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抛光和上釉对氧化锆修复体与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2 09:05

  本文关键词:抛光和上釉对氧化锆修复体与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氧化锆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美学效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但由于氧化锆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以及修复体在临床试戴过程中的调磨,往往会造成对对颌牙的磨损。实验通过研究氧化锆修复体与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与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找到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氧化锆修复体对天然牙的磨损。方法氧化锆试件的制备:制作25个氧化锆试件,切削后烧结为5×10×15 mm的长方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包括打磨组a组,抛光组b组,打磨抛光后使用抛光膏组c组,打磨后上釉组d组,打磨抛光后上釉组e组。对照组试件的制备:选取成年人未龋坏的上中切牙5颗,自凝树脂包埋固定,暴露牙唇面的牙釉质至少5x5mm,作为和对磨牙尖对磨的部分。制成5×10×15mm大小的长方体,作为对照组(f组)。对磨组牙釉质试件的制备:选取正畸减数拔除的13-15岁青少年未磨耗的双尖牙30颗,每5颗为一组,切割其非功能尖并保留完整牙尖形态,用自凝树脂包埋成直径为3.1mm的圆柱。实验在微摩擦磨损机上以销盘法进行,设定参数为垂直载荷垂直载荷15N,位移幅度1mm,频率2HZ,循环次数6000次。摩擦运动方式为往复运动。在人工唾液中以牙釉质为对磨物,对牙釉质与经过不同表面处理氧化锆的磨损性能进行测试,记录循环次数、表面摩擦力和位移间的变化关系,由计算机处理得出各组摩擦系数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表面粗糙度的测试:摩擦实验前采用粗糙度仪对经过不同处理的氧化锆试件和对照组牙釉质试件表面的5个点进行测试,取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粗糙度。体积损失量的测量:用3D扫描仪对对磨组天然牙试件实验前后的轮廓进行扫描,并用3Dmax软件测算其体积损失量。使用SPSS17.0软件对粗糙度值和体积损失量进行统计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摩擦实验前后氧化锆和釉质试件的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面粗糙度的测试结果:打磨组的粗糙度最大,两个上釉组粗糙度较接近,使用抛光膏组的粗糙度最低,与对照组粗糙度较接近。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上釉组各组之间,使用抛光膏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㩳0.05)。对磨组牙釉质的体积损失量的测量结果依次为:a组0.736±0.031 mm~3,b组0.595±0.023 mm~3,c组0.413±0.017 mm~3,d组0.905±0.018mm~3,e组0.818±0.015 mm~3,f组0.235±0.017 mm~3。体积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组,e组,a组,b组,c组,f组。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各组间体积损失量有显著性差异(P㩳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由a组到c组氧化锆试件试件表面的犁沟逐渐减轻减少,d组e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可以观察釉层破坏,磨损表面存在塑性变形并有磨屑存在,破坏的釉层下方可见犁沟,d组犁沟较e组深。f组对照牙釉质试件表面较平滑,犁沟较少。a,b两组牙釉质试件可见组织变形,犁沟和剥脱颗粒,磨损逐渐减轻。c组牙釉质试件可见组织片状剥脱。d组和e组牙釉质试件可见塑性变形,大量犁沟和剥脱颗粒,磨损程度e组小于d组。f组牙釉质试件犁沟较浅,磨损最轻。结论对氧化锆修复体表面处理的方法中抛光的方法与上釉的方法相比较更能降低对颌牙釉质的磨耗。抛光后用抛光膏抛光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氧化锆对牙釉质的磨损。
【关键词】:氧化锆 牙釉质 摩擦摩损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实验研究12-36
  • 1.1 材料与方法12-15
  • 1.1.1 实验材料及设备12
  • 1.1.2 试件的制备及分组12-14
  • 1.1.3 表面粗糙度的测试14
  • 1.1.4 摩擦实验14-15
  • 1.1.5 测量体积损失量15
  • 1.1.6 磨损表面形貌观察15
  • 1.1.7 统计学方法15
  • 1.2 结果15-22
  • 1.2.1 粗糙度测试结果15-16
  • 1.2.2 体积损失量测试结果16-17
  • 1.2.3 摩擦性能检测结果17
  • 1.2.4 磨损表面形貌17-22
  • 1.3 讨论22-31
  • 1.3.0 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22-24
  • 1.3.1 氧化锆的摩擦磨损性能24-26
  • 1.3.2 抛光和上釉的效果26-28
  • 1.3.3 摩擦实验的设计28-29
  • 1.3.4 实验检测指标的分析29-31
  • 1.4 小结31
  • 1.5 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6
  • 第2章 综述 氧化锆的摩擦磨损性能及表面处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6-50
  • 2.1 氧化锆的性能36-37
  • 2.2 氧化锆的表面处理方法37-40
  • 2.3 摩擦磨损实验的研究进展40-44
  • 2.4 体积损失量的测量方法44-46
  • 参考文献46-50
  •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导师简介52-53
  • 作者简介53-54
  • 学位论文数据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蓝巧瑛;阳佳兴;袁艺;覃峰;;不同抛光及上釉方法对牙科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2 何邕江,盛康;自身上釉和抛光对瓷表面结构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3 庞莉苹;姚江武;;抛光和上釉对陶瓷表面粗糙度、挠曲强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4 王富;陈吉华;熊宇;王辉;秦卓;沈丽娟;;抛光与上釉对牙科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6年04期

5 葛懿;杨瑞;郁慧珍;张修银;;不同的表面处理对Sirona CEREC Blocs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3年04期

6 张宁宁,王庆;抛光和自上釉对陶瓷挠曲强度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年04期

7 张宁宁,王庆;抛光和自上釉对陶瓷表面平滑度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8 吴效民,马永滨;上釉方式对钛-瓷修复体颜色及表面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桂芳;赵鑫;王迎捷;侯晓冲;;不同打磨及上釉方法对烤瓷表面性状的影响[A];全国第六届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邵龙泉;孙挺;;IPS E.max LT底层材料在饰瓷、上釉前后的相对透明率测定[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唐荣炳;;陶瓷釉泛黄机理的ESR研究[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鲍华丽;;高温釉工艺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硕;抛光和上釉对氧化锆修复体与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抛光和上釉对氧化锆修复体与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1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