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红外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22 17:08

  本文关键词:红外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系统回顾了过去50余年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已从对单个细胞水平结构构成与形态的研究进展到组织水平。现代红外光谱技术联合成熟的模式识别技术与组织微阵列技术,为平行大规模测定分子结构提供了可能。此外,红外光谱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良恶性肿瘤的判别提供了可信的参考依据,并可准确判别甲状腺、乳腺、胃肠道及腮腺等组织的良恶性,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中红外光谱 生物医学诊断 组织检测 恶性肿瘤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研究进展 模式识别技术 良恶性 前列腺组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300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72020)资助
【分类号】:R318.51
【正文快照】: 引言振动光谱所具有的广泛区域可以对分子系统和分子聚集体进行结构、动力学、功能特征方面的探测。联合干涉测量法,光谱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子数据库的详细信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在物理、分析学及生物化学等众多领域中普遍应用的技术。此项技术在生物医学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传恩;恶性肿瘤的Ⅱ级预防[J];肿瘤;1983年04期

2 宁鹏;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分期与护理[J];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3 ;恶性肿瘤报告登记的数据可靠吗[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4 ;临床医学问答[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2期

5 张冬娅;恶性肿瘤1643例统计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1997年11期

6 张利平,黎天丹;1878例手术恶性肿瘤的基本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4年02期

7 沈菁,潘敏,杜春桃;探讨微量元素铜、锌、铁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5年04期

8 ;恶性肿瘤的防治[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2期

9 张宗光,陈鹊汀,崔桂华;认识死亡、珍爱生命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李州利,石炳毅,蔡明,钱叶勇;肾移植术后自体双肾发生恶性肿瘤一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萍;关喜芬;程玉珠;;恶性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梅林;王知佳;郭慧君;;恶性肿瘤红舌者的血液动力流变学研究[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杨桂英;明蕾;胡淑春;;浅谈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黄涛星;;恶性肿瘤的病因和根治及预防[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龚忠发;;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研究新进展[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李雁;杨国j;袁宏银;熊斌;林丛尧;胡明柏;周云峰;;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A];2004年度国内外重要肿瘤学术会议报告会资料论文集[C];2005年

7 余桂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年[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8 罗良浩;;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的反思[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孔棣;;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覃迅云;;恶性肿瘤的辨治体会[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张涛;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杀手”[N];宁波日报;2005年

2 农工党江苏省常州市委玉屏 邵帆 裕强;防治恶性肿瘤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南京总医院 马恒辉邋(副主任医师);恶性肿瘤并不都叫癌[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袁英红;恶性肿瘤成“头号杀手”[N];湖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宜秀萍;恶性肿瘤成为危害我省居民健康第一杀手[N];甘肃日报;2009年

6 郑坚;恶性肿瘤病人不良心理的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7 副主任医师 曹来安;老人皮肤剧痒当防恶性肿瘤[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每10人中有3人死于恶性肿瘤[N];厦门日报;2009年

9 任晓君;恶性肿瘤不再是不治之症[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范又;肺癌成为我国第一高发恶性肿瘤[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铭;周仲瑛教授复法大方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李庆霞;针对survivin mRNA的siRNA对人乳腺癌及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史丽;人类CYP2A13基因SNPs及其与喉、咽、鼻恶性肿瘤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黎波;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光照时间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关健;反义bcl-2或反义survivin m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MC、SH-SY5Y生长和凋亡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刘澎;腺病毒介导凝血酶敏感蛋白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基因转移及其抑制肿瘤生长效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杨宝峰;KN-93和顺铂通过c-FLIP表达的下调和磷酸化抑制恶性肿瘤Fas介导细胞凋亡的耐受[D];吉林大学;2007年

8 齐滋华;3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肌骨肿瘤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赵增仁;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功能变化及其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0 周翠琦;人垂体瘤转化基因(hPTTG)的调节机制及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岚;氯化镧对肿瘤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杜健鹏;岩舒注射液治疗老年癌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朴永锋;低剂量辐射对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4 邹华;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5 孙衍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国人)恶性肿瘤贫血的疗效及最佳剂量的探讨[D];青岛大学;2006年

6 赵波;活血化瘀方治疗恶性肿瘤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娜娜;可溶性Fas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在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D];青岛大学;2005年

8 朱静鸿;长春市1987~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白静慧;下肢深静脉血栓做腹部超声的临床意义[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10 李曼;河北省涉县恶性肿瘤死亡调查报告[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红外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1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6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