
  • 2.4 结果与讨论37-49
  • 2.4.1 DMF对纤维形貌的影响37-38
  • 2.4.2 不同配比对纤维形貌的影响38-42
  • 2.4.3 溶液浓度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42-45
  • 2.4.4 电压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45-47
  • 2.4.5 收集距离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47-49
  • 2.5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PCL/PLA纳米纤维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0-64
  • 3.1 引言50-51
  • 3.2 实验部分51-53
  • 3.2.1 实验仪器和设备51
  • 3.2.2 PCL-PLA混合纳米纤维管的制备51-52
  • 3.2.3 含荧光蛋白的PCL/PLA电纺丝的制备52-53
  • 3.3 表征和分析53-54
  • 3.3.1 扫描电镜(SEM)53
  • 3.3.2 红外光谱(IR)53
  • 3.3.3 力学性能53
  • 3.3.4 爆破强度53-54
  • 3.3.5 荧光光谱54
  • 3.4 结果与讨论54-63
  • 3.4.1 SEM形貌的表征54-56
  • 3.4.2 红外光谱的表征56-57
  • 3.4.3 力学性能的表征57-59
  • 3.4.4 爆破强度的表征59-61
  • 3.4.5 静电纺丝中荧光蛋白在荧光光谱中的表征61-63
  • 3.5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2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2-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董相廷;王进贤;车红锐;;静电纺丝技术制备Y_2O_3纳米纤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跃军;曹铁平;王长华;;BiOCl纳米纤维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尹桂波;;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汉昌;韩强;董绪华;李晓天;;静电纺丝方法制备Ce_xZr_(1-x)O_2(x=0.5)纳米纤维[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车红锐;董相廷;刘莉;王进贤;;静电纺丝技术制备Y_2O_3∶Eu~(3+)纳米纤维[J];稀土;2008年06期

6 王少锋;左芳芳;;静电纺非织造技术及其应用浅析[J];福建轻纺;2010年04期

7 穆海岩;;静电纺非织造技术及其应用[J];江苏纺织;2010年05期

8 隋春红;龚剑;孙永玲;;α-K_7P_2W_(17)FeO_(61)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光谱实验室;2010年06期

9 李岩,黄争鸣;尼龙6/66/1010三聚体的静电纺丝(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10 王娇娜;李从举;;TPEE电纺纳米纤维无纺布的制备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清彪;王恒国;费晓亮;李耀先;杜建时;;荧光分子功能化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杨彦明;储德清;王立敏;;静电纺丝法在制备纳米纤维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慎;杨小平;王林;邓旭亮;;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引导组织再生膜[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4 邓颖杰;卢永凯;龚煈;;胶原蛋白/银复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取与纤维断裂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雯静;李从举;翟国钧;李小宁;高绪珊;;聚乙烯醇一维连续纳米纤维的电纺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黄恒梅;王孝军;赵小川;王波;张刚;杨杰;;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芳硫醚砜酰胺纳米纤维[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马刚;邵自强;王文俊;李永红;;静电纺纳米纤维研究及其应用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莫秀梅;陈宗刚;李晓强;何创龙;王红声;王胜;;静电纺纳米纤维仿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再生[A];2009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肖斌;卫敏;李从举;赵莉;付中玉;;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曹惠;邵正中;;高分子量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静电纺丝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山峰;我纳米纤维科技及产业正在突围[N];光明日报;2011年

2 菲晏;以色列用牛血清蛋白生产纳米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8年

3 记者 郑晓春;以用牛血清蛋白生产纳米纤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能发光的有机纳米纤维问世[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日本开发出可高倍活性纳米纤维技术[N];今日信息报;2003年

6 陈如;纳米纤维素胶体走向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邰举;韩国批量生产纳米纤维[N];科技日报;2005年

8 邱W殹⊥裟

本文编号:25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