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我国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创新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3: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创新管理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相对于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的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产学研医合作能够促使创新体系中的各个创新要素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推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中存在着合作动力不足、器械研发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创新进程。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仍不成熟,产学研医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市场或自发解决,而是需要政府通过相关管理措施进行鼓励、引导和支持。因此,开展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创新(简称合作创新)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合作创新相关的概念、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地调研,清晰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总结了合作创新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以此为框架从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及其作用机制对医疗器械合作创新体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美、日、欧等国家/地区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调研,归纳总结了这些措施对我国医疗器械合作创新发展的启示。然后从信息调研、文献计量及SWOT分析角度对我国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若干个影响合作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发展水平低、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结合不紧密、企业研究基础及工艺生产能力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 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参考国外相关管理经验,并结合专家咨询,从科研体制、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计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的相应建议。具体建议如下:产业发展方面: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继续完善产业监管环境。科研体制方面:深入转变科研评价体系;加强科研立项的评估和审查;完善科研项目合作效果评估机制;鼓励大学、科研院所设立合作载体机构;完善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97.39;G322
【目录】:
  • 表目录10-11
  • 图目录11-12
  • 中文摘要12-13
  • Abstract13-15
  • 1 引言15-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7
  • 1.1.1 医疗器械产业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5-16
  • 1.1.2 合作创新是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选择16-17
  • 1.1.3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2.1 概念17
  • 1.2.2 国内外文献分析17-19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0
  • 1.2.4 本研究视角的选择20
  • 1.3 研究方案20-23
  • 1.3.1 研究目的20
  • 1.3.2 研究内容20-21
  • 1.3.3 研究方法21-23
  • (1) 资料来源21
  • (2) 研究方法21-22
  • (3) 技术路线22-23
  • 2 合作创新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23-37
  • 2.1 合作创新相关概念及其界定23-33
  • 2.1.1 技术创新23-27
  • (1) 概念23-25
  • (2) 与相关概念的区分25
  • (3) 作用与分类25-27
  • 2.1.2 合作创新27-30
  • (1) 概念27-28
  • (2) 与相关概念的区分28-29
  • (3) 作用与分类29-30
  • 2.1.3 产学研合作创新30-33
  • (1) 概念30-32
  • (2) 与技术创新的关系32
  • (3) 意义32-33
  • 2.2 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33-37
  • 2.2.1 理论基础33-35
  • (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33-34
  • (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34
  • (3) 三螺旋理论34-35
  • 2.2.2 研究内容35-36
  • 2.2.3 研究方法36-37
  • 3 应用合作创新理论分析医疗器械产业的合作创新体系37-53
  • 3.1 医疗器械产业及其技术创新特点37-40
  • 3.1.1 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部门合作37-39
  • 3.1.2 监管制度是影响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39
  • 3.1.3 医疗器械产业需要企业与临床人员密切协作39-40
  • 3.2 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理论体系40-53
  • 3.2.1 组织要素40-45
  • (1) 组织要素的概念及范围41-43
  • (2) 组织要素的主要功能43-45
  • 3.2.2 外部环境45-46
  • 3.2.3 合作机制46-52
  • (1) 动力机制47-48
  • (2) 投入机制48-49
  • (3) 利益机制49-50
  • (4) 风险机制50-51
  • (5) 学习机制51-52
  • 3.2.4 合作形式52-53
  • 4 国外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经验研究53-64
  • 4.1 美国54-57
  • 4.1.1 一般性合作创新管理54-55
  • (1) 政策法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环境54-55
  • (2) 科技投入计划激励产学研结合55
  • 4.1.2 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管理55-57
  • (1) 改善外部环境以利于医疗器械创新55-56
  • (2) 政府资助临床研究推动医疗器械创新56
  • (3) 临床人员广泛参与医疗器械创新56-57
  • (4) 大学强大的科研力量为合作创新提供基础57
  • 4.2 日本57-60
  • 4.2.1 一般性合作创新管理57-58
  • (1)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为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57-58
  • (2) 完善科技中介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58
  • 4.2.2 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管理58-60
  • (1)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58
  • (2) 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医疗器械创新58-59
  • (3) 专设“医工”结合基金激励临床人员参与医疗器械创新59
  • (4) 政府资助临床研究推动医疗器械创新59-60
  • 4.3 欧洲60-61
  • 4.3.1 一般性合作创新管理60-61
  • (1) 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60
  • (2) 制定科技投入计划激烈产学研合作60
  • (3) 完善科技中介和科技信息沟通体制建设60-61
  • 4.3.2 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管理61
  • 4.4 国外合作创新管理策略对我国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管理的启示61-64
  • (1) 大学及科研机构内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保障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62-63
  • (2) 鼓励产学研人员交流促进企业创新及成果转化63
  • (3) 鼓励临床人员参与企业创新63
  • (4) 完善监管环境适应产业创新及发展63-64
  • (5)资助临床研究推动创新产品上市64
  • (6) 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医疗器械市场需求64
  • 5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现状研究64-90
  • 5.1 基于信息调研的合作创新开展情况分析65-68
  • 5.1.1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起源与发展65-66
  • 5.1.2 我国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概况66-68
  • 5.2 基于专利计量的合作创新开展情况分析68-77
  • 5.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68-69
  • 5.2.2 研究结果69-76
  • (1) 国内专利及国外在华专利合作情况的对比分析69-71
  • (2) 国内专利合作情况深入分析71-76
  • 5.2.3 结论76-77
  • (1) 合作程度有待提高76-77
  • (2) 合作深度有待加强77
  • (3) 医疗机构的创新作用有待加强77
  • 5.3 基于SWOT分析的合作创新开展情况分析77-90
  • 5.3.1 优势因素78-82
  • (1)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78-79
  • (2)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广阔79-80
  • (3)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基础逐渐形成80-81
  • (4) 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科研投入向产业化方向倾斜81
  • (5) 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创新高度活跃81-82
  • 5.3.2 劣势因素82-86
  • (1) 合作程度和深度有待加强82
  • (2) 产业发展水平有限82-84
  • (3)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84
  • (4) 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不畅84
  • (5) 医疗机构的创新源头作用有待加强84-85
  • (6) 企业研究基础及工艺化能力有待提高85
  • (7)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85-86
  • 5.3.3 机遇因素86-88
  • (1) 出台多项科技政策,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环境86
  • (2) 制定科技投入计划,支持产业创新86
  • (3) 积极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6-87
  • (4)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与法规逐步完善87-88
  • (5) 我国整体合作环境对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88
  • 5.3.4 威胁因素88-90
  • (1) 国外跨国企业竞争压力大88-89
  • (2) 监管环境不利于创新89-90
  • 6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管理策略建议90-93
  • 6.1 产业发展方面90-91
  • 6.1.1 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90-91
  • 6.1.2 继续完善产业监管环境91
  • 6.2 科技体制方面91-92
  • 6.2.1 转变科研评价体系91
  • 6.2.2 加强对科研立项的评估和审查91-92
  • 6.2.3 完善科研项目合作效果评估机制92
  • 6.2.4 鼓励大学、科研院所设立合作载体机构92
  • 6.2.5 完善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92
  • 6.3 人才培养方面92-93
  • 6.4 知识产权方面93
  • 7 总结与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100
  • 附录1:国外促进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的相关管理策略100-107
  • 附录2:我国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相关的科技政策107-110
  • 附录3:我国医疗器械合作创新相关的科技计划110-111
  • 附录4:我国医疗器械部分监管政策与法规111-112
  • 附录5:文献综述112-129
  • 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创新研究综述112-118
  • 参考文献115-118
  • 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综述118-129
  • 参考文献125-129
  • 附录6:访谈提纲129-130
  • 附录7: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130-131
  • 致谢1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向艺;任荣;;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企业间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J];比较管理;2011年01期

2 李林;肖玉超;王永宁;;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吴宏元;郑晓齐;;大学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建刚,于英川;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5 曹静;范德成;唐小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1期

6 俞云平;英国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措施与启示[J];决策探索;1996年04期

7 吴新武;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志英;马宁;;河北省主导产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7期

9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10 杜鹃,李焱焱,叶斌,肖引,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寿张根;;论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A];我省生物医学工程进展及对策——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专家、企业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阙妙丽;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爱君;秦皇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郑l,

本文编号:284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4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