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3-24 10:04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乳酸均聚物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包括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按照反应机制,开环聚合法包含阴离子型开环聚合、阳离子型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本文讨论了各种聚合方法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由于乳酸均聚物合成的成本高,产物分子量低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化学改性方法和共混、增塑、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改进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条件,使用无毒或低残留量的催化剂;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聚乳酸材料。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关键词】聚乳酸 合成工艺条件 改性 进展 开环聚合 丙交酯 催化剂 直接缩聚法 高分子量 共聚物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B13) 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06XSYK105) 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08057)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聚乳酸(PLA)属于脂肪族聚脂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目前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方面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1-5],且聚乳酸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还可通过熔融纺丝法制成纤维,其原料乳酸可由淀粉等发酵制备,属于环境可再生资源。聚乳酸的合成是以乳酸为原料,直接缩聚得到,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英才,朱常英,焦京亮,沈忻;淀粉/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和生物降解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6期

2 封瑞江;乳酸扩链聚合物的降解性能[J];化工学报;2001年04期

3 张贞浴,苏义华,张艳红,胡丽辉,戴建新,李斌,段凤学,王晓沁;生物降解材料聚丙交酯的研究(Ⅱ)丙交酯单体的纯化方法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4 常江,盛京,常津,原续波;聚乳酸微球表面的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1期

5 李汝珍,苏涛;丙交酯中残存乳酸和水的定量测定[J];化学世界;2000年02期

6 黄山,齐霁,刘相如,邢永恒;生物高分子聚乳酸的研制与开发[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王尊元;马臻;沈正荣;;聚乳酸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齐鲁药事;2006年10期

8 郑敦胜,郭锡坤,贺璇,张耀;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的工艺改进[J];塑料工业;2004年12期

9 封瑞江,时维振;聚合方法和扩链剂对乳酸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1年02期

10 封瑞江,王东;聚氨酯交联网络材料的合成与降解性能[J];石油化工;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鑫;戴星红;刘静静;;生物高分子聚乳酸的合成综述[J];安徽化工;2008年01期

2 汪朝阳,赵耀明;聚乳酸类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6期

3 王珍萍;周涛;周科朝;;丙交酯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4 罗平辉;赵玉涛;戴起勋;林东洋;施秋萍;;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5 谢德明;施云峰;谢春兰;周长忍;;淀粉与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邢建欣;林建强;殷永泉;周向军;周海霞;;绿色环保材料聚乳酸[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石梁萍;王远亮;陈佳;黄美娜;;乳酸低聚物水解料合成丙交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8 胡承波;陈际达;王芳;周治国;季金苟;;盐稀释剂对合成D,L—丙交酯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李瑞;21世纪绿色功能材料——聚乳酸[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樊新;陈剑;阮建明;邹俭鹏;周忠诚;刘莹;张海坡;;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振宇;骆光林;任鹏刚;;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合成脱水方法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蕾;阎玉华;殷湘慧;;载药复合型神经导管体外降解性能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封瑞江;赵崇峰;;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改性和降解规律[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维海;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翠丽;聚乳酸及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D];青岛大学;2006年

3 肖玉梅;聚合物调控下纳米磷灰石/聚乳酸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鲍达;椎间盘压力测定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探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 邹超;类骨结构胶原纤维基多孔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评价[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妍嫣;甘薯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周智华;聚-L-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卢志华;羟基磷灰石修饰碳纳米管自组装技术及其复合材料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英民;微波辐射合成聚乳酸及聚乳酸/PEG/La-OMMT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怀勤;低温等离子体改性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悦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张翔;PLA/BC/HAp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3 陈琦;新型药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纳米微球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立军;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T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赵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6 桂蕾;改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敏;光学纯L-丙交酯的合成工艺与纯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8 马红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滕云;用厨余垃圾发酵产生的乳酸铵制备聚乳酸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晓磊;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丙交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眭伟民,戎戟,俞显芳,王雨民;聚乳酸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2 王远亮,赵建华;高纯丙交酯的合成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3 申有青,张富尧,张一峰,沈之荃;稀土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 Ⅱ.异丙氧基稀土催化D.L-丙交酯开环聚合[J];高分子学报;1995年02期

4 宋谋道,朱吉亮,张邦华,郝广杰,张莹,赵英奇,范玉玲,杨世强;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弹性体的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5 吴素坤,赵炯心;聚乳酸直接缩聚反应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01年04期

6 常青;聚乳酸的合成、结构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1期

7 黄发荣;聚合物材料再循环利用的研究与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2期

8 吴之中,张政朴,鲁格,何炳林;聚乳酸的合成降解及在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0年01期

9 李孝红,袁明龙,熊成东,邓先模,黄志镗;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和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1999年01期

10 赵京波,杨万泰;合成生物降解性聚酯研究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子波,郑爱义;高血压病治疗的新观念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2 龚媲姝;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周信达;肝癌外科的研究与进展[J];肿瘤防治杂志;1999年02期

4 黄耀熊;生物医学工程世纪之交新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4期

5 金昌华;三磷酸腺苷在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1995年06期

6 边振考,任刚,胡光春;莪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1999年03期

7 梁蕊英;细胞因子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S1期

8 张丽,杨立平;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罗丽娜,张志贤;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01期

10 黄星,陈绍堂;胰岛素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药导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杨永清;陈汉平;崔建美;马淑兰;;“针灸血清”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2 舒洪权;王文志;陈萍;张广路;罗云玲;;直肠栓剂的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梦影;冯玉红;;细菌纤维素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4 余英丰;高宗永;李善君;;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改性电子封装材料[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何治柯;;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发光分析进展[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丽霞;刘铜华;牛洁;王志程;;代谢综合征:在争论中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晓东;吴永潞;;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进展[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四次会议暨低中放废物管理和放射性物质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詹志春;卢玉发;;饲用植酸酶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9 何治柯;;量子点探针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牟世芬;梁立娜;;离子色谱的最新进展和几个热点应用[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昭;尼龙改性在注塑过程中的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廊坊绿洲 韩立泉;纸蜂窝“端楞”复合胶——改性聚乙酸乙烯脂[N];中国包装报;2001年

3 江苏省建科院冉千平;木质素类改性是热点聚羧酸类研发是方向[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中化;我国高分子材料工程化获新进展[N];市场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郁红;工程塑料亟须突破产业化瓶颈[N];中国化工报;2001年

6 记者 何建昆;尚华科技新技术破解油荒难题[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芳;生物农业称雄21世纪[N];农民日报;2002年

8 董新光;辽阳石化研究院科研开发成果累累[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韩庆文 特约记者 林兆雄;建材新宠——“软瓷”获全省推广[N];广东建设报;2009年

10 记者 孟为;燕山石化前两月实现利润6.7亿[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勤;低温等离子体改性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D];四川大学;2006年

2 朱丽滨;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固化反应历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曹文灵;壳聚糖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刘娜;廉价体系合成的钛硅沸石分子筛结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昱;纳米碳管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初步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怡;不同方式改性的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童东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1-x)Ni_xO_2的合成、改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芳柏;改性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光催化处理染料废水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9 刘秀伍;有序介孔材料吸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白雪峰;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反应合成2,6-二甲基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我国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进展及对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方胜强;硬石膏激发体系的激发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耿云;高沸醇木质素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梁自禄;新一代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及电泳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姜波;尾矿中绢云母的回收及其改性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齐爱玖;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开发和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朱从舒;EPS乳液铸造粘结剂的研究与开发[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严焱诚;改性脲醛树脂防砂工艺研究与现场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冯杨柳;MnO_2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卫亚儒;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5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