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6:07

  本文关键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表面进行处理,并研究了n-HA与KH-560的界面作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偶联剂在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其中硅羟基(Si-OH)与磷酸氢根(HPO_4~(2-))基团之间脱水形成稳定的Si-O-P化学键,此外,硅羟基与HA表面-OH间亦脱水形成化学键合.偶联处理的HA与聚碳酸酯(PC)复合后,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与未经处理的相比有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经处理后的HA微粒在PC中分散均匀,两者间结合紧密,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间良好的界面作用是提高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 硅烷偶联剂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界面作用 力学性能 化学键合 扫描电子显微镜 力学强度
【基金】:国家“973”中荷战略科学联盟计划项目(2004CB720604)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i引言人体硬组织(骨和牙)是一种天然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其无机矿物组成主要是纳米轻基磷灰石(n一HA).人工合成轻基磷灰石(HA,Cai。(PO4)6(OH)2)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与骨形成直接的化学键合,但HA陶瓷脆性大,,在医疗上主要用作非承重部位骨缺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永刚,李玉宝,张利,彭雪林,许凤兰,王学江,杨晓庆;纳米HA/PA6复合材料的体外生物活性[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2 全大萍,廖凯荣,卢泽俭,王海华;聚DL-丙交酯/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Ⅳ)HA表面处理及PDLLA界面作用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3 沈玺;高雅男;徐政;;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1期

4 姚超;高国生;林西平;杨绪杰;陆路德;汪信;;掺杂氧化铝对金红石相纳米TiO_2微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利;李玉宝;周钢;吕国玉;左奕;;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水泥的固化机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5期

6 王秀华,翁履谦,王玲,徐国跃,王芹,王函,台国安;硅烷偶联剂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锐;高峰;何晓雄;;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宋长友,吴念祖,王平;锶离子在纳米TiO_2表面单层分散阈值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华缜,靳正国,程志捷;超声条件下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的制备[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4 吕奎龙,周玉,孟祥才,李星逸,滕立群;工艺因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态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3期

5 邵纯红,姜安玺,闫波,李芬,周百斌;纳米ZnO低温脱除H_2S工艺条件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4期

6 郭洪飞;安茂忠;霍慧彬;徐莘;;电解液组成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2期

7 廖鹏飞,毛萱,汤顺清,欧阳健明;囊泡体系下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8 左奕;李玉宝;张翔;何毅;韩劲;魏世成;;纳米复合支架结构与生物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9 罗庆平;刘桂香;杨世源;尹光福;郑昌琼;;磷酸单酯偶联剂改性羟基磷灰石/高密度聚乙烯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10 魏杰,李玉宝,左奕,杨爱萍;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磷灰石晶体比较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芳;谭丽丽;龚明明;张炳春;杨柯;;金属基骨植入材料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2 邵玮;贺俊卿;邓超;李春忠;;硅烷偶联剂对抗紫外纳米ZnO表面改性的研究(一)——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ZnO表面改性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贺俊卿;邵玮;邓超;李春忠;;硅烷偶联剂对抗紫外纳米ZnO的表面改性研究(二)——KH550浓度及pH值对ZnO表面改性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永清;纳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邹海波;pDsVEGF_(165)Red1-N1、pIRES2-BMP_2-EGFP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促进兔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韩纪梅;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复合树脂口腔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全仁夫;新型生物复合材料—HA/ZrO_2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赖琛;反胶团—热液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线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聂长明;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参数表征及其QSPR/QSAR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辛龙;纳米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梁志红;脂质体在人体硬组织中的仿生矿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牟元华;新型一体化骨与软骨组织嵌层修复材料的设计与研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翔;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强聚酰胺66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君;不同热处理状态的低、中、高碳钢常温发黑液的研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吴国建;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制备技术及其耐蚀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方丽茹;HA/PMMA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赵谨;天然磁铁矿与褐铁矿处理含Hg(Ⅱ)、Cd(Ⅱ)、Cr(Ⅵ)废水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罗庆平;PL偶联剂改性羟基磷灰石/高密度聚乙烯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杨晓庆;医用纳米TiO_2/HA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唐文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人工椎板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8 史风梅;废镍镉电池中镉的回收及资源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9 梁永政;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英豪;聚乳酸中间体丙交酯制备工艺的初步探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灿,孙江勤,李曦,李华智;溶胶-凝胶法制备PMMA/SiO_2透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4期

2 杜仕国;复合材料用硅烷偶联剂的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6年04期

3 邹建,高家诚,王勇,李易东,文敏;纳米TiO_2表面包覆致密SiO_2膜的试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陈歌,蒋电明;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2年S1期

5 石宗利,王彦平,戴刚,李重庵;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初步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2年06期

6 马洪洋,王静媛,于晓强,汤钧,汤心颐;溶胶-凝胶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SiO_2杂化聚合物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0年04期

7 肖明艳,陈建敏;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5期

8 王学江,李玉宝;羟基磷灰石纳米针晶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材料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年05期

9 张利,李玉宝,杨爱萍,左奕,吕国玉,魏杰;骨组织工程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功能材料;2005年02期

10 廖俊,陈圣云,康宇峰,张先亮;硅烷偶联剂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耀邦;孔新民;王启文;罗国强;杨华;朱海林;乔建平;;H—18超微填料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的研制及应用[J];口腔医学;1990年02期

2 万乾炳;杜传诗;;金瓷修复体瓷折裂的临床修补[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3 陈贵丰;巢永烈;;烤瓷贴面修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6期

4 胡晓阳;宋世卿;;烤瓷贴面的微漏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5 徐东选!430070,王晓明!430070,程汉亭!430070,杨文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补方法的比较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4年02期

6 牛光良,王同,徐恒昌;硅烷偶联剂的浓度对钡玻璃与树脂基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7 冯庆玲,崔福斋,张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材料[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吕奎龙,孟祥才,李星逸,藤利群;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的研究进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吕奎龙,滕立群,孟祥才,孙庆顺;纳米羟基磷灰石牙膏对人工龋再矿化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毅;黄燕;王国英;孙淑华;;不同偶联剂对滑石粉表面改性填充ABS树脂的研究[A];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胡福增;林永渭;林广新;吴叙勤;;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表征[A];第十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旭平;周祖福;;浸润剂配方的优化研究[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江油市玻璃纤维绝缘材料厂[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成望;罗金华;李颖;;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进展[A];’2000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容敏智;章明秋;刘原;曾汉民;;剑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纤维处理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郑伦剑;胡文军;陈晓丽;;复合补强对硅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王立新;任丽;洪奕;赵金玲;刘盘阁;蹇锡高;;PPy/APS-SiO_2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9 余爱萍;陈雪花;吴越;迟艳波;袁波;方图南;古宏晨;;棉织物用纳米抗紫外整理剂的研制[A];'2001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徐涛;王建华;傅强;张孝仪;官德斌;;表面处理对PUR-R/GF界面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英;抗菌塑料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2 记者 杨扬;我国硅烷偶联剂有能力制衡国际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杨扬;南京曙光与外国月亮争辉[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李宏乾;纳米科技正向多领域挺进[N];中国化工报;2003年

5 杨扬;中国最大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危良才;我国覆铜板用玻纤布生产技术发展历程[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姚耀富;新型冰箱开辟塑料新天地[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脱乙醇型RTV硅橡胶新品通过鉴定验收[N];今日信息报;2003年

9 邓海燕;绿色轮胎引发炭黑新一轮技术革命[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姜小毛;星火有机硅材料基地列入火炬计划[N];中国化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永春;聚酯聚氨酯/SiO_2(TiO_2)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表征[D];复旦大学;2005年

3 曹献英;纳米羟基磷灰石诱导肝癌细胞死亡的作用靶点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许凤兰;纳米羟基磷灰石/水凝胶人工角膜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利;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复合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韩纪梅;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复合树脂口腔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林晓艳;高强度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孙卫斌;纳米羟基磷灰石诱导人牙周膜细胞骨化分化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陈悦;孔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光学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曲敏杰;杂萘联苯型聚醚(砜)酮的复合及共混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花平;含酰基硫脲的硅烷偶联剂及杂氮硅三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忠锋;端硅氧烷基低聚物/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陈伟;医用丁基橡胶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赵晓娣;纳米自清洁整理剂及其应用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5 贾鹏;纳米SiC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王美英;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核—壳共聚物的制备及其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宋功品;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肖智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实验的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吕鑫;低滚动阻力轮胎胶料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玮;高性能有机硅增硬耐磨涂料的研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4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